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4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年级语文《大小多少》听课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0 09:33: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小多少》是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二个识字单元的第二课,是一首儿歌。这首儿歌由四小节组成。每小节有两行,第一行从“大小”或“多少”的角度进行简单比较,第二行通过具体事物,感受“大小”或“多少”。整首儿歌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李小红老师和晋小艳老师进行同课异构,她们都运用了多种方法来教学生识字,同一内容,不同思路执教,效果各有千秋。

共同亮点:1.运用反义词对对碰的游戏方式导入。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尤其是对于处于“幼小衔接”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适宜。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达到了温故知新,强化记忆等多重效果。2.运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理解字义。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牛”字的时候,两位老师都运用了图文对照的方式,把认字建立在感知图文、认识事物的基础上,把认字与认识事物紧密结合起来。使字与物的对应关系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头脑里,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再如:两位老师都运用了偏旁归类法,引导学生认识本课要求学生学会的两个新偏旁——反犬旁和鸟字边。3.都采用了先识字读文,再观察写字的教学程序以及对比教学法。

不同风格:1.李老师在识字教学中采用了先整体感知识字,再重点强化的方式,晋老师则反之。2.李老师强化拓展了量词的运用,晋老师强调了数量词中“一”的变调。关于“一”的变调学生已经在《秋天》一文中知道,老师引导学生温故,一方面加深印象,另一方面可以在读中感受“一”的变调规律,读出儿歌的音韵美来。

审视课堂:关于教师课堂提问的思考。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为主,大多数处于认识的浅层状态。有许多知识,教师觉得很简单,但对学生来说可能不太简单。列举以下教学片断一起来思考诊断:

教学片段一:认识量词

学习内容: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

师:为什么黄牛用了“头”,猫用了“只”?

生:猫小牛大。

师:“一头”多用于大型动物。“一只”多用于小型动物。

问题思考:教学中,个人觉得教师的提问逻辑性,专业化太强,与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不太匹配。教师对于量词“只”的解答不太全面。

量词是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在用于动物的量词里,各种量词有其适用范围。“只”是使用最广的,大动物,小动物,飞的,爬的,跑的大部分都可以用。“头”一般用于体型比较大的动物,如猪,牛,虎,熊、象、狮子、豹子等,此外,还有“头”的口语化用法,比如一头蒜等。“条”一般用于身体比较细长的动物,如鱼,蛇,狗等;“匹”用的最少,只用于马,骆驼,骡子,狼,其中马只能用“匹”。

对策思考:直接告诉学生,每一种事物都有自己的数量单位。然后从学生知道的最简单的开始解说。比如人的数量单位是“个”,一个人;桌子的数量单位是“张”,一张桌子。然后直接让学生记住:“一头黄牛,一只猫”。

教学片段一:事物归类

课件出示:

苹果     黄牛    猫     杏   鸭子    桃





                     

学生开火车认读之后,老师问:如果我们给这些词语宝宝分分类,怎么分?(课件添加:事物归类)

第一个学生发言:把词语与字分开。

第二个学生发言:按哪个多,哪个少分。

第三个学生发言:把水果放在一起。

个人思考:学生的回答为什么出现了与教师的期待不一致的现象?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第一个学生没答对,而第三个学生答对了?细思量,我们就会发现学生也是很聪明的,第三个学生的正确是走在前两个学生错误的经验之上的。第一次不对,就换一种思考方向,第二次不对再换一种思考方向,第三次就对了。那么怎样做才能避免这种猜一猜错了的现象,让学生清清楚楚直达目的地呢?我又斟酌了一下老师的提问。觉得问题出在“分类”上。事物的分类是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的,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标准。那么,教师在提问时就要把标准给学生说清楚,有了标准学生才会直达目标。

对策一:教师提问语言不变,修改课件

直接呈现类别标准



对策二:教师提问语言不变,先给学生讲清楚,什么是分类?再让学生判断。

真正的课堂是随机生成的课堂,不管这个生成的结果如何,它都是有价值的。两节课,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两位老师的教学设想及课堂的真实生成让我受益匪浅,也给我以后的教学带来了诸多启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0 09:33:54 | 只看该作者
听课反思

王红艳


本周公开课上,李小红和晋小艳两位老师同课异构,执教了《大小多少》一课。两位老师有着相同的导入,都由师生配合完成说反义词的游戏,引发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李小红老师的课,是常态化的设计,先认读生字,接着学习课文,引出数量词,最后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整节课教学非常的自然流畅、扎实有效。

在晋小艳老师的课上,打破常规的教学流程,结合课文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先后将四幅与课文相配套的形象的图画呈现在学生面前,旁边配上汉字,(这些汉字正好是本节课上要求认的汉字。)加上教师的四次引导“谁大谁小,哪边多哪边少”,学生识字的兴趣非常的浓厚。晋老师边引导看图,边运用象形字特点、生活识字、扩词、认偏旁、读形近字、加一加、多次复现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识了“边、黄、牛、猫、果、鸭、杏、桃”,可谓方法多样,学生记忆牢固。在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识字流程后,晋老师才让学生把生字送入全篇课文进行朗读。晋老师这种生字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诵读、感知、内化,真正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对所识汉字的巩固效果最佳。

从两位老师的课堂上,我认识到遵循科学的学习规律,有归类意识、运用意识、复现意识以及结合具体语境进一步明确词义的意识,才能让学生的识字学习具有条理性、系科学、科学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0 09:34:05 | 只看该作者
听课反思

吴建党


本次教研活动,聆听了李小红、晋小艳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大小多少》这一课,她们所讲课内容相同,但面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但都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真可谓殊途同归。她们上的课,使我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小”字的笔顺名称究竟是怎样的。

第一节是李老师作课,因为她面对的是一年级学生,所以从游戏入手,让学生进入角色,这不是随便的热身游戏,而是孔老夫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通过“我来说,你来对”的游戏,复习了前面曾经学过的反义词,自然而然的导入了新课《大小多少》,如行云流水,自然而然,设计巧妙可见一斑。她讲课娓娓道来,抓住了学生的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大与小”“多与少”两对反义词,使学生在快乐中获取知识。在讲生字“小”字时,她先让学生观察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让学生书空练习。当学生边书空边说笔画名称“竖钩、点、点”时,李老师纠正说“是‘竖钩、撇、点’。”当时,我愕然,心想,她怎么会教错呢?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小”的笔顺名称是“竖钩、点、点”。于是,我“百度一下”,原来李老师讲得是对的,我的观点是错的。我顿时陷入了深思,看来,备课不认真不行,不查找资料不行,同事之间不切磋不行,不听课更不行。要不是听课,这种错误真不知错到什么时候呢?看来,学无止境这句话说得真是富有哲理。

第二节课是晋小艳老师的课,她的课讲得更是出神入化,粉笔字端庄秀气,普通话标准流畅,善于组织教学和教学组织,使孩子们整节课都处在状态之中,把老师就是一个“组织者、引领者”的地位发挥到了极致。在学习“牛”字时,由于引导得法,课堂上精彩纷呈,孩子们说出了“黄牛、水牛、奶牛、花花牛、养牛、放牛”等词语,打开了学生思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特别是巩固练习时,把所学到的有关动物、水果的名称归类,由于方法到位,培养了孩子们的逻辑能力,做题能力。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坚持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坚持观课、议课,并和同事们讨论、交流、提高,全面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并在平时的学习环境中,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相关语文的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16: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