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说探究性学习“特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4-30 07: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适应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体现时代对人才培养要求应运而生的探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目前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大趋势。如何更好地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构建新知,从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五性。
一、探究情境注重实效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应努力挖掘教材本身的趣味因素,用数学教学本身的艺术魅力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使他们呈现出求知者渴望的状态,达到积极参与的目的。但如果滥用情景教学,不分内容,不讲类型,千篇一律,“故事童话,游乐园,动物运动会……”,则使数学课堂变成表面热闹,形式丰富,但华而不实,思维肤浅的课堂。夸张的情境使学生游离于主题之外,原本的数学味没有了,也就失去了情境创设本身的意义。因此创设情境一定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实现本节课的目标,讲究实效性。否则可以不用,但切不可滥用。
二、探究活动凸现问题性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催化剂,是探究活动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潜伏状态达到活跃状态。而探究性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围绕问题开展教与学活动,而问题往往产生于具体的情境中。为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教师应将教学中应解决的问题,隐藏在所创设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认知冲突,再围绕问题开展活动。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先让学生运用学具,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再用一根系着小球的线在空中旋转,使其成为一个圆,学生观察思考后便知,这样的圆的周长用前面的方法来求肯定解决不了,又发现圆的周长与绳子的长短有关……学生便自觉地投入下一步的探究活动之中。同时教师要引导和启发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勤于分析问题,乐于解决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探究过程突出实践性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指出;数学知识能力的获得来自于学生参与数学探究活动,因此,数学课堂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观察、尝试、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眼、耳、手、嘴、脑多感官参与活动,全频道接受信息,处理信息,让学生不仅有探究的意愿,而且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大胆实践,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克服“师代生劳”的现象,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的实践行为落到实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在实践探索中主动发展。
四、探究形式体现合作性
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主动探究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这对于学生实现认知上的互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增强合作意识,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不仅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与学生共同探讨,互学互动,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合作技巧和方法。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时,每个学生的学具不够,肯定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而在教学长方体体积时,一人肯定也不能搭成一个长方体,同样需要小组合作。那么学习任务、学习角色等等都需要老师的指导。合作探究不仅是形式上的合作,更是思维上的合作。因此,教师应在理解算理、寻找规律、操作演示、分析推理、抽象概括时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要善于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结论,更重要的是认知、思维、方发、情感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构成1+1>2的模式。
五、探究学习关注发展性
    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这是基础教育的新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搜集信息、分析推理、交流讨论、归纳概括、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是他们发展的全过程。因此,教师在确定三大目标的同时,也要确定发展性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民主性,重视学生主体观;在探索材料上,留有更多地选择余地;在形式方法上,腾出更大的空间;在探究结果上,允许有不同的结论,真正意义上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发展过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30 08:5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