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术教学是美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它以“活动”为基础,激发学生积极地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以活动促发展,达到学生主体真正地主动发展,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课堂教学形式。那么如何让美术课堂“活动化”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 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
抽象的知识可以以各种载体融入一定的活动场景中,要实现活动化,教师就必须充分创设逼真的情境组织课堂教学,尽力实现教学内容的情境化。这样学生才能在实际情境中,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大胆质疑,并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如《可爱的动物》一课我通过愉快的舞蹈引入“森林狂欢节”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小动物们的外形特征、造型运用夸张简化的艺术手法、制作运用画、剪、贴等手工方法、以及爱护动物的环保理念等知识点。
二、 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引导学生进行美术的“再创造”活动,通过学生动手,结合教学内容,多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想一想、说一说,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如,教学《狮子大王》时,我设计了说一说、比一比、议一议和艺术实践等教学环节,将课堂最大程度的还给学生,这样学生的兴趣很大,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逐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小组合作交流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各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动,尤其是生生互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改变了在传统教学中师生单向交流的被动局面,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较好方式。
四、让美术课堂走向生活化
学习美术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知识,我们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去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善学、会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