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教师随笔《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9-4 23:0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问题解决”从原来的“三足鼎立”(计算、概念、应用题)到现在新课程的“处处渗透”,从有形到无行,从典型问题到生活问题,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一至三年级的问题解决教学,只在三下的第八单元专门劈出一个单元进行教学。但是由于在计算教学和概念教学中渗透了大量的问题解决,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材中的例1是连乘应用题。这类问题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碰到,因此学生并不感觉陌生。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境促情,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问题蕴含在生活之中。本节课教学中,我以学生喜欢的运动会作为情境载体,让学生计算运动会参加广播操的人数、长跑运动员的训练米数、运动会奖品购买、运动会照片存放等一系列数学问题,以主题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这些熟知的生活情境中提炼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不仅让他们体味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大大激发了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教学中,当他们独立解决参加运动会广播操人数时,不仅列出了5×8×6=240(人),而且也列出了5×8×6=240(人)及8×6×5=240(人),通过相互交流,能有条理地分析连乘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同时,我并不拘泥于单一的问题情境中,把连乘问题拓宽到“计算图书室的图书”等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一问题存在的普遍性,掌握连乘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丰富题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成功的预设是课堂教学得以和谐展开的基础。单一的问题解决课教师稍有不慎就极易上成练习堆积课。本节课在新授完成后安排了四个不同类型的相关练习。练习1是例题的模仿练习,是对学生探究知识的适当巩固。练习2以表格的形式展现,让学生学会分析表格中的数量关系,并能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在合作的基础上完成练习。练习3需要学生自己搜集相关的数学信息,并能根据问题提出缺少的数学信息,是学生对连乘问题的深入理解。练习4结合估算,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化。通过不同类型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连乘问题的数量关系,并了解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合理灵活的解题能力。
当然课堂中也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
1、课中师生生生的交流形式比较单一。每题几乎都是学生练习、教师指名、师生交流的形式得以展开,容易造成课堂的单调乏味。
2、只顾追求策略的多样化,忽略了连乘问题有时方法也具有局限性,不是每题都可以有三种不同类型的算式。如果在课堂上不加以对比,学生很可能造成思维定势,认为连乘问题只是简单的三个数相乘,而忽略对连乘问题数量关系的分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02: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