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5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溪流”阅读社团活动总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6 01:14: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老师,你推荐的书我读完了。” “老师,读书真有趣。”“老师,你还陪我们读书,好吗?”一打开话匣子,孩子们就叽叽喳喳停不下来。

暑假,我带领学生发起了“挑战百万阅读”的活动。在家长的支持下,孩子们购买了绘本、童话等儿童文学整本书二十余本,通过小程序打卡的形式坚持每天阅读。短短一个假期,我们的阅读量便达到近百万字。孩子们尝到了阅读的甜头,一开学便兴奋地围着我聊起来。

在孩子们的央求下,我答应继续带领他们读书。但是开学后的在校时间特别紧张,集体阅读放到什么时间合适呢?恰好,学校的社团开始了新一期的招募。我积极报名组建阅读社团,准备带着班里的孩子继续读书。

社团总得有个名字,我忽然想起教过的一篇课文《小溪流的歌》,闫文井老师的这篇散文温婉中充满着积极向上的力量,通过写小溪流长成小河、大江、大海的发展过程,赞美了小溪流坚持前进,永不停步,在前进中不断成长的精神。文中小溪流那句“到前面去,不能停留”平淡中透着执着。读书不正是需要这种精神和心态吗?于是,我们的社团便有了“小溪流”这个响亮的名字。

经过自主报名和选拔,三十三位学生成为“小溪流”阅读社团的第一批团员。每次活动时,孩子们便排着整齐的队伍,喊着响亮的口号,向“书吧”迈进。那昂扬的气势引得路过的师生投来赞许、羡慕的目光……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孩子们最爱的社团课也即将结束。回顾每周两次的快乐读书时光,觉得如此美好而充实。本着“阅读•悦读•越读”的活动宗旨和“爱读书,学做人”的育人目标,社团共开设“品古诗”“诵古文”“读童话”三个小科目。

孩儿时期的记忆犹如金石之刻,背诵古诗文其目的是要夯实学生古诗文的基础,有一定量的积累,达到提高鉴赏古诗文能力的目的,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目的。社团依托《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和《笠翁对韵》,允许学生一知半解,降低学习难度,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达到积累和海量识字的目的。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特别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及整本书的童话故事,语言生动简单且富有想象力,还蕴含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学生在感受童话的艺术魅力的时候,真、善、美的思想就悄悄地潜入孩子的心田,融化在孩子的情感之中,陶冶他们幼小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通过主动阅读、交流阅读、分享展示等形式,激励学生开口说、认真听、乐于读。《“歪脑袋”木头桩》 《孤独的小螃蟹》《小狗的小房子》《一只想飞的猫》《米小圈上学记》《笨狼的故事》《小布头奇遇记》《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等等,学生在一本本幽默诙谐、耐人寻味的童话的引导下,轻松愉快地享受着阅读所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不知不觉地进入阅读构建的精神殿堂。

每次活动,我都把学生分成四人活动小组,展开学习、比赛、分享、展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还通过日常积分和期末测试两种评价方式的有机结合,持续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读书的快乐,为学生的终身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书吧里,孩子们静静地坐在藤椅上,跟着小布头去历险,陪着小螃蟹去坚强;放学时,孩子们齐诵古诗文的童声一浪赛过一浪;打卡中,孩子们争先恐后抢夺积分榜“冠军”的宝座。“小溪流”阅读社团真正地让孩子们的童心、童趣找到了展示的平台,使每位团员都成了爱阅读、爱讲故事的孩子。阅读不仅使学生收获了知识与才干,更多的是思想上的长进和人格上的成熟。

通过坚持不懈的引领,学生能够熟练背诵30首古诗和16篇古文,并累计阅读达50+万字,远远超出《课程标准》规定的篇目和字数。

回望初心,“小溪流”阅读社团创建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海量阅读培养低年级孩子的阅读兴趣,唤醒孩子对真、善、美的追求和丰富的想象力,并在其过程中让孩子爱上阅读,为孩子的心灵点亮一盏明灯。

“陪孩子们读书”这个简单而纯洁的愿望,让我和孩子们在阅读中相遇美好。愿这段美好时光能成为他们成长记忆中一抹绚丽的色彩,愿“小溪流”从此点燃他们爱上读书并把读书当成一生习惯和乐趣的花火;愿,读书的路上,有我,有你,有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1-16 01:15:04 | 只看该作者
二(9)班  牛惠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7 11: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