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动物的一生》教学设计 第一课 《蚕宝宝出生了》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我国劳动人民早在3000—4000年前就知道如何养蚕。 知道养蚕需要的一定的环境与条件。 知道蚕卵孵化与气温等条件密切相关,蚕卵孵化受温度的影响,蚕卵在适合的条件下会孵化成蚁蚕。 知道蚕的一生是从蚕卵开始的,描述蚕卵、蚁蚕的样子以及蚕卵孵化的过程。 2.科学探究 通过查阅资料或向他人请教怎样养蚕,根据所得到的信息,制定养蚕计划。 在养蚕的过程中,在放大镜、尺子等工具的帮助下,细心观察蚕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以及蚕卵的孵化过程,做好记录。 通过简单的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蚕卵孵化的影响。 3.科学态度、STSE 善思考与爱提问,能够围绕养蚕的话题,提出一些科学问题。 了解中国养蚕悠久的历史文明,具有民族自豪感。 对于观察和饲养蚕有兴趣,愿意分享养蚕的收获。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蚕卵、放大镜、尺子、冰箱、盒子;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事先查阅的有关养蚕的资料卡,或者采访录、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1)课件展示单元页,读小诗:出生、成长、繁育……最终迈向死亡。每一个动物,都要奏响生命的华美乐章! (2)教师讲述:今天我们将进入新的单元学习——动物的一生。首先我们从养蚕开始。 (3)介绍养蚕历史: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夏小正》中记载:“三月……摄桑,……妾子始蚕。”早在3000—4000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知道养蚕。 (4)引入:我们也来养蚕,观察蚕一生的变化。可是我们应该如何养蚕呢? (二)新课学习 1. 了解怎样养蚕 (1)提问:我们应该如何养蚕呢? (2)学生汇报课前任务的成果(老师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查阅资料或向他人请教怎样养蚕,并将信息记录下来)。 (3)教师列举养蚕采访示例并讲解: 采访时间:4月10日 采访对象:养蚕专业户徐姐姐 采访记录: 问:蚕宝宝吃什么? 答:蚕宝宝最爱吃桑叶。 问:蚕宝宝爱清洁吗? 答:蚕宝宝爱清洁,要经常打扫它们的家,桑叶也要新鲜干净。 (4)交流:怎样才能把蚕宝宝养好呢? (5)小结:养蚕的环境:温暖、通风、干净、舒适。蚕的食物:新鲜桑叶。 (6)制定养蚕计划:根据自己的设想,制定一个养蚕计划并展示。 (7)教师展示计划示例: 养蚕计划 a.准备养蚕用具。 b.给蚕宝宝一个舒适的家。 c.每天为蚕宝宝准备好食物。 d.仔细观察蚕宝宝怎样长大。 e.做好观察日记。 (注:为了更好地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还可以准备放大镜、尺子……) 2. 布置养蚕任务 (1)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最好按家庭住址就近分组),便于实验后续交流和观察。 (2)明确要求: a. 密切关注蚕卵的孵化,探究温度对于蚕卵孵化速度的影响。 b. 观察和描述刚出生的蚁蚕,并将它的模样画下来。 c. 将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3)教师分发蚕卵,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外形特征。 (4)各组制定“探究温度对于蚕卵孵化速度的影响”的实验计划。 (三)整理,下课。 第二课时 (一)教学导入 (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的蚕卵孵出蚁蚕了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其中的发现吧! (二)新课学习 1. 蚕宝宝出生记 (1)交流1:通过观察蚕卵,说一说蚕卵的外形特征。 (2)小结:卵的形状是鼓的,中间陷,有的卵白色,有的黑色。 (3)交流2:怎样的环境更适宜蚕卵孵化? (4)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记录汇报结果。 (5)小结:蚕卵的孵化与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关。 (6)交流3:孵化出来的蚁蚕是什么样子的? (7)学生汇报并展示:蚁蚕整体黑色,有一道白色条,有好几截,每截下面有黑点。 (8)布置新任务:继续观察蚕的生长情况,写好观察日记。 (三)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