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冀教版小学语文《祖国多么广大》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23: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5日下午,听着学生们读课文,我想:“这是一首短小的诗歌,能不能让学生们直接背诵课文呢?”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们尝试,却发现行不通,一节课的时间只有三、四个学生背过来,有7、8个学生倍的和课文略有一些出入,其余的学生更不行。
    看来,我还是对教材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的不够好,“海南岛、大兴安岭、帕米尔高原、乌苏里江畔”这几个地名都是农村的孩子陌生的,读起来很拗口。“鲜花盛开、雪花飘洒、满天星斗、五彩朝霞”虽是四字词语,但在学生生活中没有接触过,在短时间内他们是不能形成记忆的。
    为上课我应该做哪些准备呢?在黑板上写上没有拼音的诗歌,这是为识记字形做准备的;要求认识的字已经按照规律写到了自制的生字卡片上。看着半个空白的黑板,突然觉得我应该画上简单的中国地图,准备地名的词语卡片,让学生听边读文边在地图上画上四种景色——鲜花、雪花、星斗、朝霞。等等,别着急行动,想一想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地名卡片是让学生听对文中的地点有所了解,形成整体性的认识,为正确、流利的读文做铺垫的。画图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对文中出现的几个地方在地图上的具体位置有一些了解,通过画出的景色,由内心感叹祖国景色的美丽,进而知道祖国多么广大,这是最终的目的。
    “教学要有一条情感的主线,各个板块衔接自然,景色的美丽是发自内心的惊叹,‘广大’是亲身的感受。”——这是我对自己教学的要求。
    “祖国”是一个怎样的概念,我要让一年级的孩子在头脑中获得对祖国怎样的印象、形成怎样的情感?对于“广大”的理解不能是字面上的,而应该是可感的,那么,“广大”的教学目标应该怎样达成?尽管假期已经备课,我对教学过程还是做了二次的设计:
    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大家在课前读书的时候一定人认识了很多的地名,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地方?
    根据学生说的地名,教师将相应的地名写在地图上对应的位置,领读。
    二、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 借助拼音读课文,指名读。
    2、 利用生字卡片认识生字词,介绍识字的经验。
    3、 每个小组推荐一人读。
    4、 自读没有拼音的儿歌。
    三、 再读课文,深入品味。
    1、 指名读课文,学生间自由评价。
    2、 讨论:读了这首儿歌,你觉得祖国怎样?用一些词语用一句话来说说。
    3、 生活在这样的祖国你心情怎样?
    再读课文。
    四、 将本课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抄写在小本本上,并配上画。
    五、 指导书写生字。
    上课后我的环节还是有一些改动,课后我做了这样的反思:
   
    1、 课前导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家,而我们又生活在祖国这个大家庭中,我们的大家是怎样的,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大家去游览一下。
    导入环节简洁明快,让学生在亲切的小家中与祖国建立了联系,祖国是什么?是我们每个人的家,是我们的“大”家,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游览”是贯穿的主线,眼见景色、抒发感受、感受广大、读中抒情。
    2、 地名的读覆盖面小,普及率小,齐读不如有针对性的指读效果好。
    3、 识字环节,在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后再加上一轮重点词语的读,在读中拼读易错词语的音,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而且读的形式多样化,学生收获很大,积极性高。
    4、 在理解课文的整体感知环节,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大”,在引导后为“广大”后,另一个学生说出了“美丽”,我趁机抓住了这个词语,以此为契机“怎么美”进入了下一个环节的理解,既是顺势的引导,又指向了目标。
    5、 在理解中时间用的短,体会、感受不够充分。在海南岛部分,在教师绘出鲜花盛开后,在进一步的语言描绘下,学生说出了“漂亮、很香”的感受;但其余的三个地点处理起来很仓促,没有给学生时间进入情境充分体会、感受,只是运用了教师的语言进行了描绘,“满天是闪烁的星星、天空飘落下洁白的雪花”等,形式单一,略有枯燥,只有四分之三的学生进入了情境,有感而发。
    6、 在朗读的环节,学生的示范为其余的学生树立了典范,教师的手势的引导有起有伏,有重有轻,胜过枯燥的朗读技巧的指导。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9 15: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