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开设的一门高度综合的实践性课程,它明确了学生是活动的主体。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实现主体参与,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能力的培养,提升个体素养的内涵发展,值得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认真思考。
【案例一】
“蔬菜的绿色吃法”主题活动设计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据调查:某班38个学生,13人不爱吃蔬菜,占全班人数的34%,这是个让人担忧的数字。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学生营养不良,影响其身体健康。为了改变学生的这种不良习惯,我们开展了“蔬菜的绿色吃法”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研究蔬菜,实践操作,从而让他们更多地了解蔬菜,科学合理地食用蔬菜。据调查,全班有34位同学家里种植蔬菜,占全班人数的89%,这就给我们这次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次活动从校园延伸到了家庭、社会,充分利用了多方资源,尽可能地让学生做到全身心地投入。这次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切合实际,学生有能力和条件来完成。
二、活动的具体目标
1.通过调查、采访、查阅、讨论、交流等方法,了解有关蔬菜的种植、种类等知识,丰富学生的生活储备,让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参与实践、合作展示交流等能力,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成功的乐趣。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了解探究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发展的信心。
思考:主题目标的设计是否真实关注学生?
从这一主题活动设计的背景来看,教师关注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发现了学生不爱吃蔬菜、偏食等不良生活习惯。应该说,这位教师具有一定的综合实践课程活动设计理念。教师想通过这一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开展,改变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但是,我们观察其主题目标,不难发现,教师并非真正关注学生现实的问题:教师发现该班学生绝大部分存在不爱吃蔬菜的现象,想通过活动让学生得到改变。然而,该教师最终的目标设计却落脚于“了解有关蔬菜的种植、种类等知识”、“培养学生参与实践、合作展示交流等能力,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成功的乐趣”等目标上,明显偏离了活动设计的初衷。
主题目标的设计是一个不该被遗忘的教学起点。主题目标的设计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在目标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关注学生需要什么,着眼学生的发展。不少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类似的现象:目标设计“闭门造车”,想当然地臆测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调查,不研究,凭直觉制订主题活动的目标,存在活动目标“假”、“大”、“空”现象,以致主题目标偏离了课程的目的,给下一步活动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阻碍,也很难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