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烽火岁月中的版画
学习目标
1、 了解木刻版画的刀法组织,掌握烽火岁月时期我国木刻版画的艺术特点。
2、比较欣赏烽火岁月时期的木刻版画,感受这一时期版画制作的背景与形式内容。在对这一时期木刻版画的临摹创作中体会画家在画中表达的情感。
3、 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提升爱国主义情操。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讨论、评述“刀痕板味”在木刻版画题材内容上的体现,掌握其刀法组织、黑白灰的构图特点的表现。
难点:欣赏评价黑白木刻版画的艺术特点。
学习过程设计(学案) 教学过程设计
一:影片导入
教师放映一小段《狼牙山五壮士》片段,提问学生那时一段怎样的历史,请用几个词描述人物的生活状态、情绪。
二:深入:探索求知
1) 赏析刀法组织
教师出示《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问题一:请形容这幅作品的整体场景气势。
问题二:说说你感受到的头发、手臂肌肉、土坡和云层等局部木刻版画的线条魅力。
问题三:木刻版画的刀法组织
介绍木刻版画的工具材料:刀
2) 寻找黑、白、灰。
问题一:请说说你所知道的卢沟桥战斗
问题二:找依照《卢沟桥战斗》中黑白各部分,分析感受黑白木刻版画的黑白关系和呈现的视觉美感。
问题三:欣赏《卢沟桥战斗》中灰色形成部分的点和线,感受灰色在画面黑白两色中的作用
3) 体会构图美
教师出示图片油画《狼牙山五壮士》和版画《卢沟桥战斗》
问题一:从色彩、线条等方面比较这两幅作品,木刻版画的构图特点是什么?
4) 感悟木刻制作
问题一:小组讨论木刻版画进行绘、刻、印时的关键是什么?
问题二:总结木刻版画绘、刻、印的要领。
注:木版画最主要的艺术特点就是:刀法刚劲有力,黑白相间的节奏,使作品极有力度。同时尽可能利用对象的本色,显出木味;巧妙利用“留黑”手法,对刻画的形体作特殊处理,获得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发挥刻版水印的特性,让大块阳刻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通过巧妙构图,以丰满密集和萧疏简淡等不同风格来衬托表现主题风格。
三:课外拓展
通过欣赏鉴赏古元的作品《人桥》,引出桃色木刻版画。再次巩固知识,提升情感高度。让学生课后寻找套色木刻版画的艺术表现特点,为下一单元的学习做准备和铺垫。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烽火岁月时期战士的生活状态和情绪。
让学生进行基本刀法的练习,感受刀痕的特点。
学生自主发言、小组交流、教师引导、寻找黑白木刻版画的黑白灰之美。
通过教师引导学习黑白木刻版画的刀法组织、
学生讨论交流、自主发言
第8课 以刀代笔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它与九年级上册第七课《烽火岁月中的版画》属于同一单元教学内容。因为本课教学主要以欣赏表述为主,技法实践为辅,所以在教学活动上安排1课时教学时间。
版画这一绘画表现形式的门类多种多样,而木刻版画是版画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同时,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历史中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地位。所以这两节课都以木刻版画为教学对象。有了第七课《烽火岁月中的版画》做理论基础的铺垫,第八课《以刀代笔》的教学目标侧重点就放在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木刻版画的创作过程,并能使用木刻版画工具,通过合理构图,运用不同木刻刀的刻印线条,创作套色木刻作品一幅。第七课《烽火岁月中的版画》涉及的木刻版画大部分是黑白木刻版画,而且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黑白木刻的基本创作步骤和工具的使用,所以在第八课《以刀代笔》教学中,引入多版套色版画进行版画技法的深入学习。多版套色可以更好地表现画面效果,使版画既有刀味、版味,又有彩绘的笔触感,它的色彩元素不但丰富了版画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作木刻版画的激情。
教材分二大块,第一块引入两张套色版画《长城内外》《村寨》的赏析,了解版画概念和分类,回顾木刻版画的概念和重要性。通过赏析为学习套色版画做铺垫,完成套色版画基本知识的学习。第二块引入多版套色版画刻制步骤,复习版画的“刀痕木味”表现技法和构图知识,达到掌握套色木刻版画基本技法的学习目标。
二、学情分析
这一课是九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属于第四学段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技法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有意识地运用线条、形状、肌理、空间和明暗等造型元素以及形式原理,选择传统媒介和新媒材,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
九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个性和表现欲,他们一方面须要得到认可,另一方面遇到困难时又希望得到帮助。如果不能满足他们内外驱动力的需求,就会使“造型·表现”课失去学习氛围,导致课堂教学的紊乱和教学目标的失离。将学习目标锁定为多版套色木刻版画的制作与实践,是因为木刻版画是上一节课的旧知识,多版套色木刻是这一节课的新内容,新旧知识起到承前启后的连接作用。这样做一可以保持学习新鲜度,二可以降低学习难度。针对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还要做到降低作业难度,使其获得学习创作的信心;给予其表现机会,使其获得学习成就感这两点。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版画概念和分类,复习木刻版画基本知识,理解套色版画的概念和分类。
2.通过教师示范、自主实践探究活动、小组合作互动等学习方式,掌握制作套色木刻版画的技法,创作出有木刻刀印效果的套色版画作品。
3.感受套色木刻版画的艺术视觉效果,体味套色木刻版画的艺术长处,激发对版画艺术的表现热情,提高艺术创造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套色版画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多版套色版画的制作步骤、绘制和刻版基本技法,体验印刷乐趣。
难点:有意图地运用线条、色彩等主要套色版画的造型元素,通过构图知识,临摹或创作出一幅多版套色版画作品。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1.教具:课件、木刻工具及相关材料每组一套、临摹的版画作品每组一套。
2.学具:复印纸、熟宣纸、水彩颜料及相关工具一套、黑色和红色记号笔各一支。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预计用时2分钟)
1.教师活动:请去除不属于这幅作品的概念。
2.学生活动:个人思考发言。
3.教师活动:归纳版画基本知识脉络,引出今天学习的主线:套色版画的制作与实践(木刻版画是一门集绘画、刻板、印刷为一体的综合性的绘画艺术,是在木板上采用不同的刻刀,通过刻、切、铲、凿、划等手段来表现形象的。木刻亦称“木版画”或“木刻版画”,属于凸版。凡在平面木板上,用不同类型刀具,根据画稿进行刻制,刻去不必要部分成凹版,再在留下的凸版上滚以油质或涂以水性等颜料而后拓印于纸上的画面,概称“木刻”,是中外版画最早的形式。使用的木板有梨木、黄杨木、白桃木或表层细洁的三夹板、五夹板等。木刻版画按色相多寡分黑白木刻和套色木刻,按其制作原料和方法分水印木刻和油印木刻。单版套色版画:在同一块底版的不同部分可以涂上不同的颜色印刷。多版套色版画:每印一种颜色就需要一块底版)。
【设计意图】复习和整理旧知识脉络,激发求知欲,引出学习的主线。
(二)探究课题(预计用时15分钟)
1.构图、色调、印制技法探究与练习。
(师生互动10分钟)
(1)教师活动:请小组讨论木刻版画进行绘、刻、印时的关键是什么?
(2)学生活动:小组探讨交流。
(3)教师活动:总结木刻版画绘、刻、印的关键(构图、刀法、色调)。
(4)教师活动:课件出示构图秘诀“形式感强,多样统一”。以作品《长城内外》为例,进行版画构图解析欣赏。
(5)学生活动:每个人从资料袋中取出版画作品一幅,用红笔画出手中作品的构图形式。
(6)教师活动:提问检验学生对构图法则的理解和形式的掌握。
(7)教师活动:课件出示色彩秘诀“色调统一,对比强烈”。以作品《村寨》为例,请学生找出这幅作品有哪些颜色,主色调是什么。
(8)学生活动:小组探讨交流,组长代表发言(1—2组)。
(9)教师活动:请学生为自己的黑白线描画确定主色调,并进行涂色练习。
(10)学生活动:每个人从资料袋中取出黑白版画作品一幅,完成色彩搭配练习。
(11)教师活动: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色彩稿作品,确定这幅作品的版数。
(12)学生活动:每个人对自己完成的色彩样稿进行色彩归纳,确定制版数量。
(13)教师活动:组长组织,挑选本次小组合作作品的底稿。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活动、教师引领赏析版画构图、个人完成版画构图练习、赏析版画色调、个人完成版画配色练习,降低学习难度,激发新知识学习兴趣,检验学生对版画创作步骤要领的掌握情况;确保学生掌握构图形式要领:形式感强,多样统一;确保学生掌握版画色彩搭配知识要领:色调统一,对比强烈。运用“制版秘诀”,调整和确定制版的数量,并在组内完成合作作品底稿的挑选活动。
2.多版套色步骤窍门解析。
(师生互动5分钟)
(1)教师活动:让学生认识多版套色版画刻制步骤,提问:多版套色版画刻制步骤还有哪些窍门?
(2)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
(3)教师活动:示范讲解,分步引出其他制作窍门(木刻刀:刻水印版画尤以圆口刀、方口刀、三角刀、平口刀、斜口刀为宜。方口刀和平口刀可用来铲大面积剔除部分;斜口刀可用来切断木质纤维,斜口刀的刀头要尖而锐利,宜备斜角不同的刀各一把;三角刀用来刻出基本线条。水印版画纸张:在拓印时,常用宣纸。根据需要选用单宣或夹宣,也有人习惯用皮宣、过滤纸、吸水纸和专业版画纸。总之,印水印版画的用纸,以吸水性能好、敏感、有韧性、干后变色少者为宜。水性套色版画颜料:选用透明性能好的中国画颜料和水彩画颜料。使用水粉广告之类的粉质颜料,亦可达到滋润厚重的效果。翻版稿:用铅笔在拷贝纸上单线勾画出轮廓与结构部位的画稿,再将此画稿反过来覆在已处理好的板面上进行翻稿。另外在刻制前,均须在板上刷一遍浅色的颜色,使得刻制时刻去的或留在板上的部分造型明朗,刀触清晰。水印版画分版:把画稿翻描在一块板上,刻成后即为主版,再以此版为依据,借拷贝纸用笔把主版上的物象描画在纸上。然后以这张有主版套色区域位置的拷贝纸为准,垫上复写纸,复写到第二块板上,即为副版)。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示范、个人思考、抢答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多版套色版画制作要领和窍门的理解和掌握,为顺利完成一幅多版套色版画作品打好知识与技能基础。
(三)实践课题(预计用时15分钟)
1.教师活动:进行“实践分工”要求讲解,引出刀具与印刷的窍门,帮助学生完成分工任务(运刀的基本方法:推刻、挑刻、晕刻、颤刻、摇刻、铲刻、刮刻、单刀刻等等)。
(1)推刻:这是刻画物象的主要刀法,捏刀向木,用圆口刀、三角刀、方口刀平稳均匀地按一定角度向前推着刻,可造成整齐的阳或阴的线、块、面。
(2)挑刻:用圆口刀、三角刀、方口刀短促着板,刀入板表层即向上挑,可形成大小、长短、宽窄等不同的圆、三角、方形的点。如果选用三合板刻制,挑刻须注意用刀的方向与木纹走向垂直着力,挑时木质才可自然断落。如顺木纹走向挑刻,不易断落。
(3)晕刻:用方口刀、平口刀、斜口刀倾斜刻削板面,时轻时重,运刀过后,便产生类似画笔深浅过渡的效果。
(4)颤刻:圆口刀、三角刀、方口刀向前动刀时,前后顿挫着力,时起时落,形成粗细、缺拙的线、面,具有“金石味”。
(5)摇刻:用圆口刀、三角刀左右摇动着向前运刀,可刻成两边似锯齿状的曲折、奇变的效果。
(6)铲刻:将刀头略平放,用刀平平地铲过去,就成“铲刻”。铲的面一般都较宽,除方口刀以外,其他的刀铲出来的刀触,边线毛糙,变化较多。由于铲的面宽,用的力也须大一些。
(7)刮刻:利用刀刃或刀尖在木板上刮出凹陷,轻刮可以刮出柔和的凹痕,用力刮会出现较强烈的刮痕。刮出来的刀触,常有一种较含蓄的感觉。
(8)单刀刻:用斜口刀可进行阴刻或阳刻,用刀时保持一定的斜度。
(9)“阴刻”是在黑底上刻成凹于板面的线、面、点,除此以外的版面仍留在版上;“阳刻”是在白底上刻成凸出状的线、面、点,除此以外版面刻掉。拓印:拓印前,先用喷水壶均匀地将纸喷潮,使水雾均匀地散布在纸面上。天气炎热或干燥季节时则喷得湿一些。如是阴雨天气,空气湿度大,纸里的水分不易蒸发,最为适宜。纸张在受潮后会比干燥时涨大一些,在整个拓印过程中,基本上都要保持一定湿度,以免套不准确。一般情况先印副版后印主版,先印淡颜色后印深颜色。在拓印过程中将湿纸平放在版上,覆盖旧报纸或塑料薄膜,压上镇纸工具,对好标记线(在水印版画中将印纸边对准较长的和画面平行的一条线,然后再将竖线延长标到印纸上的中端,这样即使印纸吃水后变形、涨大,也只能从中间向两边延伸,不会影响套版的准确性)。开始在版上敷色,每块版面敷色须要反复多次。如果拓印时发现水分过多的渗化,可采用“破墨法”,即急用干净的毛笔蘸清水在相反的方向落笔,使清水压迫色水回缩。
2.学生活动:组长组织进行任务分工,并合作完成作业(制作经验报告记录员一名、印版和制版员若干名)。
3.教师活动:巡视帮助学生完成实践作业。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分工”任务,降低作业难度,节约作业时间,保证学生顺利体验多版套色版画的技能实践。
(四)展评课题(预计用时3分钟)
1.教师活动: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底版或作品的展示与自评。
2.学生活动:以组为单位,根据“制作经验报告”内容,组长组织组内实践交流活动。记录员完成“制作经验报告”的填写,对作品进行展示,并说明制作体会。
3.教师活动:总结点评多版套色版画活动结果,提出课后要求:独立完成多版套色版画作品一幅。
4.学生活动:每个人收拾好工具材料,有序离场。
【设计意图】通过汇报、展示活动,回顾知识,引出课后要求—独立完成多版套色版画一幅。
八.菜单式教学建议
(一)导入环节
1.游戏导入:可以借上节课的拓展,直接让学生猜想《人桥》的艺术创作表现形式。
2.复习导入:教师归纳,总结版画的概念和种类,引出“多版套色版画技能的学习与实践”。
(二)探究环节
1.条件优越的学校:“构图、色调、印制技法探究与练习”环节是探究环节中的重点,运用技法学习与实践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构图秘诀”的练习形式可以多样化,一是个人静态纸上练习,二是抢答形式:挑选这些作品中属于“折线式构图”的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2.条件一般的学校:“多版套色步骤窍门解析”环节作为探究环节中的辅助,按照步骤补充“构图、色调、印制技法探究与练习”环节中没有讲到的要点以及多版套色制作中必须注意的小细节。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采取教师示范来完成,目的一是节约课堂时间,二是避免学生错误操作引起的意外受伤。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跟着教师同步操作练习。
(三)作业环节
1.作业建议一:多版套色版画因为制作的版数和印制的次数多,所以课内作业定为小组合作作业。
2.作业建议二:为确保组内做好合理分工事宜,教师必须对每一项事宜进行解释,逐步引导学生完成分工,并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职责。
3.作业建议三:考虑到木板操作对学生而言有一定困难,所以可以用石膏板代替木板。目的一可以节约刻版时间,二便于取材,三可以减少意外受伤。
(四)展评环节
1.展评建议一:为灵活课堂教学进度,将作业展评定为制版评赏或作品赏析,并设计“制作经验报告”,便于交流。教师可以根据课堂进度快慢,确定展示评价内容。
2.展评建议二:“制作经验报告”交流可以教师挑选,组长或课代表代读形式开展,便于维护课堂纪律。
(姚彩芬徐芸)
九、学生作业
第9课恢弘灿烂的唐代美术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九课《恢弘灿烂的唐代美术》。唐代作为当时世界上一流强盛的朝代,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发展更是登峰造极,对后世影响极大。唐代的文化艺术门类繁多,造诣颇高,有雕塑、绘画、书法、工艺、建筑等,这对学生的课堂接受能力带来了考验,对教师的文化底蕴更是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审美特征为主线替代复杂的网脉,选择学生熟知的选秀、潮人折射盛唐时期的女性审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对唐代文化的理解有一定深度和广度,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倾向,也有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但还不太成熟和清晰。
三、教学目标
1.能从盛唐绘画、俑雕塑作品中归纳艺术风格和表现方法,会表述盛唐时期“丰腴为美、高髻丰颐、服饰艳丽”的女性审美特点。
2.通过观察、触摸、实物研究、讨论、评述,学习欣赏作品的基本方法。
3.通过盛唐对女性审美标准产生原因的探究,有深度和广度地感受盛唐时期的强大,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盛唐女性绘画、女俑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方法。
难点:盛唐对女性审美标准的形成。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1.教具:暗盒、女俑、投影、学习单。
2.学具:笔。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预计用时2分钟)
1.教师活动: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达人、潮人吗?你们班里有这样的人吗?”从谈话中了解学生对“达人”“潮人”的理解。
2.学生活动:说说什么是达人,并列举班里的达人,如篮球达人、学习达人等。
3.教师活动:小结:“看来我们都知道达人就是指在某方面特别厉害的人。”继续提问:“那么什么是潮人呢?”
4.学生活动:互动交流自己的观点。
5.教师活动:总结观点:潮人就是走在时尚顶端的人,他们引领时尚,很有个性,是始终走在潮流前面的人。现在很多明星也是通过选秀节目,被甄选出来的前卫、时尚代表。我们今天就要看看历史上的一群潮人。
板书课题:《恢弘灿烂的唐代美术》。
【设计意图】拉近师生距离,为引入课题做好铺垫。
(二)感受交流(预计用时5分钟)
1.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欣赏唐代侍女绘画作品头、发、脸部、体态局部图片(见课件),她们是住在宫廷中的贵族,有些是经过各种选拔后才进入皇宫的,她们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盛唐时期的一群潮人。请你说说你的直观感受。
2.学生活动:欣赏作品,分析特点,说出自己的直观感受。
3.教师活动:从表述了解学生的程度,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将“潮人”与盛唐女性审美联系起来。
【设计意图】促进交流、加强互动,理解课题的意义。
(三)分析评述(预计用时3分钟)
1.教师活动:引导提问:“社会课中,大家已经学习过《盛唐气象》,谁能说一说唐代社会的情况?”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归纳出唐代社会的基本情况。
2.学生活动:结合自己的综合知识,小组合作回忆归纳唐代社会的基本情况并交流观点。
3.教师活动:听取学生的表述,进行引导,并对唐代社会的基本情况进行小结。
板书:
政治:强大统一。
经济:繁荣,是中国鼎盛时期。
文化:宽松自由,兼容并包。
外交:外来人口多,开放的对外政策和民族政策。
4.学生活动:根据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完成任务单。
5.教师活动:根据学生对唐代社会状况的理解,继续引发深层次的思考,提问:“你们觉得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的审美趋势会如何呢?”
【设计意图】了解盛唐时期社会特征,为分析盛唐审美的特点做好铺垫。
(四)感悟鉴赏(预计用时10分钟)
1.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从图片中人物的面部、服装、体态、动态等方面深入鉴赏(见课件),小组讨论分析其特点,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创设开放式氛围,鼓励学生多说并且敢于表达。
2.学生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表达。同时填写任务单。
3.教师活动:对绘画部分的特点简短小结。
板书:
面部:曲眉丰颊、设色浓艳。
服装:衣裳劲简、色彩艳丽。
体态:以丰肥为美。
动态:妇女可以骑马、着男装。
【设计意图】以绘画为窗口了解盛唐时期的审美特征及形成原因。
(五)观察理解(实物触摸)(预计用时10分钟)
1.教师活动:教师拿出内置女俑的暗箱,“除了在绘画中能感受到盛唐气息,还能从我带来的这件宝贝感受到,请同学上来摸一下它是什么,并告诉大家你的感受。”
2.学生活动:触摸体验,表达感受。
3.教师活动:简述俑是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给每组都准备一座女俑,请学生取出,仔细观察,引导学生通过女俑实物观察俑的造型、色彩等特点,引导学生寻找女俑的表现方式。
4.学生活动:通过对俑作品的观察、研究,归纳其造型表现方式,并完成任务单上的三个问题:
(1)你看到了什么?(形状、色彩)
(2)你觉得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作者想通过作品传递什么文化信息?
通过小组交流、探究,完成任务单后,向大家交流本组的学习结果。
5.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情况,通过图示对三个问题分别进行分析和总结。
【设计意图】前半节课,学生思维高强度运作容易疲劳,需要增加一些小游戏的环节调节课堂氛围,通过唐女俑造型、表现方法的解析,进一步加深美感体会。
(六)拓展延伸(预计用时2分钟)
1.教师活动:出示韩国、日本等国传统服饰的图片,总结:唐代艺术博大精深,达到巅峰,这种审美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日、韩两国的传统服饰、发型与唐代的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2.学生活动:谈一谈盛唐时期的女性审美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设计意图】加强横向比较,激发民族自豪感。
(七)对比探究(预计用时3分钟)
1.教师活动:出示欧洲17世纪巴洛克风格绘画,提问:你觉得哪些地方与盛唐审美相近?分析对比,引导学生理解巴洛克风格繁复华丽的原因:17世纪的欧洲在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就形成了对外扩张的风潮,欧洲通过殖民掠夺使物质迅速丰富,在追求享受的同时,也形成追求华丽、贵气的审美风格。它和唐代是不同的时期,但它也一样开始追求奢华了,说明人们的审美和经济基础是相关的。可唐朝早在7世纪就已达到,领先一千多年,唐代相当的伟大。
2.学生活动:看一看17世纪欧洲巴洛克绘画风格与唐代美术相似之处。
3.教师活动:出示我国不同朝代的美术作品,请学生看一看它们的审美标准与盛唐时期的有何不同。提问:欣赏了我国这些不同朝代的作品,你觉得其他朝代的审美和唐代的审美一样吗?不同之处有哪些呢?
4.学生活动:对比中国历代对女性审美的差异。
板书:宋代流行清秀淡雅,明清时期流行清肌秀骨。
总结:时代不同,审美不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为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之间的审美差异做好铺垫,激发民族自豪感。
(八)价值判断(预计用时5分钟)
1.教师活动:回顾唐代社会状况,总结提升:沉雄博大的中原文化气韵正好与以丰腴为美的审美趣味相呼应,展现出这个时期艺术风格的最主要特征。除了在绘画和雕塑中,唐代的书法、建筑、工艺也体现了大气、华贵的气息。出示不同领域的图片。
2.学生活动:回顾、思考、欣赏、总结,完成任务单。
3.教师活动:引导生生互动,解析盛唐审美标准产生的多种原因,并引导学生用包容的心接纳不同的美。提问: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的审美是否有统一标准?
4.学生活动:对盛唐审美标准发表个人看法,归纳总结影响审美的原因。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美是不同的,认同多元文化。
【设计意图】学习用社会学鉴赏法欣赏,促进学生深层次思考,认同多元文化,接纳不同的美。
八、菜单式教学建议
(一)导入环节
1.谈话导入:设置“潮人”“达人”话题,引入课题,因为课堂容量较大,谈话导入宜直接。
2.视频导入:如时间允许,可以截取一些“潮人”、选秀、唐代背景电视剧的视频片段,激起学生的兴趣继而导入。
3.实物导入:直接摆放俑像,让学生猜猜年代,然后导入课题。
(二)实施环节
1.条件优越的学校:俑的观察过程,可准备较多实物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触摸。
2.条件一般的学校:俑的数量可以减少,或用图片替代。
(三)作业环节
1.作业建议一:如学生总体思维能力情况较好,建议使用随堂任务单形式,让学生在上课学习的过程中,按照教师设置的问题环节,逐项解决,并且书写下来加深记忆。
2.作业建议二:如学生总体思维能力情况一般,则建议放慢课堂节奏,将知识点细化落实,以回家作业形式完成教师设置的问题环节,并允许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或小组合作。
3.展示建议:根据学生的任务单完成情况,可与社会组教师联合,进行学科整合的探索,体现美术学科的人文特征。
(沈琏)
第10课《辉煌的文艺复兴美术》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文艺复兴的时代背景和相关文化,理解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倡导人性,反对神性,掌握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
欣赏“文艺复兴三杰”的作品,从内容和形式等进行分析,理解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对文艺复兴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美术对西方美术的思想的重大变革,激发学生对人性之美解读的兴趣,提高美术修养。
2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都达到了一定层次,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强烈的好奇心,正经历着从感性思维、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抽象思维的转轨期,感性的东西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具有吸引力。但是在应试教学的影响下,对美术的认识表现出不同的层次,尤其是对于西方的美术,文化和背景还是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优势,需要图文并茂,充分利用学生感官体验的审美愉悦,创设浓郁的学习气氛,通过学生主动思考、质疑、参与、合作,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推测,使学生的认识过程从直观的感性体验和想象上升到理性的思维阶段,提高其自主鉴赏的能力,并通过学生自主的欣赏和审美经验的积累,从根本上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和学生的审美素养。
3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理解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倡导人性,反对神性,所表达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学生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理解倡导的人文精神。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辉煌的文艺复兴美术
一、导入
1、板书:文艺复兴
2、师提问:
你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家布鲁诺有什么印象?
简要介绍文艺复兴的兴起背景。在欧洲的中世纪,谁反对基督教,发表违背基督教的言论,就会遭受迫害。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为文艺复兴的思潮奠定了时代的基础。
活动2【讲授】辉煌的文艺复兴美术?
二、欧洲中世纪
1、出示圣·奥古斯丁的主张:“美在上帝。”
他认为最高的美在上帝,不信仰上帝而追求次要的美就是犯罪,应该忏悔。
2、出示文艺复兴先驱但丁的主张:“诗即神学,神学即诗。”
美是上帝的,上帝的美是人创造的。
“美的主题是人。”提倡人性反对神性。
3、学生看图,比较神性和人性。艺术家们借宗教的题材,表达自己的社会理想,美学思想,和思想感情。
活动3【练习】辉煌的文艺复兴美术
三、赏析《雅典学院》
1、出示《雅典学院》局部。
2、出示选择式菜单:内容、人物、形式美、人文。
内容: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对话,柏拉图手指着天,说他的思想来源于上天的启示,亚里士多德手掌向下,说他研究的是现实世界。双方展开激烈的争论。两边还有各自的粉丝。这是画家追求的古希腊黄金时代的理想世界。
中心人物: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他们是师生关系。
形式美:对称、对比、呼应。
人文:人与人平等,言论自由。
3、学生分组探究
分析解读《雅典学院》作品局部的内容、中心人物,形式美以及人文内涵。
4、反馈交流。
5、构图解读,三个导师构成三角形稳定构图。
6、出示拱形建筑,讲图中的透视与构图。
7、回到画面中心人物,点出《雅典学院》的人文内涵——智慧之美。。
活动4【讲授】辉煌的文艺复兴美术
四、文艺复兴三杰
1、由《雅典学院》,引出达芬奇。
2、引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点出人文内涵——心灵之美。
3、由其他两杰引出米开朗基罗,从古希腊的《掷铁饼者》到他的《创世纪》,点出人文内涵——人体之美。
活动5【作业】辉煌的文艺复兴美术
五、辉煌的时代
巨人的频出的时代,造就了文艺复兴的辉煌。
六、拓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