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两种。显性文化,也就是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比如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英雄人物或世界名人的画像;摆成矩形、椭圆形的桌椅;展示学生书画艺术的书画墙;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科普角;悬挂在教室前面的班训、班风等醒目图案和标语等。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等。班级文化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加速班级的发展。因此,作为班主任,应努力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积极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
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表现在:
一、导向引领功能。
建设班级文化,就要进行班级的布置和先进事迹的宣传。具有教育意义和启发意义的格言、警句,能引导学生明辨善恶、美丑与是非,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基础。再者,对名人的敬慕,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会下意识的引领学生不怕困难,不畏险阻,有恒心,有毅力,敢于挑战权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二、潜移默化功能。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创造人”,在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下,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润物细无声”,良好的班级文化就像春雨,无声地浸润到学生的心田。班级内悬挂的格言、警句,会成为孩子们的行为指南;对比、效仿,不知不觉中,孩子们会向他们看齐,促其自觉地奋发进取,主动地战胜困难,克服不良习惯,进而向成功迈出坚实的步伐。
三、约束规范功能。
班级文化建设,少不了《班级公约》、座右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贯彻与执行。这些都是学生的行为准则。尤其是由学生共同制订的《班级公约》,让每位同学都在公约上签字,无形中就约束了学生的不良行为。另外,利用班级内的黑板报、手抄报等积极宣传好人好事,抨击坏人坏事,弘扬高尚情操,贬斥不良行为和坏现象。
四、激励促进功能。
良好班级文化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激励作用。通过名人成功的故事、光荣榜、好人好事宣传和班级之星的评选,使学生们都能找出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在自我赏识中学习,在别人的欣赏下进步,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进取的冲动,前进的欲望。
班级文化的激励作用是多方面的。名人故事,可以激扬学生的斗志;一句格言、一本好书,能让学生心情激动;甚至班主任一句不经意的表扬,有时可以改变学生的一生。“你真有创意”、“你好聪明”、“你的看法太有特色了”。这样的话可以很简单地被说出来,但对于听话的人,却感受的是被认可,被重视。它的激励作用有时会胜过奖杯或奖金的作用。
五、凝聚汇集功能。
班级文化建设,离不开团队建设和集体活动。通过丰富的文体活动和集体参与,最能将学生的心凝聚在一起。通过对班级活动的参与,学生们参与的是活动,凝聚的是心灵;付出的是汗水,会聚的是精神的力量。
六、提升构建功能。
班级文化的升华构建功能,是班级文化建设的至高境界。通过多彩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使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团结友好,互帮互助;以伟人、名人为榜样,向优秀的同学看齐,向更好的班风和学风形成进发;为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能力而自觉投入精力。以此促进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班集体的良性构建,班级文化的作用就得到了升华,升华成了一种新的境界,成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升华成了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升华成师生的精神风貌。做到这一步,班级文化最大功能就得以发挥了。
如何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呢?
一、显性文化的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可见,对于教育而言,一切都可以成为它有利的素材,有效的运用空间资源,创设具有教育性、开放性、生动性且安全性的显性文化环境。
1、注重教室卫生。
教室卫生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干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平时的工作中,要经常教育学生看到地上有纸屑就主动捡起来,课桌椅摆放整齐,小黑板、扫帚、水桶理整齐等,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主人翁的责任感——“教室就是我的家”。
2、重视教室布置。
两侧的墙壁可以贴一些字画、人物等(由学生选出);教室的四角,可以把它安排成自然角、科技角、书法角等;后面的黑板报应经常更换,由学生自己排版、策划。教室的布置不能乱,应使各个部分都和谐统一起来,最好的办法是先确立班级的主旨,如布置一个热爱自然的班级,我们就可以以四季的变化来布置,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如果要布置成为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班级,就应该备有书橱。
实践证明,优美的班级物质环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给他们增添了无穷的学习和生活乐趣,同时也带来希望和活力,把教室建设成一个“愉悦的场所”,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
二、隐性文化的建设
建设好班级显性文化环境,只是给班级做了一件好看的外衣,班级真正的精神体现还要看班级隐性文化环境的建设,班级隐性文化环境是班级文化环境的核心。
1、设计班旗、班歌、班徽
班旗、班歌、班徽的设计像一场音乐会前的造势活动,令观众更加神往。在设计它们时,班主任应调动全班师生人人参与。设计完成后,应通过集合、比赛、年级活动等各种场合展示出来,使本年级本校师生注意到本班的形象标志。这些标志有助于学生对班级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设计活动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合作力,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增进学生间的了解和信任。
2、加强班风建设
这是班级隐性文化环境建设的重头戏,也是整个文化环境建设的核心部分。它包括了班级风格和班级风气,是班级对外的社会形象。对它的建设,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①教师方面。教师首先要起好榜样示范作用。经验表明,教师的言谈举止和思想意识对学生有立竿见影的影响,所以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注重修身养性。其次,是民主管理。教师参与到班集体当中,与学生一起,共同制定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班级计划,或是对某事进行集体的裁决。在建立民主型领导方式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是一个设计师,班级发展方向的设计师。
②学生方面。学生是班级文化环境建设的主体,在班级隐性文化环境的建设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班级风气的形成,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首先,是合作与竞争的协调。在班级的活动中,尤其是在班级的学习当中,合作和竞争是影响班级风气的两个重要的变量。合作,能增进集体的凝聚力,形成积极的班风,促进学生的和谐健康发展。它能够取长补短,让学生积极思考彼此间的差异,从而积极的改进自己的不足,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竞争,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使集体生活富有生气,增加他们的学习乐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标准和抱负,增强学习的效率。
其次加强对舆论的引导和小集体的引导。良好的舆论能产生正能量,它能让班级充满浓郁的学习气氛,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师生之间互相信任。因此,教师一定要千方百计地营造班级的正确舆论。
3、建设制度文化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的实际制订一系列的班级规章、制度、公约和纪律等,在班级制度的各项条文中,突出精神风貌、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具有文化气息的条款,给制度以灵魂,共同发挥规章制度的强制作用和激励作用,使班级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的良好局面。
一所优秀的学校是一个个优秀的班集体组成的,优秀班集体的形成依赖班级文化建设,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为我们班级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班主任应凭借自己的学识和的人格魅力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搞好班级文化建设,使学生得到发展,班级得到发展,学校得到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