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1-5-31 07:09:00
|
只看该作者
规划优先、财政资金优先、公共资源优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按照4%的要求,今后几年各级政府都将大幅度增加教育经费。各地资金能不能落实到位?经费能不能管好用好?直接决定着教育保障能否上新水平——
保障有力,财政投入确保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试点工作的全面展开,随着各地对国家及本省教育规划纲要进入实施阶段,改革措施纷纷出台,试点的热度席卷全国。仅在各省份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改革和试点项目,就有几百项之多。只有将这些措施和项目落在实处,才能真正推动教育事业的大发展,而要落实这些措施和项目,需要的是财政投入的积极保障。
4%的目标提了很多年,实现起来有难度,不实现又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将2012年定为4%的实现年,让4%的目标从此成为历史,是各地从教育发展实际出发的理性选择。
随着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最终将4%的实现目标定格在2012年,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各项措施,通过增加教育投入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确保各项改革措施“有底气,立得住”。
各省对加大教育投入的决心有多大,从数字上就能看出来。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广东省在教育上一直有着强烈的投资意识,为教育愿花钱、敢花钱、花大钱。广东省财政厅不久前公布的《2011年广东全省支出预算表》显示,2011年广东整个财政盘子将超过8000亿元。其中,1072亿元的教育投入成为广东财政预算中第一大项支出。广东省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广东将合理划定省、市、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并逐年提高,到2020年各级财政教育拨款占财政总支出比例达到25%以上。
重庆在“十一五”期间,每年的教育经费财政性支出比重都达到了4%的目标。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说:“只要政府有决心,把预算和决算、地方决算和中央决算、预算内和预算外这三个方面对教育的投资,都做到等比例,财政性的教育支出肯定会达到GDP的4%。”也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支持下,重庆各项教育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成就了教育事业的“重庆现象”。然而,重庆并不满足于既往成绩,依然提出市级教育经费占市级经常性财政收入的比例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区、县(自治县)逐年增加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的比例。
“想尽一切办法,以优先投入保障优先发展教育!”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的话掷地有声,“要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在教育上花再多的钱都值得,对教育投入不能只算眼前账,而是要算大账、活账、长远账。再穷不能穷教育。要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各种困难,宁可在其他方面更紧一些,也要努力增加教育投入,以优先投入保障优先发展。”按照贵州省政府常务会议意见,确保“十二五”期间省级财政教育总投入高于255亿元,今后10年省级财政教育总投入高于690亿元。
优先发展要“问责”,投入保障也要“问责”,从理念、实践到保障的整个教育发展链条上,没有逃兵,没有弱旅,有的是坚定的信念与实在的机制。
投入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责任。山东省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教育投入和实施素质教育作为考核各级党委、政府政绩‘一票否决’的指标”。浙江、甘肃、湖北、黑龙江等省也确立了相应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以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能够全面、持久地得到保障。
江苏省以优先投入保障优先发展,确保“三个高于”,即财政教育支出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高于中央核定的比例,全社会教育投入增长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2012年前,湖南省将继续执行建设教育强省投入政策。其中,市州、县市区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每年同口径提高1至2个百分点,省本级预算内教育经费每年年初预算比上年递增20%。
“优先发展教育,首先要舍得为教育花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对加大教育投入有着深度认同,要求将教育经费纳入各级财政保障范围,健全以中央财政投入为主、兵团各级共担、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办学,促进教育资金来源多样化。
要加大教育投入,就要“开源”。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中西部省份虽然经济实力相对薄弱,但在事关未来的教育规划和投入方面一直不甘落后,并且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各种举措。
广西壮族自治区要求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3%和2%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专项用于教育事业;各地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中要按规定比例安排用于教育事业。海南省到2012年,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14%以上;到2015年和2020年,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分别达到中央核定的比例。
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关于修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教育附加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从4月1日起,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所有缴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单位和个人,都要按照实际缴纳3种税税额的2%缴纳地方教育附加。从过去的1%到如今的2%,地方教育附加这看似不起眼的1个百分点的提升,却给地方教育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均衡发展城乡义务教育,修建中小学校舍,改善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的经费有了着落。
河北省确保省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教育经费拨款增长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2个百分点以上。明年,河北的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将达到22%,并稳定增长。
同为西部省份,青海和宁夏都将建立健全教育经费增长机制。青海提出,各州(地、市)、县(区、市)政府要从省对下转移支付增量中安排不少于20%的资金用于教育发展。宁夏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对各级各类学校校舍建设实行费用减免。
“十一五”期间,内蒙古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教育经费1040亿元,年均增长33%,增幅位于全国各省份前列,使内蒙古教育事业得到全面快速发展。今年,内蒙古将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自治区本级财政安排教育投入达48.1亿元,同比增长35.5%。
在财政投入的强力保障下,各地的重大工程项目和改革试点项目真正能够落到实处,教育规划纲要描绘的美好蓝图也因此可能一步步变成现实。
财政投入的大幅增加,为教育改革保驾护航,也为重点项目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各省在确定增加财政投入目标的同时,也结合各自省情,把本省的薄弱环节或重点发展环节列入财政支持的重点。
入园难问题、生均经费低、中小学课业负担重、高水平大学建设滞后、社会教育资源分散等,是陕西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今年陕西将重点投入切实解决这几类问题,背后是财政投入的全力支撑。陕西省日前宣布,今年将大幅度增加对教育的投入,省财政增加教育支出24.8亿元,占新增投入的20%,比上年提高48.2%。
上海市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宣布,从2011年到2015年,计划投入140亿元启动实施十项教育工程。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建设工程、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学生健康促进工程……这些工程将为上海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实保障。
结合四川实际,按1个百分点增长30亿元的投入,四川省财政性教育支出将在两年内增长60亿元。“60亿元,对四川教育投入来讲,是绝对的大手笔!”专家们认为,这为四川省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提高教育保障水平”的试点地区,天津市将加大教育投入,制定并逐步提高各级学校学生人均经费基本标准和人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并健全对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
“学前教育保障”、“学前教育发展”、“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等字眼出现在18个省份的重大工程项目和改革试点项目中,分别有20个省份将“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以及“教师队伍建设项目”列入改革试点和工程攻坚,而这些无疑都关乎到教育发展的根本与未来。
从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设计的宏伟发展蓝图到各地因地制宜、科学创新地制定落实各自的教育规划纲要,2010年、2011年注定是不平凡的年份,也注定是被教育发展史永远铭记的年份。
站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正一步步扎实有力地走向明天、走向未来。
《中国教育报》2011年5月30日第1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