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学期,我校教学工作将认真贯彻全区教育读书班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局2020年教学、教研重点开展工作,以队伍建设为关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科专题研究、“目标达成”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核心,以常规管理为保障,以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规范教学行为,突出教学特色,加快新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进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讲究策略、注重落实,促进各科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动教育更高质量发展,打造老百姓家门口满意学校。
一、强化精细化管理、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强化精细管理,聚焦教育质量
1.常规管理确保四个规范。一是规范备课管理。进一步明确备课要求,上课日期、德育目标、教学过程德育渗透、二次备课、教学反思是过程检查的重点。二次备课、教学反思要紧紧围绕“目标达成”模式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巩固问题进行。二是规范课堂管理。加强课堂管理,坚持落实带班领导每天巡查、教导处巡查制、级部主任巡查制。三是规范作业管理。严格落实作业审批、作业分层布置和总量控制等制度;四是继续规范集体备课。(1)时间落实。各学科固定集备时间。(2)人员落实。集备时间全员参与。(3)内容落实。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以教材的研究为根本。(4)过程落实。注重实效性,级部主任负责组织集备,教导处督查过程的落实。
2.以科研促学科发展,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建立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
搞好校本教研工作。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群体智慧,研究课标,明确理念,找准方向;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找准起点,以学定教;解决好“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研究作业,分层设置,重视反馈;研究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用好网络、多媒体等辅助教学。精心研究单元检测试题,做好精品试题库和微视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
3.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考核模式。教导处制订各学科课堂教学考核专题,分学科、分专题考核。过程考核小组现场课堂听课考核。
4.以“时时”检测为依据,加强对学困生的指导
抓好当堂检测、单元检测、月检测、期中期末等监测活动。及时搞好教学质量分析。
5.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开展一系列竞赛活动,以赛促学。
(1)语文学科每月组织一次阅读、古诗、习作、书法竞赛,每月组织一次读书笔记、日记、练笔展评活动。每班精选两次整本书读书笔记、读后感装订成册。
(2)以级部为单位组织一次全校学生演讲比赛。
(3)每周五午练组织一次班级口算比赛,每月组织1次全校口算比赛。
(4)各级部定期组织英语单词闯关比赛和阅读理解竞赛。
(5)充分利用“小喜报”等方式促进优等生的发展和学困生的进步。各级部根据各学科学期工作安排建立年级和班级两个层次的奖励机制并组织实施。
(二)继续开展“目标达成”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构建高效、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实施课堂教学品质提升行动,打造高效智慧教育课堂。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强化教学规范。积极探索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提升学生素养,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继续开展“目标达成”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全体干部教师强化“目标达成”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理念,深入研究目标达成教学基本结构和流程,进一步明确学校推行该教学模式的构想和实施目的以及达成的目标。要形成共识,凝聚力量,科学设计,扎实实施,保证目标达成教学模式开花结果。
2.专题研讨引领学科发展。各学科开展一次专题研讨活动。首先由承担执教的级部备课组进行集备,骨干教师进行执教,尝试本教学模式,执教教师上课后汇报上课反思。
3.全力做好一师一优课、优质课评比活动。各学科加强指导,反复听评课,通过活动开展形成全校课堂教学研究浓厚氛围。
(三)重视体育、美育工作
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达标工程”, 全面落实“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规定。积极推广体育家庭作业,加强学生科学用眼护眼工作,强化学生体质监测项目训练,加大学生体质监测项目抽测力度,确保体质健康合格率不低于 95%。音乐、美术学科教师要高度重视,加大上级抽测项目的强化训练,确保在抽测中取得优异成绩。
(四)开展“汇美”学生社团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开展校级社团,充分发挥音体美老师及校外辅导老师的特长,继续开设田径、乒乓球、合唱、舞蹈、器乐、吟诵、沙画、剪纸、古筝社团课程,持之以恒地抓好校级社团工作,建立校级社团课程体系,学期末组织校级社团成果展示活动,为区艺术节做好艺术素养储备,为学生综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五)落实一体化衔接课程
将一体化衔接课程纳入学校整体课程架构,合理进行课程设置,落实课时计划,落实师资保障,组织课程开设,确保教学实效。与初中开展衔接研究等措施,促进一体化衔接教学实效性研究工作的深入推进。
二、精细学科管理——打造汇文学科特色工程。
1.语文学科:丰厚师生人文底蕴,强化语文教师的学科素养,突破阅读、写字课的固有教学模式,拓宽阅读、写字、习作的教学领域,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夯实基础,聚焦阅读、习作能力的培养,一课一得。
(1)加大部编教材培训力度,理念与实践并行。结合区发展中心要求,积极参加各级培训,并及时组织二次培训;加大全体语文教师对部编教材的研究力度,要求人人都读部编教材,开展“我看部编教材”学科论坛。
(2)渗透德育教育,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引领学生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围绕学科基本素养,做好德育渗透,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3)拓宽语文学习渠道,通过读写素材积累、课前演讲、日记交流等形式,指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增加经历和积累。培养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倡导“亲子阅读”,开展交流或竞赛等丰富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在海量阅读中丰厚储备,提升素养。
(4)强化写作专项训练。使用部编版教材要重视“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注意新旧教材的衔接,落实新教材“语用”功能的训练点,强化教学中的训练和实践。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精讲,少讲,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动脑、动口时间,努力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有螺旋上升培养的意识,明确各年级习作训练目标,上好习作指导课,从低年级写话抓起,加强课上的随堂练笔、课下的日记训练,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5)重视语文单项素养评价,把写字、朗读、课外阅读、古诗文积累等列入评价体系,每学期进行两次阅读考级达标监测;进行两次古诗考级达标监测;组织一次“精读一本书”考级达标监测。以“每周一读”为抓手,指导阅读答题技巧。精心设计试题,教给学生做题方法,并在多次实践中掌握答题技巧,让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得到提升。书面与口头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加强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原生家庭、学习兴趣与方法的指导,重鼓励,重引领,因材施教。
2.数学学科:
(1)以“深析教材”课题为引领,在承接上学期教材分析的基础上,加强数学单元教学的研究,构建“会做题、会思考、会表达、会交流、会质疑”的五会活力课堂,借助单元观摩课、专题课例打磨课、课堂教学考核课的三课建设,加强教研,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继续开展“口算、计算天天练”活动,每周开展1项数学专项技能达标监测,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研组编写思维训练题库,组织数学素养测试。
(2)抓实思维训练构建高效课堂比数学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应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立足课堂,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精准把握学生学习最近发展区,通过深度理解并优化教学内容,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亲历知识的形成与建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积累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3)抓实习惯养成促进整体提高
重视学生习惯培养,按年段分层扎实推进。低年级段侧重培养学生做好课前准备、用心倾听、认真书写、细心计算等良好习惯。中年级段侧重培养学生乐于思考、积极发言、仔细审题、正确计算、格式规范、书写美观、自觉检验等习惯。高年级段侧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举一反三、自觉预习与复习等良好习惯。
(4)加强学困生的个别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关爱。针对差异,因材施教,从课堂的小组互助到关注学生个别差异的分层作业,逐步实现学生间均衡发展。
3.英语学科:立足课堂教学研究,改变课质课貌
倡导以实现语言运用为目标的英语课,探索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在活动中学、练、用,强调用语言做事,每个活动的展开要有情景,有语言,有过程,有结果。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动耳、动嘴、动手、动心、动身体,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让孩子多体验英语。使学生在语境中感知、体验、操练语言,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通过创设与学生实际相联系的情景,开展语用输出活动,让学生在有意义的交流中巩固。通过开展不同课型、不同年级的交流活动,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以此推动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
开展绘本教学研究,拓宽学用途径。
借“基于教材的绘本选择与应用研究”课题,开展绘本教学研究,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建立PEP教材单元主题下的绘本资源库,探索多途径绘本教学课内外融合,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探索评价方式研究,提升听说能力
创设交流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完整、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创新形成性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以英语模仿秀为平台,面向全体、普及英语模仿展示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开展英文短剧等活动,为学生搭建多层面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每周末组织引领学生进行英语阅读一次;每学期组织两次单词过关达标监测;每学期组织一次英语阅读考级达标监测。举行英语口语模仿秀比赛。
4.体育学科:要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例试行基本标准》,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达标工程”。深入开展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及全员跳绳活动,全面落实“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规定。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强化学生体质监测项目训练,积极备战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考核。
5.音乐学科:让学生会唱会跳、能听、敢演奏,强化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美术学科: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注重美术课程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7.科学学科:上好实验课,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探索学生科学体验的广度和深度。
三年级过程技能训练的重点是观察和实验、猜想与假设,四年级的重点是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和实验。要求每一个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描述。高年级段学生的重点转向提出问题和对证据的处理。要求每一个学生学会设计对比实验,本学期将进行分组实验比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提出可探究的科学性问题,学会用证据进行解释,形成科学概念,了解各探究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
8.地校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由班主任利用班队会授课,我的家乡、海洋教育、传统文化、环境教育等地方课程由地校课程专任教师进行授课,建立有利于课程实施的支持网络,更多地和少先队活动、班级活动、学校有关活动相结合。
9.综合实践学科:开展以学科实践性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活动,并与大阅读、研究性学习、劳动教育、小课题研究相结合,引导家长、社区参与管理监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10.信息技术学科:规范上课秩序,指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技能,尝试软件研发,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坚持每节课10分钟打字训练。
11.科技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思维为出发点,积极参加各级比赛。推广有利于提升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课程和项目。
12.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充分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故事和品德内容有机结合,充分挖掘优秀传统道德故事、学生身边故事,让故事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服务,切实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质量。重视学生的心理情感发展,各班利用班队会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将教育活动做好记录,每学期至少6次,利用周一、周四下午时间开放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13)加强劳动实践教育。坚持学科教育渗透、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一体化设计推进,加强研学旅行精品课程建设。
13.开展“汇美”学生社团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开展校级社团,充分发挥音体美老师及校外辅导老师的特长,继续开设田径、乒乓球、足球、合唱、舞蹈、器乐、吟诵、乐高机器人、沙画、剪纸、围棋、拉丁舞、古筝社团课程,采取定地点、定人员(指导教师、参与学生)、定课程和分散训练的方式,持之以恒地抓好校级社团工作,建立校级社团课程体系,学期末组织校级社团成果展示活动,为区艺术节做好艺术素养储备,为学生综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4.书法教学:以“习字正品”作为书法的教学理念,加强开展师生书法的练习,扩大硬笔、软笔书法活动社团规模,按时进行活动。继续进行教师的书法集中培训,合理调整时间,加强过程管理,让老师真正在培训中受益,改进教师参加培训方式。加强书法课课堂教学,采取奖励、竞争机制促进教师积极性,适时组织师生书法比赛,以赛促进和提高师生书写水平。
三、加强教研管理——教研组长提升工程
实行教研组长申报制度,制订教研组长考核办法,实行教研组长分组考核,学期初召开教研组长教研计划交流汇报会议,学期末组织教研组长述职汇报。
四、精准培养——骨干教师、班主任、青年教师提升工程
1.骨干教师培养。落实骨干教师培养制度和骨干教师与新教师结对制度。建立校级骨干教师队伍,打造一支德才兼备、富有科学理论和创新能力的新型骨干教师队伍,带动全校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不断提升学科教学质量。
2.开展班主任结对帮扶,定期进行班主任工作交流,选取优秀班主任交流自身班级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以优促新,以优带后。继续
3.青年教师培养。落实三年新教师培训方案,建立青年教师培养长效机制。重点加强对36周岁以下新教师进行精准培养,继续安排干部重点培养6-8名新教师,通过每周一课、教研活动指导等措施促进新教师在课程理念、课程实施等方面提高授课水平,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五、推进阅读——学生素养整体提升工程
制订阅读专项推进计划,切实让每一名学生增加阅读积累,培养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倡导“亲子阅读”,开展交流或竞赛等丰富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在海量阅读中丰厚储备,提升素养。每名学生每年阅读达到60本书。
六、课堂小先生——兵教兵共同提高工程
继续研究、优化伙伴式学习小组运行机制,进一步实施以学生小组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建立学习前10名优等生对后10名学困生的“达标”学习进行辅导,组内成员相互帮助、监督、竞争、合作,极大的激发学习热情,挖掘个体学习潜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各班主任会同语文数学英语建立学习小组名单,各学科教师建立学习小组工作手册,建立定期表彰激励机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