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年级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心得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22 06:57: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里最苦的岗位。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触颇深,有几分劳累,几许收获。经历过一次次心灵的历程,我认为做班主任老师是不乏味的、是充实的。一个好的集体,没有每个老师辛勤工作,没有领导的支持,没有同事的合作,没有家长和社会的密切配合,班主任就是再有本事,也难以发挥作用,所以我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上的一点一滴,也就是只做了班主任该做的工作。
  至于我管理班级,没有太多经验,今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我做班主任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常规习惯,常抓不懈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节课、一两天说说就行的,它必须贯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由于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比较差,避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就需要班主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操之过急。于是,我经常利用班会、课前、课下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及时教育,给他们讲明道理及危害性,从而使学生做到自觉遵守纪律。
  二、细处关爱,亲近学生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班主任要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做到爱学生,爱中有严,严中有爱。“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真诚的关心孩子,热心的帮助孩子。我深信,爱是一种传递,当教师真诚的付出爱时,收获的必定是孩子更多的爱!

三、及时表扬,延迟批评
  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说:“不应该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长久地集中在一些过失上,对此,尽可能委婉地提醒一下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要在学生身上激发出对自身力量和自身荣誉的信念。”针对孩子爱“告状”的问题,当老师的又不能不公平处理,这样耽误的时间太多,而且学生因为受了批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自己的过失上,情绪受影响,低落的情绪体验使智力活动水平明显下降,课堂吸收效率变低。针对这一情况,我的处理办法是:
  1、要求学生下课“告状”,课上带着好的情绪听课。这样,课前的小矛盾、小问题没有谁会记到40分钟以后,“告状”的几率就低了,课堂的利用率提高了。
  2、延迟批评,既培养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又给予其改正和返回的机会。我把批评留在每一天快要放学的时候,这时学生往往已经在负疚的情绪中反思了自己的行为,老师只要加以指导,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说到表扬,那就要及时、准确。因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例如,学生值日时,当我看到一个表现特别好的例子,就会当众说:“某某某同学真能干。”如果看哪个同学主动做好事,并且讲究方法,则更要表扬。这样表扬后,班里课间擦黑板、倒垃圾等活大家都抢着干,谁也不袖手旁观,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和为班级服务。结果,班里越来越整洁,孩子们也越来越懂事理。

四、换一种方法与家长联系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我们来关注自己的孩子,甚至希望我们老师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自己孩子的身上,而我们可能联系家长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没按我们的要求来做事的时候再去联系,这样家长一看到我们的信息或街道我们的电话就再那里发牢骚.一个是自己最疼爱的孩子,一个是管教孩子的老师,怎么办呢,只能是当着老师的面来批评孩子,背着老师的面来指责老师,这也值得我们思考,因为他们接到的信息都是自己不愿意看到和听到的信息.换一个角度想,这要是我们,我们会是什么样子呢?

我的学生中有一个叫王硕研的,是个调皮的男孩,做题不马虎的时候太少了,课上听讲也总是走神,小动作也特别多。课间操不认真做,去餐厅吃饭老爱说话等等。在期中考试还有两天的时候,我发现他听的很认真,我就主动的和他妈妈沟通了一下,一句批评都没有,全是表扬,而且很诚恳的表扬,并恳请家长把我的表扬告诉孩子,家长很高兴,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孩子听了出乎意料的高兴,因为他没有想到,他今天的表现会得到老师这么大的表扬,就在以后的两天里,他上课的时候都特别的认真,计算能力也有所提高,家庭作业完成的进步也特别大,一看就知道得到了家长的帮助.看来我们把表扬也作为与家长联系和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也很重要。
  班主任工作是平凡而繁琐的工作,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使班级管理工作更上新台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07: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