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18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及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17:25: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榨取果汁        B.        粉碎废纸        C.        切割玻璃        D.        燃放烟花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A、榨取果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粉碎废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切割玻璃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燃放烟花的过程中一般能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2分)下列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则的是(  )
         A.        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可以对着实验者
         B.        为了操作方便,对于没有毒和腐蚀性的药品,可以用手直接去拿
         C.        为了节约药品,剩余药品应倒回原试剂瓶,以免浪费
         D.        为了便于操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考点: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可以对着有人的方向.
B、实验室里药品的取用原则,要做的“三不”:不能用手拿任何药品,不能用鼻子直接闻药品的气味(特别是气体),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药品.
C、实验室做实验剩余的药品,也要“三不”:不拿出实验室,不拿随意丢弃,不能放回原瓶.
D、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
解答:        解:A、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可以对着有人的方向.操作符合操作规则.
B、为了操作方便,对于没有毒和腐蚀性的药品,不“可以”用手直接去拿,会污染药品.操作错误.
C、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否则会污染药品.操作错误.
D、点燃酒精灯时,“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        了解酒精灯的使用及注意事项;掌握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和取用固体的方法.

3.(2分)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了,造成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有:
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
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
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
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
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
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
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
         A.        ①③⑤⑥        B.        ②③⑥        C.        ②④        D.        ③④⑤

考点:        加热器皿-酒精灯;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试管在加热的过程当中发生破裂,主要的原因是试管的受热不均匀造成的.据此分析在加热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即可轻松解题.
解答:        解:①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应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是正确操作;
②试管外边有水,容易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使试管炸裂;
③试管底部接触焰心因为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较低,使试管受热不均匀容易炸裂试管;
④试管内的液体超过容积的  ,其后果是加热沸腾后液体飞溅出,不会造成试管破裂;
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试管内的液体受热不均匀会溅出,不会造成试管炸裂;
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的液体的中下部,这样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使试管炸裂.
故②③⑥会造成试管炸裂.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当造成玻璃仪器破裂的原因,熟知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1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17:25:57 | 只看该作者

4.(2分)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        氧气具有氧化性
         B.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烛
         C.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D.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的气体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答:        解:A、氧气具有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烛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D、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的气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指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等.
 
5.(2分)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倾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
         A.        等于9mL        B.        大于9mL        C.        小于9mL        D.        无法确定

考点:        测量容器-量筒.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解答:        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该学生倾倒液体前俯视液面,其读数会比实际偏高,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19毫升;他倾倒液体后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实际体积应大于10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小于9毫升.
所以:A、等于9mL错误;
B、大于9mL错误;
C、小于9mL正确.
D、无法确定错误.
故选C.
点评: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度数大,实值则偏小,仰视度数小,实值已超出.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氧气验满        C.         
液体加热        D.         
量9.5mL液体

考点: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分析:        运用酒精灯的使用、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两个基本操作和氧气验满方法和量筒规格的选择选出答案.
解答:        A、绝对禁止酒精灯之间对燃,A不对.
B、氧气验满带火星的木条要平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内,B不对.
C、液体加热要与桌面呈大约45°角,由图知C对.
D、量筒规格要与所量取的液体体积相近,不能相差太多,应用10ml的量筒,故D不对.
故选C
点评:        本题对酒精灯的使用、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两个基本操作和氧气验满方法和量筒规格的选择进行了考查,注重了识图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7.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反应.下列对有关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在点燃条件下,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三氧化二铁
         B.        在点燃条件下,硫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C.        铁、硫、酒精在氧气中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D.        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具有氧化性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硫在氧气里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铁、硫在氧气中的燃烧是化合反应,但酒精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属于化合反应;
D、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提供氧的物质具有氧化性.
解答:        解: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故A描述错误;
B、硫在氧气里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B描述错误;
C、铁、硫在氧气中的燃烧是化合反应,但酒精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属于化合反应,故C描述错误;
D、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提供氧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因此氧气具有氧化性,故D描述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氧气的性质和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等基础知识,根据已有知识分析,不难得出结论.
 
8.有关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前后本身质量不变        B.        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C.        一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        可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考点: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根据催化剂的定义:能改变反应速率,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的特性来分析本题.
解答:        解:A、催化剂反应前后本身质量不变,故A正确;
B、催化剂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故B正确;
C、催化剂是改变反应速率,而不一定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有的催化剂还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故C错误;
D、催化剂是改变反应速率,所以可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通过做本题可知催化剂的定义,掌握要点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17:26:04 | 只看该作者

9.(2分)有一密闭容器盛满空气,要求除去容器中的氧气,而又不产生其他气体,你认为可在密闭容器中点燃的物质是(  )
         A.        红磷        B.        铁丝        C.        硫粉        D.        木炭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本题涉及混合物分离的实验设计,使用化学方法分离混合时选用的化学试剂应只与混合物中杂质反应,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可以增加质量,不能减少质量;不得引入新杂质,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
解答:        解:
A、磷和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为固体,不会增加气体杂质;故此选项正确;
B、铁丝和纯氧气生成四氧化三铁固体,在空气里不会燃烧.故此选项错误;
C、硫粉在空气中燃烧能生成气体二氧化硫,可以除去空气中的氧气,但是会混入其他气体,故此选项错误;
D、碳和氧气燃烧生成气体二氧化碳,增加了气体杂质; 故此选项错误;
答案:A.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及知道反应的生成物,明确题目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0. 2014年“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有关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
         B.        雾霾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
         C.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
         D.        汽车尾气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之一

考点: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去分析解答;
B、从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去分析解答;
C、从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或氟利昂)去分析解答等;
D、从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CO、NO2及粉尘等空气污染去分析解答;
解答:        解: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去;故A正确;
B、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故B错误;
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温室里的玻璃和塑料薄膜一样,既能让阳光透过,又能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向外散失,起到了对地球的保温作用,这种现象造成了温室效应;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或氟利昂);故C正确;
D、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CO、NO2及粉尘等空气污染物;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养成良好习惯,争做环境小卫士.
 
11.(2分)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气体污染物是(  )
         A.        一氧化碳、氧气、氮气        B.        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碳、氧气、氮气        D.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考点: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和臭氧等,其中除可吸入颗粒物外都是气体.
解答:        解:CO2、O2、N2三种气体都不是主要污染气体;SO2、NO2、CO都是主要污染气体,所以D正确.
故选:D.
点评:        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空气污染的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特别是空气质量日报、空气污染来源、空气污染的防治等.
 
12.(2分)某同学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错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猛放入其中,其结果与只加热氯酸钾相比,正确的是(  )
         A.        反应速率不变        B.        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增加
         C.        生成氧气质量不变        D.        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不变

考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可作为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作氯酸钾反应的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选项说法错误;
B、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作氯酸钾反应的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增加,故选项说法正确;
C、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生成氧气质量增加,故选项说法错误;
D、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作氯酸钾反应的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增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反应中的作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2分)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包装,下列气体中最适宜充入的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空气        D.        二氧化硫

考点:        常见气体的用途.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食品包装中的充气气体需要具备性质稳定的性质.
解答:        解:A、氧气性质活泼,能加快食品的变质,故A不可以;
B、氮气性质稳定,且不与食品发生反应,适宜食品包装充气,故B正确;
C、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和氧气不利于薯片的保存,故C错误;
D、二氧化硫是有毒的气体,不能用于充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17:26:09 | 只看该作者
14.(2分)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发生化学反应的主要依据是(  )
         A.        火星四射        B.        发光发热        C.        生成黑色固体        D.        氧气减少了

考点: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其中的生成黑色固体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发生化学反应的主要依据.
解答:        解: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其中的生成黑色固体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发生化学反应的主要依据;
故选:C.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5.(2分)盛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浑浊,是由于空气中含有(  )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考虑本题.
解答:        解: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长时间敞口放置的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进入了石灰水中,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将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16.(2分)下列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A.        量筒        B.        烧杯        C.        试管        D.        燃烧匙

考点:        用于加热的仪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能加热的仪器又分为直接加热和间接加热两种,能直接加热的有:试管、蒸发皿和、坩埚、燃烧匙;需要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漏斗、量筒、集气瓶等.
解答:        解:
A、量筒不能加热,而且是玻璃仪器,故符合题意;
B、烧杯能够垫石棉网加热,故不符合题意;
C、试管可直接加热,故不符合题意;
D、燃烧匙能够直接加热,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实验基本操作中有关仪器的用途,此类考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7.点燃一支蜡烛,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图所示),过一会儿后,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  )

         A.        由于氧气不足蜡烛不完全燃烧而生成了炭黑
         B.        挥发的蜡烛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
         C.        蜡烛的燃烧可以不需要氧气参与
         D.        蜡烛中本身不含有碳元素,但燃烧后生成了碳单质

考点:        蜡烛燃烧实验.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蜡烛不完全燃烧时能生成炭黑;蜡烛燃烧实际上是蜡烛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氧化反应;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解答:        解:A、由于氧气不足蜡烛不完全燃烧而生成了炭黑.故选项正确;
B、挥发的蜡烛遇冷后不能凝结成炭黑.故选项错误;
C、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参与.故选项错误;
D、如果蜡烛中不含有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蜡烛燃烧后也不可能生成碳单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燃烧和质量守恒定律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8.(2分)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
         A.        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B.        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C.        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D.        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做实验,则会导致氧气的浓度不同;
B、浓度不同,没法比较;
C、在氧气的浓度中,可以根据燃烧的剧烈程度来判断;
D、题目中要求的是探究铁丝的粗细程度对燃烧的影响.
解答:        解:探究粗细的影响,所以要在粗细上对比,其他要素保持一致.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做实验,这样就使反应的条件不同,而难以比较,故A错;
B、氧气的浓度不同,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故B错;
C、氧气的浓度相同,根据两种铁丝的燃烧的剧烈情况来得出结论,故C对;
D、浓度不同的氧气中,比较同种铁丝的燃烧,与探究的实验目的不同,故D错.
故选:C.
点评:        本题是实验探究题,解答该类题目时要注意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来比较不同状态的物质的反应,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17:26:18 | 只看该作者

19.李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建立假设        B.        收集证据        C.        设计实验        D.        作出结论

考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李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是一个设计实验的过程,在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作出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设计实验的环节.
A、“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不是建立假设,故选项错误;
B、“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不是收集证据,故选项错误;
C、“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故选项正确;
D、“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不是作出出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在实验室制取一氧化氮时,收集一氧化氮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  )
         A.        向上排空气集所法        B.        排水集气法
         C.        向下排空气集气法        D.        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考点:        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一氧化氮气体不溶于水,且不能与水发生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无毒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密度小于空气,且不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无毒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解答:        解:一氧化氮,虽然密度比空气略大,但由于极易与氧气反应且是大气污染物,不宜用排空气法进行收集;一氧化氮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进行收集;我们据此选择出排水法收集的选项即可.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时,明确题中给予的信息是关键,再结合实验室中收集气体的常用方法类比,即可触类旁通.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4分)
21.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为 0.94% .
(2)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这种说法 不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
(3)因为氮气具有 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且无毒 的化学性质,所以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用于防腐.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的物理性质.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1)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来回答本题.
(2)根据氧气的溶解性进行分析.
(3)根据氮气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
解答:        解:(1)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因此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为0.94%,
(2)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鱼虾能靠溶解的少量的氧气供给呼吸,
(3)因为氮气具有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且无毒,所以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用于防腐,
故答案为:(1)0.94%;
(2)不正确;
(3)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且无毒;
点评:        本题难度较小,掌握空气的组成、氧气的溶解性以及作用、氮气的性质以及用途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2.(2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②③⑤ ,属于混合物的是 ①④⑥ .
①洁净的空气     ②二氧化碳      ③高锰酸钾     ④自来水     ⑤液氧    ⑥加热高锰酸钾后的剩余物.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解答:        解:②二氧化碳、③高锰酸钾、⑤液氧等物质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①空气由氧气、氮气等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④自来水常溶有一些矿物质,属于混合物;⑥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反应后的剩余固体是锰酸钾、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
故答为:②③⑤,①④⑥.
点评:        解答本题要正确地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由多种物质组成就属于混合物.
 
23.(5分)在题后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1)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 腐蚀橡胶头 .
(2)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 药品腐蚀标签 .
(3)把大块固体垂直投入试管中: 将试管砸破 .
(4)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污染原瓶药品 .
(5)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 引起火灾 .

考点:        液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1)使用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禁止平放或倒置;
(2)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
(3)根据块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考虑;
(4)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不放回原瓶;不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5)根据酒精灯的熄灭方法考虑.
解答:        解:(1)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液体试剂进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蚀;
(2)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液体流出会腐蚀标签;
(3)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药品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竖起,如果把大块固体垂直投入试管中:会将试管砸破;
(4)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以防污染瓶内药品;
(5)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容易引起火灾.
故答为:(1)腐蚀橡胶头;(2)药品腐蚀标签;(3)将试管砸破;(4)污染原瓶药品;(5)引起火灾.
点评: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17:26:22 | 只看该作者

24.(4分)使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4P+5O2 2P2O5 .
(2)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如图装置所示.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上升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五分之一 .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五分之一 
(3)实验后发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偏低,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装置漏气 (填一种即可).


考点:        空气组成的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1)红磷燃烧要产生五氧化二磷,可以据此写出符号表达式;
(2)根据红磷燃烧消耗掉氧气,水会进入集气瓶中,约占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可以据此作答;
(3)实验结果少于五分之一的原因为: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等.
解答:        解:(1)红磷在氧气中燃烧要产生五氧化二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4P+5O2 2P2O5;故填:4P+5O2 2P2O5;
(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知道红磷燃烧消耗掉氧气,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上升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故填:五分之一;五分之一;
(3)如果装置漏气,红磷不足,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都能够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不到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使测量结果偏小,故填:装置漏气.
点评:        熟练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过程、注意问题、会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是解答本题关健.
 
25.(4分)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应预先 装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 ,目的是 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3Fe+2O2 Fe3O4 .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还要注意瓶底放少量细沙或少量的水,防止炸裂集气瓶.
解答:        解: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生成四氧化三铁,为了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集气瓶里预先要装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
故答案为:装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3Fe+2O2 Fe3O4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实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6.(4分)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指出反应的类型:
①硫磺在空气中燃烧: S+O2 SO2 ( 化合反应 )
②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2KClO3 2KCl+3O2↑ ( 分解反应 ).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
解答:        解:①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 SO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②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①S+O2 SO2;化合反应;②2KClO3 2KCl+3O2↑;分解反应.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判定反应类型的能力,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7.(3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BEF ,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BCE 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ABE 
A、红磷的燃烧                 
B、氢气的燃烧:氢气+氧气→水
C、蜡烛的燃烧: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
D、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硫酸钠
E、铁的燃烧                    
F、氯化氢+氨气→氯化铵.

考点:        化合反应及其应用;氧化反应.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红磷的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且该反应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氢气的燃烧:氢气+氧气→水,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且该反应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C、蜡烛的燃烧: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但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硫酸钠,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
E、铁的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且该反应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F、氯化氢+氨气→氯化铵,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
故答案为:ABEF;ABCE;ABE.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氧化反应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17:26:27 | 只看该作者

28.(2分)分别写出木炭、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C+O2 CO2 、 2MgO+O2 2MgO .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符号表达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        解: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O2 CO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O2 2MgO.
故答案为:C+O2 CO2;2MgO+O2 2MgO.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9.(2分)工业制取氧气是分离液态空气法,因此工业制取氧气属于 C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 D .
   A、物理性质   B化学性质   C、物理变化   D、化学变化.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工业制取氧气是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C;D.
点评: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30.(6分)如图有多种功能,如收集气体、洗涤气体、贮存气体等.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 密度比空气小 .
(2)气体从b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 密度比空气大 .
(3)将此装置倒置后,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 密度比空气大 .
(4)将此装置倒置后,气体从b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 密度比空气小 .
(5)装置中预先盛满水,将水排出贮气,气体从 a 端进入.
(6)用水将瓶中贮有的气体排出使用,水从 b 端进入.


考点:        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收集方法的选择是根据: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了解用此装置排空气法、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时,要收集的气体应从那端口通入.
解答:        解:(1)收集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实际上是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因此,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故填:密度比空气小;
(2)收集气体从b端进入集气,实际上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因此,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故填:密度比空气大;
(3)将此装置倒置后,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实际上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因此,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故填:密度比空气大;
(4)将此装置倒置后,气体从b端进入集气,实际上是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因此,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故填:密度比空气小;
(5)装置中预先盛满水,将水排出贮气,实际上是排水法收集气体;气体从a端进入后,使瓶内压强增大,从而将其中的水排出瓶外,瓶内便收集到了所需气体;如果气体从b端进入的话,由于气体的密度比水的小,气体就会通过水经a端排出瓶外,从而收集不到所需气体.
故填:a;
(6)用水将瓶中贮有的气体排出使用,水从b端进入.因为水的密度比气体的大,水从b端进入瓶内后,瓶内的气体就会被排出瓶外使用了.
故填b.
点评:        应熟悉常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排空气法要根据气体的密度来确定,但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不是很纯;气体用排水法收集的较纯,还可用其它排液法来收集气体,如二氧化碳可用排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的方法.
 
三.实验与探究(每空1分共26分)
31.(9分)如图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

(1)指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② 集气瓶 .
(2)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 bac (填编号).
a.将导管深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 b.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c.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
(3)若用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a (填“a”或“b”)端通入.用C装置收集O2,检验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
(4)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应选用 B (填字母标号,下同)作为发生装置,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2H2O2 2H2O+O2↑ ,其中二氧化锰起 催化 作用;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 D 装置,若收集的氧气还是不纯,原因可能是 有气泡冒出立即收集 .

考点:        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解答;
(2)根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步骤进行解答;
(3)根据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以及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进行解答;
(4)根据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混合且不需要加热以及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进行解答.
解答:        解:(1)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②集气瓶;故填:集气瓶;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步骤为: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将导管深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故填:bac;
(3)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若用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a端通入;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检验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故填:a;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4)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混合且不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择B;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2H2O2 2H2O+O2↑;
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所以若收集的氧气还是不纯,原因可能是没有等到气泡冒出均匀后就收集氧气,而是有气泡冒出立即收集.故填:B;2H2O2 2H2O+O2↑;催化;D;有气泡冒出立即收集.
点评:        本题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收集装置,改进装置等方面进行了考查,体现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重要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1 05: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