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21-4-6 00:51:15
|
只看该作者
今天,继续共读《教师:挑战》。今日打卡内容为阅读本书P47—60,任选其一问题打卡分享:1、作为老师,面对不同个性的孩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您是如何引导的?请详细谈一谈?2、“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大部分孩子因此性格孤僻,自卑,甚至不愿与人交往”,作为老师,您是如何引导这类孩子的?3、 读完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疑惑或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今天,阅读了《教师:挑战》的第二章《了解孩子》(P47—60)。本章引言中,作者直接提出:要了解孩子,影响孩子以及纠正他们的缺点,成人需要掌握儿童性格发展方面的知识。作者主要通过“遗传、环境与创造力”、“生活方式的形成”、“自卑感的动力”、“家庭气氛”、“家庭星座”、“训练方法”、“孩子不良行为的四个目的”、“童年的三个阶段”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在“遗传、环境与创造力”中指出,孩子成长经历的两种刺激,一种是通过生理功能和遗传;另一种来自成长环境及身边的人。在“生活方式的形成”中指出,孩子对内在和外部环境进行解释时,就会形成以什么方式最有效的参加自己的社会生活,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或生活模式。在“自卑感的动力”中明确,自卑感是能力和性格发展的重要动力,重点在于我们如何通过体验帮助学生获得安全感。在“家庭气氛”和“家庭星座”中,说明父母和家庭在孩子成长体验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
1、作为老师,面对不同个性的孩子,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的引导,肯定是结合学生的不同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就是针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如,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对于男生和女生的教育方式上都会有所不同,当个别教育时,可能语言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再如,面对翻个同一个错误的不同学生,我们的教育方法也会不尽相同,正如如家乡的一句谚语“什么钥匙开什么锁”。如果不能结合实际情况,那么就会造成“水土不服”,那效果就可想而知。
2、当前乡村学校,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一个教育难题。因为缺失的父母的教育和监管,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当前留守儿童的种种教育问题,充分说明了“父母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母亲对于孩子成长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也可以这样说母亲教育的意义无论怎么高估都不过分。记得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母亲的作用,他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掌握在母亲手中”。而留守儿童孩子存在的性格孤僻、自卑,甚至不愿与人交往,则与此有直接的关系。作为老师,我们就要用师爱唤醒孩子成长中的体验因子,让缺失的母爱在老师这里得到寄托。我们的老师从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关注于学生,用真心换真心,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成长。曾记得一个学校,为帮助“留守儿童”,采用教师领养的方式,让孩子重新感受家庭的温暖,也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3、今天阅读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人是社会中的人!每一个孩子都不例外!”孩子的成长最终是要走到社会上的,而我们的教育就是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更好的成为一个“社会人”。教育就是唤醒,教育就是帮助。我们面对不同的学生,就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教育和引导他!而不是千篇一律,僵化呆板的死板教条,那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