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尝试
安定区大柏林小学 743022 马延琼
摘要:《课堂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要改变传统单一被动式学习,提倡多向合作充流,自主探究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放手让学生尝试,发现知识规律,求得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同时要注意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对数学思维形成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艺术、探究
要实现由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会学生学习,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本文主要想就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体会和认识:课堂教学结构与课堂教学效益密切相关,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要剖析和克服传统教学结构的弊端,改变旧的教学观念:一是角色的改变,其二是教学方法的改变,二者紧密相连,相互制约。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教学中,教师创造的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可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教师对学生的充分信任、鼓励,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使学生在充满情趣与快乐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精心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合理组织画面,配以动感,不仅可以传播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可以变静为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兴趣,将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会克服一切困难,充满信心的学习数学,学好数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中,采用了计算机中的制图软件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然后拖动图像上任意一点,让学生观察,讨论,看学生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这样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所反馈的教学效果是常规教学永远无法替代的,这样的教学效果相当好。
二、缩短师生距离,使学生手、脑动起来。
如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放开束缚,主动探究,那么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用商量的口气,活泼甚至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
如果教师要走近学生,那么教师就要放下架子,成为学生平等的合作者。合作意味着参与,意味着一种师生之间的共同体验,从而可以使学生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气氛。
实践证明,只有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究状态。有了这一前提,就为“促进学生充分发展”提供了保障。例如:在讲授解析几何中两条直线平行这一内容中,我首先给出一组练习:分别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下列各组直线的图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接着下一步请学生观察自己所作出了的图象中,那几组直线的位置比较特殊,并观察这些特殊的位置关系与直线方程中的那些量相关,这个过程中,教师可适当指点学生如何观察总结,最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出命题:如果两条直线不重合且斜率存在,则有 (直线方程用斜截式来表示)然后师生共同完成该命题的严格证明。
在讲解完课本例题1、例题2后再给出一组训练题:
练习2:请判断下列各直线是否平行?
① ②
③ ④
教师在对学生练习情况作出评价后,再提出如下问题:你们现在判断两条直线是不是平行都是先将方程化成斜截式,然后再观察斜率是否相等,在 轴上的截距是否相等而得出结论,现在如果规定不能将直线方程化成斜截式只能写成直线方程一般式,你能判断每一组直线是否平行吗?也就是说直线平行与直线方程一般式中的系数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关联?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前面所作的练习就可以直观地得出:如果直线 ,则有
这样整堂课基本是由学生在做:练习自己亲手完成结论由学生自己得出,在此教师的作用只是编了几组练习题,提出了几个问题。整个课堂的知识容量、思维容量大而不乱。只有如此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以充分的体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