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5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逆向求和》教材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9 10:49: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课标培训  《解决问题·逆向求和》教材分析
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 史冬梅(初稿)
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 李爱华(修改)
北京市教育学院宣武分院 李燕燕(统稿)
  《20以内进位加法》中题例6是一道“求原数”(逆向加法)的问题,这与学生以往解决的问题的思考有所不同。以往解决的问题都是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求出发生之后的结果;而本题是由现在去推想事情发生之前的数量,对于学生来说需要逆向思考,这样的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的,其难度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问题情境比较复杂,需要学生弄清条件与问题的关系;二是学生可能受原有的定势影响,见到“剩下”二字,就用减法来计算,出现错误列式为7-5。因此教材中呈现了画图的策略,使学生体会到:当问题不好理解时,可以采用画图帮助理解,找出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确定解答方法。

  通过画图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又能为学生选择用加法计算提供依据。学生画图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对于信息加工创作的过程。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绘制出不同的示意图,再通过不同作品的不断交流分享,逐步感悟示意图由繁到简的过程,同时也发现不同作品的相同之处,即,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口哨,就要将领走的口哨数量与剩下口哨数量这两部分合并起来。找到相同之处,还要提升对题目结构的认识,“逆向求和”的问题仍是部分与整体数量关系中特殊描述的事件。用画图的方法使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清晰明朗,便于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做一做”是一道以图文结合方式呈现的问题,题目中的情境具有现实性,但是与例题相比,含有隐蔽条件,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细致的观察图,寻找隐蔽条件,来解决问题。

  例题6之后教材没有设计对比练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增加一些对比练习的内容,例如,妈妈买来一些鸡蛋,吃了8个,还剩7个,妈妈买了多少个鸡蛋?妈妈买来15个鸡蛋,吃了8个,还剩下多少个鸡蛋?妈妈买来15个鸡蛋,吃了一些,还剩下7个鸡蛋,吃了多少个鸡蛋?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说的都是买鸡蛋、吃鸡蛋的事,为什么有的问题用加法计算,有的问题用剪法计算?引发学生认真审题,从文字中找关键词,从事件中找到数量关系,明确要解决的是部分还是整体,最终形成正确的解决问题思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9 10:49:53 | 只看该作者
《解决问题·逆向求和》重难点突破
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 史冬梅(初稿)
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 李爱华(修改)
北京市教育学院宣武分院 李燕燕(统稿)
一、建立解决“逆向求和”问题的模型(重点)

突破建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整体与部分”的模型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小学生学习数量关系的开始,贯穿于小学数学的整个结构。本节课的教学,将进一步完善对于整体与部分这个模型的深入理解。因为以往题目的结构都是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求出发生之后的结果;而本次教学的例题是由现在去推想事情发生之前的数量,对于学生来说需要逆向思考,既将拿走的一部分与剩下的一部分合并起来,求出整体。进一步对此模型的构建与完善,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采用画图的策略进行分析,因此,在教学中不要急于让学生列式解答,而要将教学重点放在通过不同具体现实情境体会“逆向求和”问题的实质就是利用部分与整体关系来进行解答的题目。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思维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采用画图的策略分析“逆向”求和的问题,用整体与部分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难点)

突破建议:

(一)读取信息的方法

  对于图文并茂的题目,往往题目中给出的信息是零散的,甚至有时部分信息隐藏在图中,不易发现,因此要引导学生在看图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顺序性,可以从上到下,也可以从左到右,同时每看到一条信息(包括条件与问题),采用标注序号的方式进行圈画,最后在心里再完整的读一遍题目,以加深对题目含义的理解。

(二)在画图中理解问题、分析问题,提升对问题本质的认识

通过画图来理解题目的含义是一种重要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允许学生有多种画图的方式,让学生在画图的过程成中,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画图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绘制出口哨这个实物图来表示,也可以简洁的利用一种图形来表示拿走与剩下的口哨的数量,甚至可以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示拿走与剩下的口哨的数量,再在不同作品的解读、分析与交流中,感悟各种示意图由繁到简的过程,同时引导学生发现不同作品的相同之处,即都要表达出拿走部分的数量与剩下部分的数量,而要逆向求原来总共的数量,就要将拿走部分的数量与剩下部分的数量合并起来,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依据。

学生可能画出实物示意图,画出线段图,甚至会画出其他方式的图,无论哪种表达方式,图画的是否正确,都要成为教学资源。根据不同的画图,教师要引导学生找相同点,问:为什么要把图画成两部分?学生会回答:吃了的是一部分,剩下的是一部分。针对画图有问题的作品,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图进行调整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依据,即。虽然描述的事件不同,但是它们同属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9 17:2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