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91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藏戏》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1 20:08: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藏戏》教学设计
利川市都亭一小    袁明
教材分析:
藏戏,是祖国百花艺苑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在藏族聚居地区普遍流行。藏戏艺术有600多年的历史,比国粹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顺序安排结构。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点:“带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来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组成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在雅鲁藏布江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然后简略地说明其他特色:舞台简朴;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她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顺序,语言风格等方面与《北京的春节》有较大的不同。从内容看,《北京的春节》介绍的是节日风俗,而本文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从表达顺序看,《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序,而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从表达的方法看,《北京的春节》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而本文主要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的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看,《北京的春节》的语言自然,平实,准确精练,京味浓郁,耐人寻味,而本文的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色,学习文中生动形象的表达;二是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学情分析:
本课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领会编者的意图,根据儿童特征,突破重点,切记面面俱到,过度发掘。对宗教,活佛,高僧,巫女等不必深究,对藏戏的开山鼻祖唐东杰布的精神不做过多过深的人文内涵挖掘。重点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旷野,吉祥,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重难点:
1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2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色,学习文中生动形象的表达。
准   备:
1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方式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
2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出 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钹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4.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19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四、自主研读8-19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出示研读主题:①( )的面具;②( )的舞台;③( )的演唱风格;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2.集体交流研读结果,说说你是从哪知道的。
① 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②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③演唱: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4.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①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
②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③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五、拓展学习
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其他地方的戏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1 20:09:05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材料:
(一)藏戏
有人跟我说,一听到藏戏,尤其是身在他乡,就仿佛又回到在辽阔的草原上,感受着高原的蓝天白云。这话并不夸张。藏戏的声音悠远而铿锵,象冰川汩汩的流水,又如高原遒劲的疾风,它是唱者全身气力的投入,它的感情充沛而丰富,曲调跳动而激越,带点悲伤,带点忧郁,更包含沧桑;藏戏是高原的艺术,自然融入的高原的气魄与雄浑。它那类似西洋咏叹调的唱腔能把人的心紧紧抓住,一顿一扬,忽高忽低之间,贯穿消融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因此听藏戏实际也是在感悟和体会,一曲一调,一章一节也许正应和了你心灵深处的真性情,所以有人在听时便边舞边合,这便是藏戏唱功的神奇了。
藏戏的形式也大有可说之处,仅面具就多样而且表意丰富,这有点象京剧,借助脸谱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形象,不过前者的色彩不是直接勾勒在人脸上,藏戏佩带的面具造型粗犷、抽象。从形状上分,藏戏面具有直板式的,也有形象立体的,而质地则多为皮革、绒布,也可以泥塑而成。至于颜色的表意:黑色代表阴险,红色代表权力,黄色代表智慧……传统悠久,博大精深,这就是藏戏得以传世的根本所在了。
尽管短暂的接触,使得我至今还没有完整的欣赏过一场藏戏。但是以采访为机缘,在视听中感受震撼,在震撼中有所感悟,藏戏在我的西藏之行中已经注入了额外的意义,它也将我引入西藏的神奇之中。
(二)安徽的黄梅戏
黄梅戏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 黄梅戏源于黄梅采茶调. 清乾隆五十年(1785 )左右, 在安徽、湖北、江西毗邻农村流行采茶歌(亦称采茶调), 因民间社会交往, 流传于安庆地区, 与多种民间艺术结合, 形成民间小戏. 辛亥革命后, 黄梅戏在京剧鼻祖程长庚故里、素享“戏曲之乡”美名的安庆府怀宁县一带植根, 汲收了京剧、徽调的营养, 受到当地风土、人情、语言的影响, 使她得到了丰富和升华. 新中国成立以后, 在安徽省境内, 由政府组建了省、专区、市、县专业黄梅戏剧团, 保护、启用和培养了一批文艺人才, 黄梅戏即成为安徽的主要地方剧种. 。已故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等一代名优, 领衔黄梅戏剧坛以后, 把黄梅戏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黄梅调《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台湾演出, 轰动了整个台湾;日本戏曲专家波多野太郎, 称赞黄梅戏唱腔“浑厚优美, 简直像一条山间淙淙不尽的流水, 韵味清新, 别具风格”. 尤其是严凤英主演的《天仙配》《女驸马》等优秀剧目拍成电影后, 影响遍及全国, 先后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组建了五十多个专业黄梅戏剧团. 当今, 黄梅戏已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地方剧种之一.。
   轻歌曼舞、赏心悦目的黄梅戏是地道的来自民间的艺术. 她的表演质朴细腻, 真实活泼;她的语言朴实无华, 通俗易懂;她的曲调优美流畅, 明快抒情. 加以道白多用安庆官话, 地方生活气息浓郁, 更显黄梅戏特色.
(三)河南的豫剧
  豫剧, 原称“河南梆子”, 因为河南省简称“豫”, 解放后定名为豫剧, 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 自看到有关它的文字记载至今已有200 余年历史. 清代末年, 它已遍布河南全省. 建国后更以罕见的速度发展壮大, 遍及河南城乡各地, 并分布台湾、新疆、甘肃、陕西、湖北、山西、山东、河北、四川、江苏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 至80 年代中期, 豫剧从演出团体、从业人数、观众数量等诸多方面, 跃居全国300 多个地方剧种之首. 。
   豫剧艺术的特点是生活化、平民化, 质朴本色, 雅俗共赏. 豫剧音乐丰富多彩, 唱腔属板腔体. 唱词通俗易懂, 多为七字句或十字句. 它有独特的板式结构和比较完整的音乐程式.
  豫剧传统剧目有近千出, 在今天比较流行的传统剧目有《抬花轿》《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秦香莲》等;现代戏剧目有《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小二黑结婚》《祥林嫂》《红色娘子军》等.
  当代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豫剧五大名旦”, 代表五大风格流派. 活跃在当今国内豫剧舞台上的汤玉英、王清芬、虎美玲、李金枝、谷秀荣、陈淑敏、李树建、朱巧云、王红丽等11 位豫剧表演艺术家先后摘取中国戏剧“梅花奖”.
(四)浙江的越剧
 越剧发源于浙江省绍兴地区嵊县一带( 古越国所在地) 的农村. 它是以嵊县一带的民间说唱艺术“落地唱书”为基础, 并在余姚鹦歌( 秧歌) 和湖州滩簧的影响下发展形成的. 最初称为“小歌班”, 多是农村艺人在农闲之际业余组合唱戏, 后逐渐组成职业“小歌班”, 并于1916 年进入上海, 吸收绍剧、京剧所长, 在茶楼以“绍兴文戏”之名演出, 演员多以女艺人为主, 有的戏班全由女演员组成.1938 年, 绍兴文戏改称越剧.
  越剧的曲调清悠婉转, 优美动听, 长于抒情. 表演比较真切细腻. 越剧有不少优秀剧目, 如, 《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柳毅传书》《祥林嫂》《西厢记》《琵琶记》《孔雀东南飞》等. 著名演员有袁雪芬、傅全香、戚雅仙、范瑞娟、徐玉兰、尹桂芳、王文娟、张桂凤、茅威涛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1 20:09:11 | 只看该作者



(五)四川的川剧
   川剧是中国戏剧中的一个古老剧种, 有着300 多年的历史, 它是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几省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艺术. 。
   川剧融昆腔、空腔、胡琴、弹戏、灯戏五种声腔为一体, 其中高腔的帮打、唱最具地方特色. 川剧的行当总的方面分生、旦、净、末、丑、杂等六大类. 川戏锣鼓, 是川剧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川剧剧目丰富, 搜集的剧目近两千出. 已记录的剧本约有一千本, 尤以清新优美的文学性见长. 较优秀的剧目有《琵琶记》《柳荫记》《文成公主》《水漫金山》《滚灯》《变脸》等. 川剧表演艺术具有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 同时又运用大量的艺术夸张手法, 表演生动细腻, 别致传神, 诙谐风趣, 舞台形象典雅、优美、传神, 生活气息浓郁. 神奇绝妙的变脸、吐火、踢慧眼等特技令人赞叹. “装龙像龙, 装虎像虎”, 这一句形容和要求川剧表演的话, 在川
剧演员中代代相传. 川剧是巴蜀文化的典型代表, 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板书设计:
                         藏戏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开创藏戏
戴面具演出
特色     没有舞台
三五天没结束

教学反思:
  《 藏戏》是人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介绍民风民俗的散文。
  《藏戏》一课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先用三个反问句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然后简略地说明其他特色:舞台简朴;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也许是课文结构的原因,我感觉这篇课文教得特别爽,而学生学得也特别轻松。
  在初读课文之后,我让学生结合预习情况,说说藏戏的特点。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出课文开头的三个反问句其实就概括介绍了藏戏的三大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紧接着,我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具体描写藏戏的形成和特点的自然段。在找的过程中,我随机引领学生品读课文,感悟藏戏的特色和文中唐东杰布的精神,从而也体会到藏戏的形成过程之神奇。体会了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当然,这中间写面具的一部分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这些面具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角色,代表不同的感情色彩,代表一定的价值判断和是非观念。再通过分角色读、引读等多种方法让学生领略到藏戏的独特魅力。学生在充分地朗读的基础上,轻松理解了文本内容。
  就这样,我引领学生这么轻易地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了解了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领略到了藏戏的独特魅力,并学习了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了语言,领悟了表达方法。而学生所领悟到的一切,所积累的一切,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吗?
但是,时间的把握不够精确,准备的阅读材料没能充分发挥作用,只好留到课外阅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3 08: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