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爱华教授认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课程改革理念,实际上是借鉴了欧美早期教育的实践经验,但我国幼儿园落实这一理念的现实却是:在农村幼儿园,游戏就是课间休息,最多再加上专门设计的“游戏课”;在城市幼儿园,只有徒具游戏形式的集体教学,加上演变成作业的区角游戏,再加上必须按教师要求进行的户外体育和生活常规活动,留给幼儿进行真正自由游戏的时间很少很少。
那么我们就需要反思,为什么在西方国家,不用倡导,幼儿园就能“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在我国,如此倡导,却很难做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呢?究其原因或许还在于文化的影响。
华爱华教授认为:在西方国家的教育观念里,一贯强调个体的差异性,游戏的自由体现的正是差异性,所以他们认同“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每个幼儿都能从游戏中获得经验,至于获得了什么,获得了多少,并不需要加以追究。在我国,人们潜意识里认同的是“业精于勤,荒于嬉”,而现在却要求教育机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那充其量只能是“寓教于乐”,而这在现实中却导致了“寓教而不乐”的结果。
华爱华教授从游戏与教学的关系、游戏与教学的融合和游戏与教学融合的关键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及观点。最终认为要实现游戏与教学互为生成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以下三种能力:一是准确解读幼儿游戏行为所蕴含的发展水平;二是判断课程目标与幼儿当前发展的可能性;三是支持幼儿行为意愿前提下的引导机制。
通过学习“华爱华教授:游戏与教学互为生成,是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体现”,我对幼儿游戏与教学又有了进一步深刻的了解,为我在教学实践中提供了理论指导,使我可以更好的践行“游戏与教学互为生成”的理念。相信在不就得将来我们的幼儿教育水平会更上一层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