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建党伟业观后感观看电影建党伟业后有感观后感想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24 13:06
标题: 建党伟业观后感观看电影建党伟业后有感观后感想
建党大业观后感300字400字500字600字700字800字1000字1500字2000字建党伟业党员观后感 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 建党伟业观后感范文 影片建党伟业观后感 建党伟业观后感想 建党伟业影评观后感  看电影建党伟业的观后感言建党伟业观后感想范文小学生中学生初中生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建国虽然离我们很遥远,我们无法身临其境。但《建国大业》这部影片带我们走进其中,走近那个时代,让我们体会到建国道路是困难重重。国内外的势力全都压在共产党的肩上,然而,这不仅没有使他们退却,反而使得他们更加团结一致,突破重重阻挠,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建国大业》简述了中共与国民党在抗战胜利后,对如何建国,如何安抚深受战争创伤的百姓采取了不一样的政策,双方利益分歧巨大,导致了内战的全面爆发。共产党人重视各民主党派的力量,选择了民主建国,成立联合政府,并以分田地的方式关注了劳苦大众的利益。而已蒋公为首的国民党人却选择了一党治国,漠视共产党人与其他民主党派的存在,漠视劳苦大众的利益,结果失败了。
那么共产党为什么会成功,而国民党为什么会失利呢?
第一,共产党之所以得天下,一是因为得民心,二是因为得人才。从《建国大业》一片来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调始终灌注整部影片,当时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产党阵营,这也是政治协商制度诞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相比之下,另一阵营的国民党,派系纷争内耗,一党独揽,自挖墙脚,众亲叛离,诸如蒋经国、白崇禧等经世之才的一度无奈落寂,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国民党高级将领李宗仁率部围剿延安的时候,毛泽东讲了一句至今都叫人较好的名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会以一个延安换回整个中国"。这正是当年共产党高级领导人以人为本的真实写照。死守延安,无疑会伤亡惨重,代价太大,不能做到对人的关爱胜过对地的关爱。毛泽东优先选择了对人的关爱,他的决策无疑是高明的。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对各民主党派都采取了拉拢的政策。召开旧政协时,国民党承诺和平、民主建国,但其自恃实力强大,很快撕毁《双十协定》,悍然发动全面内战,欲图消灭共产党,把各民主党派当成花瓶一样作为民主的摆设。试想,在国家民族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时,国民党人是出了大力的,但共产党人和各民主党派也是出了一定的力的,同样也有流血牺牲,国民党却妄想一党独大,遭致共产党人和各民主党派的联合抵抗。最后,共产党人由于赢得了民心,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同样,在政治上也把各民主党派给争取过来,与各民主党派一起在1949年9月30日以新政协的名义通电世界各主要国家,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正如唐太宗所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国民党在与共产党在对国家权力的争夺上,国民党以一党私利为重,漠视共产党人、各民主党派的以及劳苦大众的利益。而共产党则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置于首位,深得民心。
第二,国民党自身严重腐败。党政军皆然。而共产党自身清廉,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全党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击退了国内外的反动势力。
第三,国民党社会贫富悬殊极大。四大家族占据了大量的社会财富,而普通百姓一贫如洗,社会矛盾激化。而共产党与人民同甘共苦,大家有粥喝粥,有饭吃饭,走进群众,深入民心。
第四,国民党的经济金融政策严重失败,当时全国经济片混乱。蒋经国到上海戡乱整治,只打老虎,不拍苍蝇的想法也未能实现。
以上的种种原因导致国民党走向失败,而共产党则迈向成功。
看了这部影片,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内外战争不断,人民出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曾经一度辉煌耀眼的东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战火,滚滚的狼烟。看着电影,想着历史,心中无限感慨。遐想当年历史的种种,心中激起了年轻人澎湃的涟漪,心在起伏。我感到悲哀,自责,同时也感到了沉重的历史使命感。悲哀自己是个热血年轻人却只能静静的坐在这里,观看着这一幕幕让人心酸,无奈的历史;自责自己身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却没有实力,没有业绩,没有本事去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一点点贡献和牺牲。寒窗苦读十几年,终于也考上了大学。但是对于自己未来的道路却是一片迷茫,找不到目标。
我们新一代年轻人作为祖国未来的继承人,却是如此的不堪一击。我们向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新闻中经常出现某某学生因为受不了什么打击而自杀,最近我们学校附近的学校竟出现了“裸奔”事件。由此可见,共产党在历史长河中积累流传下来的精神已经被时间冲刷殆尽了。最近,甲流更加肆虐,我们学校中被隔离的人一个接着一个,我们也失去了强劲的体魄。面对这些我们感到了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作为独立个体的每个人在生活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共同构成一个推动社会向前的原动力。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其发展方向及其速度,相当程度取决于这个社会人的素质。小平同志曾反复强调、胡锦涛总书记多次重申: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的后劲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所谓“素质”,指的是人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能力中包含的思想水平和文化素质,其归根结蒂是人的认识水平,即世界观的认识观点。青年在跨世纪的改革中能否担当一个历史赋予的使命,关键在于是否建立正确的、科学的、激人奋进的世界观。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变化着的时代,必然要求主观认识不断着眼现实,开拓新思维。创造新方式,提出新观点,占领新领域,以创新求发展。这是时代给我们提供的一种契机,为我们世界观的改造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寻找生长点提供了广阔“舞台”。
如果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身处在这个剧变频增、竞争激烈的时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社会多元化的挑战,青年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上所担负的“天下兴亡”最直接、最沉重。责任,就在于我们要把祖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需要青年人把强烈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和为社会服务的具体行动。每一个学子都无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正如种子无法脱离土壤而凭空成长为参天大树,青年也无法脱离社会而自行成才,这是从古至今相同的道理。志愿者精神,深层的内核就是社会责任感。青年志愿者行动无疑是青年社会责任与自身成长关系的一个示范:没有心怀天下、情系苍生的社会责任感就不会有献身志愿服务的行动,就谈不上爱国和报国;同样,没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就不能有效地为社会公众服务。牺牲奉献的精神,源于我们对社会进步和历史走向抱有的持久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自我们日常不懈的学习和工作实践。
  有的青年学生和工作人员,缺乏一种“兴亡在抱”的社会关注兴趣,把自己封闭起来做学问、干工作,结果成了社会中冷漠平庸的一员,不会给他人带来热量或任何利益;也有的青年,仅凭一腔热情就冲上社会实践的第一线,急于参加志愿服务,却往往发现缺乏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而徒劳无功。在汶川抗震救灾的现场上,许多志愿救援者因缺乏必要的救护知识而留下了遗憾。还有一些青年,把自身情况与志愿服务较好地结合起来,如南京的公务员汪学静,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为社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一方面服务了群众,密切了干群关系;另一方面,从中了解了民情民意,积累了工作经验,提高了综合素质,实现了一举多得。弘扬志愿者精神,正是需要这种不失热情而又脚踏实地的务实态度,将自身实际与志愿服务的要求结合起来,在提高素质的基础上,为社会公众提供所需而自己又能够胜任的服务,从而实现服务热情与服务效果的相得益彰。
  作为一名有理想、有知识的当代青年,报效国家是我们的最高追求,而献身志愿服务、做好本职工作,同样是报国的有效途径。要实现胡锦涛同志的期望,就要志存高远并脚踏实地,把志愿服务同加强学习、做好本职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两者互为表里、互为促进,更好地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24 13:07
片子名称虽然叫做建党伟业,但事实上在电影进行到97分钟以后才说到需要成立个组织的事,在100分钟以后才坐下来开会,整个建党过程不过十多分钟就结束了,还有隐藏很深的细节暴露,然后电影就演完了——整个片长131分钟,去掉前后演职员部分只有120多分种。中国人的巨奸大憝上台后,韩导也特意安排了一个意味深长的黑白暴力片来展现。

影片透露了以下史实:

一、那时的中国人集会、游行、发表演说是允许的,不见有什么人来阻拦。事实上中国的北洋时期对知识分子还是非常善待的。

二、那时办报纸和刊物是随便的,不管什么内容,找个印刷厂,能印出来就行,就可以公开发表和对时局随意评论,有人看就有市场。片中的一个细节是,中国签定二十一条和巴黎谈判失败等消息,都很快地见报了。这在现在是不可想像的。比方说现在古先生和熊说了什么中国人就不可能知道。

三、周恩来在狱中还可以和众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闹事,搞集体绝食进行所谓狱中斗争。这是个看守犯人上的重大失误,在1949年后马上就得到了改正,现在同案犯彼此是不可能通消息的,都要分开分别关押。当时对犯人的管理上太落后了。

四、共产党的名称来源于共产党宣言,是苏维埃俄国传进来的,主要代理人是李大钊。影片中李大钊是个不折不扣的苏维埃间谍形象,用的演员也是《蜗居》中演贪官的那个,影片还回避了李大钊是怎么死的。陈独秀因为和共产国际意见不一致,特意回避了这次建党行为,这一点学生的历史教材上也回避了。

五、开会时从上海转移到一条船上,不是因为什么特务告密和禁止结社,甚至警方都看见全体代表,只是问了一句“开的什么会”而已,这些人只用了一句“朋友们在聊天”就过关了;而是当时的警方发现两个苏联人有严重的间谍嫌疑,要抓他们,这两个共产国际的人也确实是到中国来颠覆政权的,片中表现的很清楚。

六、建党成功后(看来影片是不得不用十多分种描述这个,要不然这个片子不应该叫做目前这个名),影片马上由彩色转成了黑白版,并全部是枪炮、残垣断壁等暴力场面,事实上是把暴力做为这个组织的定位,直到最后才用几秒钟展现了一群农民载歌载舞庆祝“新中国”成立,当然最后以天安门画面做结局。

七、那个时候的警察还是很有人性的。学生们一劝说,他们把道就给让开了,没有对学生使用暴力的场景。

八、那个时候街上摆摊的小贩子还是很多的,挑挑的、担担儿的,拉黄包车的,没有人管——自食其力在1949年前好像都是允许的。

先写这些。电影院这个片子显得很空荡,没有多少人看,这太不应该了。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24 13:07
6月22日下午,光明日报主办、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协办的电影《建党伟业》研讨会在京举行,艺术评论界、党史界专家,院线公司负责人,大学生代表以及影片主创等共聚一堂,对该片的艺术创作、宣传营销、发行放映进行分析研讨,为国产主旋律影视作品的生产总结成功经验。

  中影集团集结全国影界精英制作的《建党伟业》于北京、天津、河北、横店、长春、上海、长沙、莫斯科等地取景,拍摄历时120天,逾百位明星参与演出,完成2000多个镜头的拍摄,成为华语电影人为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献上的一份最隆重的贺礼。6月15日,影片在全国公映,一如两年前《建国大业》上映时的火热场面,在全社会掀起了一股红色观影热潮。一时间,“建党伟业”成为网络搜索的热词,“看《建党伟业》了吗”成为流行的问候用语。这部电影已经超越了电影艺术领域,成为全社会讨论的公共话题。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建党伟业》值得各方的关注和探讨。

  主创:资料详实,拍摄前期准备充分

  《建党伟业》的导演之一黄建新首先发言,为大家讲述了影片长达一年两个月的制作过程。他表示,最初希望了解中国近代史上这十年的历史中的细节,有利于做剧本,寻找能跟戏剧结合的历史节点,加强了戏剧性,做出故事片的力量。而且请冯远征演陈独秀,请吴彦祖(在线看影视作品)演胡适这种人物的准备就一开始比较充分,最影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紧接着,片中陈独秀的扮演者冯远征表达了在拍摄过程中充满了期待和幸福感,最大的收获就是重新客观认识了陈独秀先生,打碎了以前上学时候受的教育。

  院线:放映火爆,散户贡献七成票房

  中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公司经理赖侁称,作为今年为建党九十周年献礼的重点,在影片的发行方面倾全公司之力,在全国1675家影院,最大规模地进行了排映,上映的荧幕数7800块以上。但前五天票房不如《建国大业》前五天好,进口大片、上海电影节、南方水灾都是影响票房的主要原因。但几位院线负责人用详实的数据证明了影片放映的火爆,称现在最主要的场次都给《建党伟业》。且在所有票房中有70%是老百姓自己掏腰包来看,零售成绩好,说明了影片的可看性。嘉裕金逸国际电影城的运营经理还发现观众在观看影片过程当中会出现间歇性的鼓掌现象,在影片放映的最后阶段观众会随着影片的节奏一起唱歌和鼓掌,甚至有部分观众拿出纸巾擦眼泪。

  专家:客观真实,个别细节难掩遗憾

  来自重要媒体和艺术高校的各位专家也各抒己见,表达了《建党伟业》在各自领域里的非凡意义。中央党史研究室宣教局副局长薛庆超从政治性、史实性、艺术性方面予以了影片充分的肯定,并从细节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原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丁振海则在肯定了影片的成就之后又提出了四项不足,包括人物应注意细节、明星资源浪费等。北京文联副主席、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索谦则清晰点明几处遗憾,片子的后半截淡化了孙中山与国民党,略失色彩、布尔什维克的解释不妥当、毛泽东的痦子出现过早,不符史实。而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郝戎则肯定了影片的明星营销模式。 另外,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田卉群独辟蹊径地引入了狂欢气质的概念,用狂欢来形容这部影片独特气质。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24 13:07
昨日,忠县县委召开“知党情、记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300名离退休老干部、乡镇党委书记、部门负责人、省部级劳模、优秀人才、优秀公务员代表观看了《建党伟业》红色电影,并现场交流观后感,拉开了忠县全体共产党员观看《建党伟业》写观后感的序幕。

  据了解,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忠县县委宣传部发文要求全县4万名党员观看《建党伟业》红色电影,并写出观后感。

  据悉,该县还将组织观后感评比、演讲活动。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