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9-1 15:24: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教科书编排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科书于2019年秋期正式使用,本册教科书安排课文27篇。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科书内容,共分八个单元:
第1~4课为“万物有灵”篇,课文都是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第5~8课为“提高阅读速度”篇,阅读时尝试掌握并运用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第9~11课为“民间故事”篇,了解民间故事,感受故事情节蕴含的丰富想象,体会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12~15课为“爱国情怀”篇,编排的课文年代、人物、事件各异,贯穿其中的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爱国情怀。
第16~17课为“说明文”篇,意在通过集中学习不同类型的说明性文章,了解说明文特点,并尝试写一篇说明性文章。
第18~20课为“舐犊情深”篇,写了父母之爱,展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点点滴滴。
第21~24课为“自然之趣”篇,不同角度生动地从描写了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色,表现出了不同的意趣。
第25~27课为“读书明智”篇,所编排的课文分别介绍了古今人们读书的态度、方法、经历与感悟。
二、教科书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科书依旧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单元部分(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习作例文、快乐读书吧等)三大部分。
  教科书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万物有灵,提高阅读速度,民间故事,爱国情怀,说明文,舐犊情深,自然之趣,读书明智。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写作学习要求。课例由2-4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21篇,略读课文6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
每个单元部分由多个栏目组成:“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快乐读书吧”。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2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科书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识字表”是要求认识的字,“写字表”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篇精读课文(出古诗、古文外),均有必须掌握的词语。这些词语在书后词语表中统一总结、展示。
  本册教科书的注音有以下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直到该字列入要求认识的字为止。课文中的生字,都是注的本音,有些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变调或读轻声,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加以注意。

三、教科书的主要特点
  五年级上册教科书的主要特点,与三、四年级教科书是一脉相承的。使用过前几册教科书的老师,对这套教科书的主要特点已经有所了解。下面从四个方面作简要提示。
  (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续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与发展。
五年级上册教科书,既注意落实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为了落实一以贯之的目标,首先依旧在选文上下功夫,认真选择程度适宜、文质兼美、内涵丰富的文章作课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使学生收到情感熏陶,养成良好品质。还在“语文园地”中系统地编进了古诗词、名言警句、成语等,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同时,在教科书编排上也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对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将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作为本册的训练重点,在教科书中加以具体安排。既注意体现阶段性,又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二)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科书
  本册教科书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确定专题的思路比前几册有所拓宽。如第三单元 “民间故事”篇,学生从中可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魅力,提高自身创造性复述故事的能力,丰富想象力,提升创造力。第五单元“说明文”篇,相较于前几册教科书,更加集中明确地学习说明文,深度有所增加。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科书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思想,在按专题编写教科书时,注意了加强整合,每组的课文都围绕专题编选,从导语到语文园地的各项内容也都围绕专题来安排。而且,围绕专题安排的各项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前后有联系,有照应,做到环环相扣。这样,就使整组教科书以至整册教科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本册教科书,在编写时既考虑到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到要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这一特点在教科书里有多种呈现方式:
一是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
二是在每组课文后面安排了词语表可以让学生对本组所学字词进行自查自测;
三是“语文园地”中设置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
五年级上册的“交流平台”,依旧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收获,对本单元的重点进行了归纳、梳理和总结。为同学们的规范地交流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语言范例。
(四)加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语文学习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应该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本着这样的思想,教科书的编写加强了开放性,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主要表现:
一是注意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二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
三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
四是通过综合性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
这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四、具体教学内容及教学建议
  上述四个方面的特点,是教科书各个部分的共同特点。由于每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在编排上还有些不同的特点。
(一)识字、写字的教学
  五年级上册的识字都是随课文安排。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学生通过前四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而且课文中的生字都有注音,所以完成认字的任务主要靠学生自学自查,教师可在学生自学自查的基础上作适当检查,并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
  要求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进行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把写字的任务妥善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内学生要有比较从容的写字时间,不要把写字的作业都留到课外。教师要对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作具体指导,使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对于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已经会写的字构成的新词,也可让学生找一找,抄一抄,不断丰富词语的积累,还可采用听写词语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掌握的情况。
  五年级上册,仍然单独编写钢笔字和毛笔字教科书,要凭借这些教科书,加强对学生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指导。
(二)阅读的教学
  五年级上册的阅读教科书,除安排识字和写字任务外,还注重以下五个方面的引导:提升朗读和默读能力;阅读作品,体会情感;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和说明方法;积累语言;向课外扩展延伸。
  1.练习朗读和默读。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教科书中明确提出了朗读的具体要求,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
  默读的练习也是五年级上册阅读教学的重点。要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提升默读速度。教科书第二单元导语提出阅读要有一定速度,所对应的即是课程标准中“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这一要求。其他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默读的要求,但是许多练习必须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完成。默读能力的提高有一个训练的过程,应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学生能切实地默读课文,并按要求认真思考,默读以后要注意检查效果,决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读的环节流于形式。
  2.阅读作品,体会情感。
  五年级上册教科书,对阅读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叙事性作品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无论是理解内容,还是体会感情,都应注意学生的自主阅读。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得到一个现成的结论,而是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都能通过独立阅读,把课文读懂,并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再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补充,加深理解与感受。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不能用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去限制学生。事实上,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文章的感受是会有所不同的。学生从文章中获得的独特体验,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都应加以肯定。当然,如果学生的讨论交流偏离了对课文的理解,纠缠于无关紧要的枝节问题,或者学生的感受明显与课文的思想内容不符,教师应适时加以引导,这是学生能够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也是最能体现教师引导的地方。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和说明方法
  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又要理解作者的表达顺序,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状物说理的方法。五年级上册教科书的编写体现了这样的思想。教科书中对解作者的表达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和说明方法的引导,涉及到诸多方面:就整体的文章而言,一是领悟遣词造句的准确;二是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三是体会文章条理清楚的表达顺序;四是体会选材的别具一格。聚焦于说明文,则是对基本说明方法的认识和掌握。对于表达方法和说明方法的领悟,教科书中都采用了启发式,有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发现,有的是先举一两个例子,再让学生找出类似的例子来读读,体会体会。最后落点在试着写一写上。教师教学时要注意这个特点,一定要让每个学生经历这样的领悟、尝试的过程。
  4.积累语言。
  语言的学习是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接触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佳句好段,只有熟记在心,消化吸收,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在需要运用时才会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
  小学阶段教科书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背诵,有的是指定背诵的部分,有的则是由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一般是让学生找出写得好的语句,多读读,体会体会,再抄下来。
  本册教科书积累语言的方式,以背诵、体会为主。应该通过充分交流、检查,使之落实,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
  5.向课外扩展延伸。
  为了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也为了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与收获,教科书在扩展延伸方面也作了适当引导。从具体课文的实际出发,有的引导课外阅读、搜集资料,有的引向课外进行观察,有的安排了读写结合的小练笔,还有的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进行思考。
  以上五个方面,体现了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这是从整册教科书来讲的,具体到某一篇课文,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有所侧重。教师可参照教科书中的安排,因文而异,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使精读课文的教学既把握住重点,又教出每课的特色。
  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要求不同,一般只要求读后能粗知文章大意。指导略读课文的学习,可以先让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自己认真读课文,然后适当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对内容的大致理解和读后的感受,有兴趣的地方还可以再读读,特别感兴趣的也可以背背。在词句的学习上不必多作要求。
(三)口语交际的教学
  依据不同的口语交际类型,创设符合交际话题的情境,有侧重地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能力。重视交际方法、策略学习,引导学生在完成真实交际任务的同时,实践交际方法,学习运用交际技巧和交际策略。
(四)习作的教学
  五年级上册教科书与四年级一样,对习作作了两条线的安排。一是在每组的“单元部分”中安排一次习作,全册安排八次。这八次习作,有四次与口语交际合并安排。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多次小练笔。
“单元部分”中安排的习作,有以下四个特点。
  1.在习作的类型上,兼顾了记实和想象,并触及了常见的应用文。
对于记实的习作,平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对于写想象的习作,既要鼓励学生想象大胆,又要适当要求想象合理。对于写常见的应用文,因为学生是第一次触及,可以按照教科书提示逐步进行。
无论是哪种文体,都要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且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2.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
  教科书中的习作都不是命题作文,每次习作都只是提出一个范围,而且所提的范围很宽泛,在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给学生比较大的自由。有的可以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有的则可以先写再说。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都能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能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写,为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创造条件。
  3.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
  课程标准在高年级的习作要求里专门提了这样一条:“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除了在品评环节引导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习作之外,还可以让学生以黑板报、展示台等形式展示自己的习作。
  4.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修改的能力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对自己的习作负责任的态度。要引导学生,善于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习作教科书的这几个特点,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改革习作教学的精神。教师可以凭借教科书,安排习作教学的过程。进行作文前的指导,应重在激发兴趣和开拓思路,至于写什么,怎么写,则应该由学生自己决定。习作后的讲评主要应突出习作的展示交流和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主要方法是多写多练。每学期的八次习作,应切实抓好,使学生练得确有成效。但仅有这八次远远不够,必须以多种形式让学生经常练笔。结合课文的阅读进行练笔和写日记,都是有效的形式,教科书中已经作了一些安排。但是,教科书中的安排毕竟是有限的,需要老师们在用好教科书的同时充分发挥创造性,为学生的多写多练提供更多的机会。
(五)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学生的主体性。教科书注意体现这个特点,同时考虑到孩子还小,独立活动的能力要有个培养锻炼的过程,教科书的编写体现了既放手,又适当辅导的思想。教科书中对综合性学习引导的具体步骤是:先在该组的导语中点出,再在第一篇课文的后面作具体的布置,最后在语文园地中进行交流展示。
根据教科书的编排,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要着重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通过布置,使学生明确任务,知道要做些什么,该怎么做;
二是在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时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
三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交流。综合利用板报、手抄报、照片、录音、视频、投影等多种媒体手段。教师要提供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0-24 14: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