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1-4-15 07:30:00
|
只看该作者
转变角色:在课改中成为新教师
教师职业倦怠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矛盾张力下进退两难,应试教育的盛行使得教育的本来目标被异化和扭曲了。
一位老师说,如果我们把教师仅仅当成谋生的职业和手段,把教育的全部价值都维系于学生的“分数”和“升学”,而全然不顾学生心灵的陶冶和生命的成长,那么教师的教育生活就很容易变得单调而毫无生气,就会被琐碎的日复一日的“常规管理”、“知识传授”所桎梏。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就会降低,就会有厌教、弃教的念头。一个体会不到教育过程的愉悦和幸福的老师,就会产生职业倦怠。
“关键是农村教育单纯的‘分数观’让人绝望——把学生当成了鸭子,撬嘴硬塞,死逼着上架。”张放老师说,“看到了教育的弊端却没有能力去改变,时常感到压抑,这种心头上的压抑比手脚被束缚住还要难受。”
安徽省东至县汪坡中学副校长肖学堂告诉记者,时间上的高投入与成绩上的低回报是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首要原因。农村家长为了让孩子考上大学,走进城市,目光只盯着“分数”。“农村中学只好加班加点,采取题海战术,每天要上12节课,班主任老师每天要工作14个小时。如此的拼死拼活,一个班级才考取5~8个重点高中。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教学恶性循环使教师苦不堪言。”
“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搞了多年,但应试教育僵而不死,唯分数论根深蒂固。教育偏离了科学发展的轨道,学生成为了知识的附庸。”吴涯老师说,“书山题海搞得师生疲惫不堪,师道尊严的扭曲、个性特长的泯灭、人际关系的异化,使得教师的压力日益加重,职业倦怠无法避免。教师职业幸福感普遍下降,学校离乐园渐行渐远。”
同时,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使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一些教师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对所从事的工作渐渐失去信心和兴趣,从而产生职业倦怠。对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进行重新认识。
“新课程改革对于教师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河北省鹿泉一中校长韩爱学说,“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师角色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不转变角色就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将会被教育的发展所淘汰,同时应认识到参与改革的过程是能力提高的过程。因此,转变角色投身于课程改革之路,是一个教师的成功之路。”
“新课程的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沃土。”韩爱学强调,正因为是挑战,才是机遇,挑战越大,机遇越多。“过去,所有的人都在课堂上教着那点儿不变的死知识,现在正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真正给教师提供了施展个人才能的大舞台,给老师提供了‘用一个支点撬动地球’的机会。课改使教师转变角色,学习需求不断增大,职业倦怠逐渐消失,代之以极大的充实感和职业幸福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