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教 育 如 水》——读林格著作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0-12-30 14:48
标题: 《教 育 如 水》——读林格著作有感
教育为什么而存在?如什么而存在?我一直试着给心里的教育找一份感觉,找一个定义,用自己的独特感受去诠释教育的内涵。然而也许是因为自己的浅薄,总找不到心底于教育一种最贴切的解释。直到看了林格的著作《教育是无用的》。这触目惊心的标题和观点却在很大程度上卸去教育身上的浮光掠影,道出了教育的本质。回想自己在教育路上,且行且思,且思且吟的印迹,我心底对教育的感觉与领悟渐渐清晰,我喜欢的教育,我向往的教育,原来是一种如水的教育。

上善若水——教育的道德理想

《老子》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意思是说:上善之人,像水一样柔顺,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有功于万物而又甘心屈尊于万物之下。作为老师的我们,是否也应该效法水的柔性,温良谦让,广泛施恩却不奢望报答?是否也应该用自己的爱和宽容去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这是我们职业生涯首先要叩问的问题。

林格的《教育是无用的》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善良归根结底是一种至爱,是一切人性之美中最为光彩照人的,其意义已经超出了教育的范畴。”书中有个历久弥新的故事,善良的老师为了让身上有伤疤的男孩不自卑,不被歧视,让其他的孩子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把孩子的伤疤说成了是天使的吻,就是那样的一对天使的翅膀,保护了孩子幼小的童心,也让其他的孩子于无声感受了善良的美。故事中那种上善若水的情怀足以感动整个世界。

如果在工作中,我们也能怀有这份上善若水的情怀,就会更多地理解自己的同事、领导,不会因为一点点小事而斤斤计较,不会因为他人的烦、怒,而迁怒于自己。心底的这份淡定、温存、宽容,会让我们任何时候都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一路收获教育的幸福。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上善若水”,是一种境界,一种情怀,也应该是我们每个教育人的道德理想。

行云流水——教育的完美呈现

读林格的书,总会不断地问一个问题:“什么是学校,什么是教育?”路易斯·康说:“学校源于一个人坐在树下,与另外几个谈论自己的想法。谈的人不知道自己是老师,听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是学生。‘学生’们听得出神,不禁惊讶万分,要是这个人能留下来多好啊!于是他们就在那个所在地划出一个地方,于是世界上就诞生了第一所学校。学校的诞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代表了人类欲求的一部分。”喜欢那种“谈的人不知道自己是老师,听的人不知道自己是学生”的感觉。教育就应该自然而然、无痕渗透,如行云流水,不造作,不矜持,不论是课堂,还是课外,都应该真实流畅。

行云流水的教育需要深厚的积淀,需要教育智慧,需要一份淡定的态度。《教育是无用的》不断地在揭示教育的本质——真正的教育是一种潜教育,真正的教育在于“于无声处响惊雷”,孩子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无为而无所不为,不教而教。

行云流水的教育追求的是一种自然,是一种平和。没有遏制,没有一味地强化,在一种平静的状态里传递着我们的精神力量,传递着真善美的情感。

静水流深——教育的生命状态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在这个功利至上的时代,人们做很多事情,总是希望能立竿见影地收到成效。人心的浮躁,让生命也变得简单而缺乏深度。作为教师的我们,是否应该去恪守一份心底的宁静呢?

宁静才会致远,静水才能流深。《教育是无用的》中间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人沉得住气,自然会在浮躁的人群中脱颖而出。最终人们看重的是,你耐心做过什么事,你的骨子里是否有一股向上的精神,你是否经历了艰苦?” 坚持一份宁静,用心经营我们的教育事业,才会让生命更有厚度。我们总会找很多的理由说没时间读书、没心思写作,实际上时间总是能挤出来的,我们需要的是能静下心来,把那些闲聊、打牌、逛街的一部分时间拿出来,在阅读与写作中做一次思想瑜伽。对于教育写作,也是如此,只有我们把自己所经历的教育,不断地反思、总结、提炼,才能真正感受到教育的生命状态。

当然,守住这份宁静,需要抵制世俗的诱惑;守住这份宁静,需要坚持一份理想;守住这份宁静,需要一份独特的敏感,发现这其间的不断滋生的快乐。而一旦拥有了这份宁静,就会拥有和谐的生命,拥有长久的快乐,拥有真正的自由。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不断将心中教育的感受再一次细细品读。也许我骨子里就是一个安静的人,我希望自己像静静流淌的一条小溪,尽管没有澎湃的胸怀,但我相信那澄澈透明的溪流也能倒映整个蓝天。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