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幸拜读了《给老师的建议》,感受颇深。书中用了很多的鲜活事例和作者自身的体会,把枯燥无味的教育学、心理学基本观点阐述的明白生动,读来令人感到亲切真实,深受启发,产生共鸣。作者对于教育的见地,值得我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和品味。
现在我用几个字简要概括一下,我读了这本书的感受——“全”、“细”、“实”、“活”。
说到“全”字,这本书对教育现象教育真理的阐述,做到了多维度多角度。不仅谈到给教师的建议,甚至在文末几章提到给校长的几点建议。文章不仅涉及学校教育,还包含家庭教育、家长教育、社会教育等层面。书中不仅包含教育学,还包含心理学、哲学等诸多知识。所以说,要想弄懂弄通教育上的诸多问题,读这一本书,足矣。
第二个“细”字,之所以说它细,苏霍姆林斯基老师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观察之细致,能够细致到极其微小的一件事情上。他能够从上课、备课、作业,甚至注意到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而延伸出100条建议,没有极其细腻的思维是绝对办不到的。
第三个“实”字,苏老的书籍并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每个细节都落到实处,实操性非常强,很多有用的教育方法我们拿来用就是了,比如布置作业,检查作业,编习题本等等。
第四个“活”字,朱熹先生的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苏老的著作,正是有此感受。读他的书不经意间会迸发出许多新的灵感,他的每一条经验和方法,都让我不由得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另外,苏老的思想是活的,尽管他写的著作已经过去了100年之久,但很多方法在我们当今教育还是非常实用的。
人们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的一点儿也不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现在我就具体的章节分享我的一点感悟,读“时间从哪儿来”这一章,我认为把重要的事情放在早上做,这样一天都会觉得轻松很多。就拿我们的学习强国来说,因为每天都要完成,所以我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便是打开学习强国的电台,然后播放音频,同时去阅读文章,这样花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就能拿到12分,然后再见缝插针地利用课间的一些时间就能够把答题完成。这样就不至于到晚上特别着急,睡前还想着各种各样的任务没有完成。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具备以下几心:爱心,耐心、信心和进取心。
首先,对学生要有爱心。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爱几乎是唯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真实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
第二,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在学习上有差异。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外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目中有人,关怀每个学生,开发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孩子的成才提供机会。每粒种子都有他的花心,每个孩子也是一样,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也许你总等不靠它花开,那是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第三,对于教师而言,要有足够的信心。拉劳士福古曾经说过,“我们对自己抱有的信心,将使别人对我们萌生信心的绿芽”。教师要有知难而上的勇气,要有遇到困难不退缩的精神。相信教师身上的这股自信力会感染到每一个学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