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92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九一八事变读后感9.18事变作文九一八事变演讲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9-16 16: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1年初中生九一八事变读后感9.18事变作文九一八事变演讲稿500字600字700字800字1000字400字300字观九一八事变有感

1931年9月18日,是中国最耻辱的一天。当天,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沈阳北大营的中国驻军发动武装进攻,接着对我国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武装侵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为了重温历史,我们今天观看的“九一八事件事迹”,让我感触很深。  
  本片介绍了“九一八”纪念馆收集的资料图片。一幅幅图片让人看了心惊肉跳、毛骨悚然。有一幅图片展示的是日本侵略者灭绝人性的残害中国人民。还有一幅是日军屠杀中国人民,并把人头挂在电线杆上示众。看着这些图片,我的心在流血,在颤抖。通过解说,我还知道了日本帝国主义很早就有侵吞中国的野心,他们制造许多伪证,说中国侵犯了日本人的利益,并向中国挑衅,无能的清政府竟签定了丧国的中日《马关条约》,日本帝国主义还不罢休,出兵侵占中国的领土,发动了卢沟桥事变,进攻北大营。国民党军队7000余人听从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惨遭失败,只用了20天左右时间,华北沦陷,日本人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了滔天罪行,长白山上焚烧的尸骨、713部队遗留下来的实验室,都是不可抹去的历史罪证。他们毁我家园、辱我民族,掠夺去的是大批奇珍异宝留下的却是死尸遍地、血迹斑斑。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反抗,不屈的中国人民共产党联合抗日,虽然共产党的武器没有日本先进,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也被抓住很多,不过共产党员曾说过一句话“竹签是用竹子做的,但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杨靖宇、赵一曼等等的抗日英雄,就是凭着这种意志、气魄,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历史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重温历史,我们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鲜血铸造出来的,如果不好好学习,又怎能对得起先烈们呢!“九一八”事件也让我知道了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建设出强大的、富绕的国家才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这部影片更赋予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9-16 16:18:00 | 只看该作者
九一八事变的资料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事变发生前,蒋介石于8月16日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9月12日,他在河北石家庄召见张学良时说:“最近获得可靠情报,日军在东北马上要动手,我们的力量不足,不能打。我考虑到只有请国际联盟主持正义,和平解决。我这次和你会面,最主要的是要你严令东北全军,凡遇到日军进攻,一律不准抵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政府电告东北军:“日军此举不过寻常寻衅性质,为免除事件扩大起见,绝对抱不抵抗主义。”当时,日本关东军只有1万多人,而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有16.5万人。东北军部队多次接受不准抵抗的训令,在日军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违反蒋介石的命令奋起抵抗外,其余均不战而退。

  9月19日上午8时,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东北军撤向锦州。全国最大的沈阳兵工厂和制炮厂连同9.5万余支步枪,2500挺机关枪,650余门大炮,2300余门迫击炮,260余架飞机,以及大批弹药、器械、物资等,全部落入日军之手。据统计,仅9月18日一夜之间,沈阳损失即达18亿元之多。此后,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继续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使日军得以迅速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

  日本对中国东北垂涎已久。“九一八”事变前,它已通过日俄战争夺取了旅顺、大连和满洲铁路沿线并派兵驻扎,这正是它能够阴谋进行事变的前提。

  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就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

  从1929年起,日军陆军参谋本部和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三省先后秘密组织了四次“参谋旅行”,侦察情况,制定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作战方案。1931年6月,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和陆军省制定“满蒙问题解决方案大纲”,确定了以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具体步骤;7月,陆军参谋本部把攻城重炮秘密调运至沈阳,对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月,日本陆军大臣南次郎在日本全国师团长会议上叫嚷:满蒙问题只有用武力解决。随后进一步做了发动此次战争的各种准备。

  “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出现了东北义勇军和各种抗日武装。1936年2月,东北各抗日部队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联军团结广大群众,进一步开展了广泛持久的抗日武装斗争,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抗战。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吞并中国、称霸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而采取的一个蓄谋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骤。早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1931年,日本军部秘密制订了有关侵略我国东北的方针、步骤和措施。在完成了发动侵略战争的周密准备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揭开了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9-16 16:19: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敬爱的领袖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指引下,经过不屈不挠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我们在党的阳光下,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亲切话语,幸福快乐地成长着,学习着。然而,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在老师的关心引导下,我们应当深切缅怀那些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抛头颅,撒热血的千千万万个仁人志士和战斗英雄们,学习他们为了追求真理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今天,又是一年的九月十八日。79年前的今天,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当我了解了事情的真实情况后,感到无比的痛恨。因为它给我国东北三省的人民留下了无法抹去的伤痛,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无比的耻辱。1931年的今天,日本关东军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向我们美丽的东三省城市之一沈阳,发动进攻。由于蒋介石的绝对不抵抗政策,日本人竟以一万人的军队攻下了有着29万人驻守的长春、锦州、哈尔滨等城市。多么悬殊的力量对比!我真对蒋介石感到无比的愤恨!看了网上令人颤抖的图片,我热血沸腾!我了解到了日本人的狼子野心,他们有侵吞中国的野心,想把我们中国成为他们的殖民地。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了滔天罪行,长白山上留下了被日本人焚烧的尸骨,黑太阳731部队用中国人来做细菌杀人的试验品,种种惨无人道的行迹,都暴露了日本人的无比残暴。他们烧毁我家园,侮辱我们的民族,他们是一群不折不扣的禽兽。无能的清ZF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日本帝国主义无理发动七七事变,使东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被肆意践踏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
然而,中国人民绝不是让人任意宰割的羔羊,民族英雄张学良就是这样一位热血男儿,他坚决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与蒋介石进行了彻底的斗争。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就是我们民族英雄张爷爷反蒋抗日的壮举,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们就应当学习张学良爷爷的这种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奉献自己一生的崇高品德。
重温历史,我们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如果我们不好好学习,怎么能对得起这些革命先辈呢?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们的国土,但永远也侵略不了我们爱国的赤子之心。我们决不让战争建立在我的快乐之上,更不会让有害于和平的行为出现在生活中。我们必定会让世界充满和平的阳光,充满无私的爱。总有一天,我会让和平鸽飞遍全球,让全球热爱和平的人们携手共在一片蓝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24 13: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