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21-6-4 07:35:04
|
只看该作者
参考答案
图片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
A.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而已,罢了
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异:不同
C.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复:又
D.冕小儿,恬若不见 若:好像
解析:“异”在这里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翻译为“对……感到惊讶”。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
A.即更刮目相待 是日更定矣
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每至晴初霜旦
C.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策之不以其道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解析:A.重新/旧时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B.都是名词,“早晨”的意思;C.连词,表示目的,来、用来/按照;D.助词,此处无实际意义/结构助词,的。
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我常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
(2)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孩子像这样痴迷读书,为什么不听由他这么做呢?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
A.【甲】文中孙权善劝,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并且现身说法,使吕蒙无可推辞。
B.【甲】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效果,又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乙】文中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痴迷的程度。这种顽强的学习精神造就了他的成功。
D.【乙】文中年幼的王冕,面对狰狞凶恶的神像,也会改变神色,内心惊惶。但他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发奋读书。
解析:根据原文“冕小儿,恬若不见”可知,“改变神色,内心惊惶”说法有误。
【参考译文】
【乙】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就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牛来责备他说他家的牛踩踏了自己的田地。(王冕的)父亲大怒,用鞭子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孩子像这样痴迷读书,为什么不听由他这么做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夜里就偷偷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竹简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是小孩,却神色平静的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后对他的事感到惊讶,将他收作学生,(后来王冕)刻苦学习成了精通儒学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