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重和信赖每一个儿童。我们要尊重和接纳儿童的多样性和可能性。在这一点上,我们常常是说起来容易,要真正做到很难。随着中国班学额的暴涨,50个学生基础不一,个性不同,要关照到每一个儿童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很羡慕日本的班级,学校规模不大,20多个孩子以U型排列围聚来老师身边,这样的教学真是别样的风景。中国教室里的学生多,怎么办?我个人以为不是放弃合作学习,而是更有同伴相互学习的必要,只要我们平时训练好小组合作的常规,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中一个个平凡的教师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宣告:课堂上正在发生着宁静的革命——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这不但是师生的共同愿景,也是学校整体变革的几点,是保障每一个儿童学习权的挑战。
一、在合作学习中实践互教互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小组合作学习正好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的学习场所,为学生提供更多表现自我的舞台。而在这个舞台上不难发现有的学生时主角而有的只是群众演员,如何改变这一合作学习的尴尬窘境呢?
何不试着把小组合作学习和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找到切合点,让学生在组内实践“人人都想做是‘小’先生,人人争做‘大’学生”,互当“小老师”。把自己掌握的新方法告诉大家,把自己的新学的知识教给同桌,把自己新发现的问题告诉自己的好朋友。当小组成员有精彩的发言时,给予掌声。当小组成员有发言中错误时,赶紧给他提意见。在生生互动中学生感受到尊重的快乐。
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一课时,学生看图说题意,列出算式“45-9=”后,教师要求小组讨论:怎样才能算出“45-9=”?同学们热烈地讨论起来,有的摆小棒,有的说算理,优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言,这时优生就是组内的小先生,他们把自己的思路传递给组内的每一位学生,而他们说的时候,中等生和重点生在动手摆、动口说的过程中,也开阔了思路,同时把他们所听也再次阐述出来,这样也培养了中等生和重点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这样的合作学习打破了在合作学习时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的困窘局面,这种学习方法通过学生互相讲解自己做题的具体思维过程、讨论、达到一致认识,使每个学生在组中都有强烈的存在感,满足了学生渴望与人合作交流的欲望,使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
二、培养相互倾听的关系。
谁都知道倾听的教学是何等困难,这是因为倾听的教学不是只要告诉儿童“好好听”就可以实现的。很多教师无论怎样进行“倾听”指导,仍难以培养课堂中学生相互倾听的习惯。要培养相互倾听的习惯,除了教师自身成为倾听者之外,别无他法。走进每个孩子身边,站在他的身旁,弯下腰去倾听,给孩子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去学习,也是创设宁静课堂的关键。
教师的教育教学只有真正尊重了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和舞台,让学生在舞台上自由展现自我魅力,教育自身才会获得旺盛的生命力。明确了这些道理,我会在自己的课堂上不断探索和实践书中所讲的方法,让自己的课堂也发生静悄悄的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