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9课《生物与非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打印本页]

作者: 桂馥兰香    时间: 2021-3-7 11:14
标题: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9课《生物与非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19.《生物与非生物》教学设计
陈晓琳  
【教材分析】
《生物与非生物》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三年级下册《生物的特征》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节课通过课前任务卡搜集一些动物和植物的图片,为课堂探究做知识和材料准备。通过观察石头与小草,什么会慢慢长大?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进一步通过比较生物和非生物,有什么发现?深入探究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点以及生物的相同点。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搜集一些动物和植物的图片,目的是课前引导学生搜集动植物的图片,通过图片的观察,增加学生对动植物的感性认识,为课堂探究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 “石头与小草,什么会慢慢长大?”引导学生思考石头、大树、小草是否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知道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没有生命的物体是非生物。活动二:“比较生物和非生物,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观察两组图片,找出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特点。再通过判断机器人、生石花、钟乳石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从而知道生物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需要营养,能生长、繁殖、呼吸,对刺激有反应等。第三部分是拓展活动,“找一找生活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利用课上所学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寻找生活中的生物与非生物。做到学以致用。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能从具有生命的人迁移到思考石头、大树、小草的生命状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在生活中,学生对身边有生命的物体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所以对生命的特点有简单了解。但是并没有深入研究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在技能方面,学生对观察比较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以激发,而对生物和非生物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生物的特征,知道生物与非生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2.能通过对比观察,识别生物与非生物。
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学会观察周围事物,发现生物和非生物的不同,认识生物的共同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生物与非生物的探究兴趣。
2.具有珍爱生命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树立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身边常见动物、植物的图片、玩具小狗、塑料花等。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 [PPT 3 出示]谈话: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图片上有什么? 这些物体哪些是有生命的呢?
2.小组讨论,交流。
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生物与非生物。(板书课题:生物与非生物)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石头与小草,什么会慢慢长大?
1.[PPT 4 出示]思考:小草与石头相比,有什么不同点吗?
2.[PPT 5 出示]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小草是有生命的,属于生物。石头是没有生命的,属于非生物。
活动二:比较生物与非生物,你有什么发现?
1.[PPT 6出示] 提问:观察狗妈妈、小狗和两只玩具狗,对比观察两幅图片,你能发现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PPT 7出示]塑料花与真花的对比图片,有什么发现?
4.小组讨论。
5.小结:生物的共同特征:能够生长,能繁殖后代,都要吃东西,会运动,都需要呼吸。
6.[PPT 8出示]思考:它们都是生物吗?
7.小组讨论:这些图片上的物体都是生物吗,理由是什么?
8.[PPT9出示]汇报交流,梳理完成表格。
9. [PPT10出示]小结: 生物需要营养,能够生长,能够繁殖,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而非生物则不需要营养,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不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三、拓展活动
1.[PPT 11出示]谈话: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它们是生物还是非生物?请同学们课下找一找,做出判断,并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生物与非生物
生  物 :生长,繁殖,吃东西,会运动,呼吸
非生物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