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框架图:
三、学情分析
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的精髓之一,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道德认知看,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期,喜欢探查未知事物,有一定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从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五年级学生接受信息渠道较多,受多元文化的影响较大,耳濡目染了了一些传统美德的相关内容,但比较零散、碎片,缺少系统性,不同学生个体了解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情,从学生经验出发,与学生生活相连,让历史人物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美德是个人高尚的人格修养,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纽带,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源源动力。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名言警句等了解中华传统美德在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和国家情怀几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2.列举现实生活中反应传统美德的事例,体会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感受传统美德故事、格言的意蕴,并能用它们来指引自己的生活。
五、教学重难点
能够通过学习实践、知行合一,将传统美德内化于行。
六、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阅读、了解关于传统美德的历史故事、格言;搜集现实生活中关于
传统美德的真实事例。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 谈话导入,什么是传统美德
1.师生交流:(板书:美德)提到美德,你会想到什么?
同学们提到的这些美好的品质和生活态度,能给予我们积极向上力量、勇气,这就是美德。
2.同桌讨论:你听说过哪关于些美德的故事?(学生讲述的故事可以是当代的,也可以是古代的。)
3.班级汇报,板书提炼学生提到的美德。
师小结: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发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被人们称颂的美德,有的是我们个人品格修养,有的是我们对他人、对社会的关爱,有的是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这些代代传承的美德,我们称之为中华传统美德(揭示课题)。这些传统美德为何能够源远流长,对于我们个人、社会、国家的发展有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设计意图:根据学情调查,学生从小通过视频、书籍了解了很多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因此,在课堂开始,发挥学生自主性,交流自己所了解的美德内涵,讲述美德故事。学生通过交流、讲述发现中华民族的倡导的传统美德有很很多,但是这些传统美德对于个人、社会、国家的发展有何影响,这是学生没有深入、系统思考的,本节课教学也应围绕这个核心问题展开。)
环节二 自读教材,了解关于人格修养的传统美德的内容
1.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四个故事《乘长风破万里浪》《苏武牧羊》《范式赴约》《胡服骑射》,想一想:这四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有哪些传统美德?
根据学生回答,提炼关键词并板书:明志、持节、守信、求新。
2.不懈追求人格修养的提高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突出特点,具体表现为注重明志、崇尚气节、讲究诚信、勇于求新。对于这四种传统美德,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梳理相关问题。
(设计意图:本课教材以故事、格言的形式呈现,学生通过阅读即可了解其字面意思。课堂上让学生伴着悠扬的乐曲阅读教材,了解大致内容,然后启发学生质疑、提问,根据学生的兴趣、问题继续展开教学。)
环节三 小组探究,传统美德的影响
(一)守信
1.生交流:什么是守信?(诚实守信、说到做到、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
2.守信对我们生活有怎样的影响?
(1)学生交流
(2)案例1:三鹿奶粉事件
交流:不诚信毁了自己、毁了一个企业、毁了几代人的努力,毁了国产奶粉的信誉,给无数孩子、家庭带来灾难。
补充:三鹿奶粉事件后,国家制定了《食品卫生法》、《进出口食品检验法》等11部法律和22部法规,基本建立了食品、农产品“从农用到餐桌”全过程的认证认可体系。
交流:国家的法律法规也是在倡导、监督、保障人们要做到诚实守信。
……
(3)案例2:视频《诚信为本》老秤一斤十六辆的故事
交流:老秤匠对于诚信的看重不仅体现在秤杆儿上,秤砣的下面也深藏着自律和自觉。
3.读一读格言,说说你的理解
轻诺必寡信。——《老子》第六十三章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师小结:“失信不立”是亘古不变的人生哲理。守信既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生存之基。守信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发自内心的自律、不懈努力地追求。
3.我们小学生如何养成守信的美德呢?
情景辨析1:小明在学校踢足球时,不小心把足球提到了水龙头,水龙头坏了,水哗哗地流。小明想告诉老师,可是害怕老师批评。他环顾四周,发现没有人看见,想一走了之。
讨论:你觉得小明可以怎样做?
补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个人诚信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与学生相关内容
每年的9月19日是我国的诚信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
小结:诚实守信是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倡导的道德风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求新
1.什么是求新?(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2.求新对于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
生交流(结合前课内容、结合身边事例)
出示:袁隆平的故事《梦想不息》
讨论:听了袁隆平爷爷的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小结:袁隆平爷爷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推广,解决了中国十几亿人吃饱饭的问题,如今他又为“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奋斗不息,这就是不断创新的精神,这就是忧患意识、爱国情怀的体现,袁隆平爷爷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3.展示学生的创客作品,请作者本人介绍自己的创作过程。
讨论: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你想说什么?
4.读一读一格言,说说自己的理解
终日乾坤,与时偕行。——《周易·乾坤·文言》
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
小结:求新不仅需要我们观察生活、积极动脑,更要我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求新能让我们每个人变得更聪明,求新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求新是推动社会
不断前进的动力!
(三)明志、持节
1.小组探究主题:从明志、持节中选择一个内容研究,传统美德对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
小组学习步骤:什么是明志(持节)-明志(持节)对我们的影响是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做
(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供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开展小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
生理解自己的志向要与国家、民族的强盛息息相关;气节表现在维护国家的尊
严,捍卫国家的利益,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在安定之时奉公守法。)
4.小组汇报
师小结: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
林。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气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传承这样的美德、传承这样的文化基因。
(设计意图:教学资源体现多样性、实效性原则,选取了书中的故事、格言,现实生活中的新闻案例、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真实事件,引导学生古今贯通,探究传统美德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教学形式体现由扶到放的原则,以守信、求新为例,师生共同亲历探究活动的过程,总结出探究步骤后,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继续探究明志、持节。)
环节四 课后延伸,传统美德我践行
1.阅读教材中的经典语录,选择一条记一记,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诚信镜
(设计意图:不懈追求人格修养的提高是中华美德突出的特点,是需要学生通过践行而内化的。设计了课后延伸的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懂得传统美德不能停留在粗浅的理解,而是要实实在在落实行动。)
八.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环节一 经典诵读初步了解孔子的仁爱精神
1.上节课,我们从古代的经典语录、故事中知道了不懈追求人格修养的提高是
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方面。你还能吟诵几句吗?
2.出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意思
你知道这两条语录出自哪一本书吗?(出示书籍:论语)
3.《论语》的作者是谁?
出示: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4.你听说孔子哪些故事?
5.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阅读教材《孔子的仁爱思想》
交流:仁爱的核心是“爱人”
追问:爱哪些人呢?
生板书:自己、家人、朋友……
小结: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发现仁爱精神是帮助我们人与人之间友善相处的重要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设计意图:对于五年级学生,孔子、《论语》听说过,但缺少系统了解。导入部分体现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原则,围绕孔子、论语设计了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系统地了解孔子、了解《论语》。)
环节二 小组探究理解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1.仁爱精神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分小组进行研究。
小组探究主题:仁爱精神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小组学习要求:选择一个资料包,按步骤开展小组学习。
2.小组汇报,生板书关键词,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词如何板书更加合适?
启发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自己对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的理解。
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汇报交流,我们发现孔子的仁爱思想就是告诉我们人与人、人与自然万物都是平等的,倡导我们我们用仁爱之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与人相处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待年老的、幼小的能够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面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能够以民胞物与的精神呵护、关爱,我们的世界会更加和谐、美好!
(设计意图:“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对于五年级学生是比较抽象的,包含的内容也比较多。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一个方面的内容,保证探究学习的深度、学习形式的多样。)
环节三 链接生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在我身边
1.课前调查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疑惑,课堂上随机抽取,请同学们用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尝试着分析、解决。
师小结:很多的事情,当我们学会宽容、将心比心,我们的生活就会少一点摩擦,多一点微笑。
(设计意图: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意蕴,愿意用它们来指导自己的生活,是本课教学的难点。调查学生的真问题,解决学生的真问题,让学生感到中华传统美德不是书本上的故事、格言,而是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中华传统美德是可感可知可用的。)
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