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981|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4 08:01: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课  古风新韵

教学目标:

1、聆听两首古诗词歌(乐)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乐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以及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2、能饱含深情地背唱歌益《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并能说出两段不同

的旋律在音区、旋律上的不同。

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花非花》,在吟诵中感知词曲之间的紧密关系。

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的音色。

5、学习坚笛双吐音和三吐音的吹奏方法,能与同伴合奏竖笛曲《大鹿》。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聆听与学唱,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

2、让学生感受古琴所表现的“安静悠远”的意境,体会古琴独特的“天地之音”和空灵感,并记住古琴的音色特点。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聆听乐曲《关山月》,认识古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从主题“古风新韵”直接进人。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片段,教师从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风”,设问:你认为乐曲中的什么因素让你有“古风”之感?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2、认识古琴导入。

3、初听乐曲,感受古琴曲的意境。让学生边听边闭着眼睛,随音乐用手模拟古琴的演奏动作,如同身在其中。

4、随音乐默诵古诗《关山月》,体会古琴曲的意境。先让学生诵读古诗《关山月》,谈谈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在默诵时,教师借助相关的图片展示,将乐、诗和画结合,引起学生的联想,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意境。

5、自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的意境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三、全课小结。

谈谈这节课收获和感受。

教学反思:古琴曲《关山月》是汉代乐府歌曲之一,表达了守边战士在马上吹奏的军乐,乐曲表现了征人思乡报国的情感。琴曲《关山月》为本世纪梅庵琴派著名代表曲目之一。音韵刚健而质朴,气魄宏大,抒壮士之情怀,真挚感人,富有浓厚的北地音乐风味。

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聆听音乐,感受乐曲的韵律与情感,孩子们很聪明,乐感也不错,第一遍聆听就听出这首曲子是思念家乡的,略带忧伤的,然后我让学生随音乐默诵这首李白的唐诗《关山月》,提示学生要把诗词朗诵出乐曲的韵律来,六年级的孩子对诗词有了一定的理解,因此,朗诵诗词也有一定的韵律。然后我又让学生用桌子当古琴,模仿古琴的演奏姿势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意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4 08:01:34 | 只看该作者
第2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学唱歌曲《游子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一)、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

1、用师生“对诗”的形式,从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名句人手,如:教师出上句“人有悲欢离合”,学生对下旬“月有阴晴圆缺”;教师吟上句“但愿人长久”,学生诵“千里共婵娟”。    。

2、简单赏析苏轼的诗词《水调歌头》及创作背景,知道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水调歌头》。选用古琴曲《关山月》和歌曲《但愿人长久》作为背景音乐,朗诵后,请学生谈谈不同的配乐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感知“古风”与“新韵”。

4、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歌曲在乐句结束音的运用上的特点。让学生边听边跟着唱,熟悉歌曲.在感受歌曲特点时,师生接唱的方式.如教师唱“明月几时”,学生唱“有”.帮助学生感知结束音基本运用长音这一特点。

5、安排对比聆听邓丽君和王菲演唱的版本,比较她们在演绎这首歌曲中的不同韵味、鼓励学生尝试打破歌词原有的节奏,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语调来吟诵歌词,给诗词赋予“新韵”。

(二)、演唱歌曲《游子吟》。

   1、复习学过的《咏鹅》《春晓》和《静夜思》等古诗歌曲导入。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请学生朗诵唐诗《游子吟》,体会诗中的情感。

   3、再听歌曲,听出两段旋律在情绪上的变化。启发学生:这首唐诗呈现了两遍,在情绪上给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4、用歌曲的伴奏音乐做背景音乐,请学生诵读唐诗《游子吟》两遍。要求学生读出不同的情感。

   5、学唱歌曲,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1)视唱旋律。要求学生带着感情来视唱歌曲前八小节的旋律,视唱时不带装饰音。熟练后跟教师的琴声、用模唱的方法唱一唱前八小节旋律(带装饰音)。

   (2)跟音乐哼唱歌曲的旋律,体会两段旋律在音区、旋律进行方面的不同。请学生用“M’’哼唱第一段旋律,用“wU”来哼唱第二段旋律,感受两段旋律的变化。引导学生从音区、旋律的走向比较它们的不同。

(3)学唱歌词,演唱歌曲。这首歌曲深受学生喜爱,且容易学唱,在演唱时,教师从旋律的走向、音区的变化上,引导学生通过力度的变化、唱法上的不同来唱好歌曲,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三、全课小结。

齐唱歌曲,谈谈感受。

    教学反思:《游子吟》一首诗是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所作。这首诗语言质朴简洁、感情细腻深厚,通俗易懂,历来被人们所广泛传诵。这首歌曲曲调婉转,无不深深拨动着天下儿女的心弦,使学生深切感受到音乐与诗句珠联璧合所描绘出的情境,体现了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创设一个充满爱的教学情境!形象生动的解决了教学难点:前倚音,也从而使学生体会爱,明白爱,更好地体会歌曲中的感情。在充分理解古诗含义的基础上,结合画面、旋律中的附点、前倚音这些音乐符号,学生能自然流露出对妈妈的感情,感受到在演唱这些句子是应用温和的声音和较慢的速度表现歌曲,这在体会歌曲感情有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4 08:01:48 | 只看该作者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花非花》,学吹竖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复习学过的歌曲《西风的话》。唱完后,请学生回顾歌曲的曲作者是谁,引入本课的学习。

2、用“WU”哼唱旋律,边唱边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线条美。同样考虑部分学生进入变声期,请部分学生用竖笛吹奏,熟悉歌曲的旋律。教师用C调为学生伴奏,适当降低音高。

指导学生学吹竖笛。

    3、聆听歌曲范唱,理解歌词表达的意境。请学生用轻而高位置的声音来朗读歌词,用高位置的发声感觉帮助学生感受这首“朦胧诗”的意境。朗读后,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教师还抓住歌词中“花非花,雾非雾”和“夜半来,天明去”,启发学生理解诗词所比喻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的含义。

    4、有情感地吟诵歌词,体会词曲音调的紧密结合。请学生根据诗中每个字的声调,适当地放慢速度、延长韵母来吟诵。然后请一组同学吟诵一句歌词,一组同学哼唱一句旋律,其他同学对照、感知词的声调和旋律的音调之间的联系。

    5、学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意境。在学唱时,引导学生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每个字的字头唱得稍为“虚幻”而“柔美”些,体现“朦胧诗”的意境。唱好歌中的力度变化,注意气息的运用,尤其是最后一句“去似朝云无觅处”的渐慢与渐弱的处理,气息要控制好。

6、复习和交流学生已掌握的有关诗词歌曲,个人或设计小组演唱等多种表演形式,与同伴分享和分组展示。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唱歌曲《花非花》。

教学反思: 情境设计导入反响热烈在课堂初始即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掌握技能,同时还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讲解技巧、仪态、肢体示范动作等,让学生学到技能方法;练习效果突出根据对学生不同方式的发声训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学生分小组学习、互动设计反馈较好在气息练习、发声练习、找重难点、解决重难点时,学生的团队合作、互动的环节,不仅让学生真正体验了唱歌的技巧,学习的方法,更懂得了合作的快乐,培养了学生日后工作中所需具备的技能。学生互评效果好,学生上台表演完,都要进行学生互相评价,老师最终点评,既可以锻

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专业点评能力,共同学习。但学生自己发挥的机会太少,不能充分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主,仍然有些被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4 08:02:03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     月下踏歌



教学目标

1、能感受乐曲《阿细跳月》和《火把节》片段热烈欢快的情绪,在聆听中知道云南少数民族的相关音乐文化和风俗人情。

2、能说出《阿细跳月》的主题是由4个乐句组成,听出主题重复了几次。并能用动作表现弹拨乐器演奏和速度、力度变化的段落。

3、能听出《火把节》片段中演奏的乐器音色,并能用动作、节奏拍击和打击乐器表现旋律的特点及音乐中的独特效果。

4、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转圆圈》和《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表现彝族儿童嬉戏的情景和欢快的情绪。

5、背唱歌曲《转圆圈》,并能用“do、mi、sol”三个音编创短小旋律。

6、能根据乐器的形状、构造特点、演奏方式及音色特点,分辨民族乐器中“拉弦乐器组”和“弹拨乐器组”的分类。

教学重难点:

1、学唱歌曲《转圆圈》和《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感受浓厚的儿童情趣和鲜明的彝族风格特点。

2、认识民族乐器中的拉弦乐器组和弹拨乐器组,并配合实践聆听,加强对乐器音色类别的听辨能力。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乐曲《阿细跳月》,认识民族乐器分类(一)。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导入:

   (1)聆听《快乐的罗嗦》或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人手,请学生回顾彝族的 艮族风俗风情,然后进入乐曲主题的聆听。

2、聆听主题,熟悉主题。通过唱、奏、跳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主题的记忆,然后说一说:主题是由几个乐句组成的?(4个乐句,1小节为1个乐句)

   (2)跟老师学一学“跳月”的舞蹈基本舞步,边听边跳,感受乐曲的韵律。动作为:前三拍走三步,后两拍空中蹬脚两下,蹬脚时边拍手边喊“嗨嗨”。走的方向为:左右、前后。

3、多次聆听乐曲,听出主题重复的次数和变化。引导学生从音色、速度、力度和音区等要素中,听出主题重复时的变化。

4、再次聆听乐曲,用动作表现弹拨乐器演奏的乐段和情绪越来越热烈的尾声。启发学生:当听到弹拨乐器出现时,随音乐模仿弹奏的动作;当听到乐曲速度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强时,随音乐的节拍用拍手、摇手腕等动作表现越来越热烈的情绪。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火把节是我国少数民族彝族所特有的节日,在欣赏音乐前首先让学生通过欣赏介绍火把节的视频资料,来熟悉和了解彝族人民的节日。彝族人民在过火把节时跳舞蹈时唱的歌曲就是《阿细跳月》,运用这个视频资料来引出今天将要学习的新歌。   

音乐表现了一种热闹的场景,但不是从头到尾乐曲始终是热烈的。为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回答老师的问题,在这里教师问到:乐曲热烈的地方力度、速度是什么?往往低年级学生会答:声音很大之类的答案。音乐学科需要用专业术语来描述乐曲等特点,所以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速度与力度和乐曲热烈、舒缓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教师的讲解,速度用快与慢来表示,力度用强与弱来表示,来纠正学生以往错误的语言描述。那么今后学生在回答教师诸如速度、力度之类的分析音乐特点的问题时,学生们就会运用今天所学到的专业术语来表达了。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转圆圈》,发声练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导入:

   (1)复习演唱歌曲导入歌曲的学习。

   (2)从本课的发声练习入手,把学生带入歌曲的意境之中。

2、播放歌曲,听后谈谈歌曲的意境和前后部分不同的情绪。

3、学唱前八小节,表现与体会歌曲的意境之美。此部分在演唱时要注意音量不宜太大,唱好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以及延长音记号的地方,通过教师的指挥手势,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和表现。

4、学唱歌谱,感受歌曲的特点。歌曲主要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音型重复多,

识读乐谱较为容易。因此,在识读乐谱时,教师稍加分析和引导,以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

   (1)听教师唱旋律,引导学生边听边思考:歌曲主要由哪几个音组成?每一个乐句所表现

的意境是不是一样的?在分析时,结合歌曲的三个组成音“do、mi、sol”,介绍彝族歌曲的特点。

   (2)分乐句视唱歌谱,边唱边请学生划出乐句的旋律线,感知旋律的走向。简谱版做复习变换拍子,请学生出现的小节左上角标出相应的拍号,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拍子的变换。

   (3)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先把高声部掌握,并用有趣的象声词帮助读节拍的办法,先把变拍子的强弱规律掌握,注意突出强拍。把歌曲变拍子的节奏练好,再换成旋律唱一唱。由于歌曲变拍子的难度,二声部不唱,以降低难度。用分组和分声部自学的办法学唱。

5、学唱歌曲,处理歌曲。学唱歌曲应着重于歌曲的意境表现,要把撒尼儿童在银色的月光下欢快的歌舞场景表现出来,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唱好这首歌曲,请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按歌曲提示的力度与速度记号来演唱。在演唱时与学生一起复习旋律中出现的音乐记号,如:反复跳越记号、力度记号(渐强、渐弱)等。

   (2)用徐缓的速度、柔和的声音和小快板的速度、轻巧的声音来表现两个不同情绪的乐段。

(3)歌曲除变拍子外,多用听唱和模唱的方法唱好倚音

(4)由于速度的变化与延长音记号的运用,指挥将是统一歌声的重要手段。

6、熟唱歌曲后,请学生手拉手站成排,随乐句的进行,摆动双手边唱边做律动,体验撒尼人民月下踏歌时的意境。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转圆圈》是一首撒尼族民歌,歌曲前两个乐句节奏自由、速度缓慢,勾勒了明月初升的宁静夜色,我让学生边听录音范唱边看多媒体播放的画面,学生很快就被带进了歌曲的意境中来了,不自觉地跟录音唱起来,而且学得又快又好;后面的乐句转为小快板,力度加强,表现了孩子们在皎洁如银的月光下嬉游玩耍的场面。我放一段孩子在做游戏的画面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四人一小组自学歌曲,找出较难唱的乐句反复练唱,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很快就学会了整首歌曲。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歌曲,我让学生自找伙伴做转圆圈的游戏,让他们感受曲中欢快的情绪。

  这节课通过让学生感受音乐,自学歌曲,小组做游戏的方法来教唱歌曲,学生不仅在轻松愉快中学好歌曲,又提高了学生的歌唱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4 08:02:19 | 只看该作者
第3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乐曲《火把节》,学唱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一)聆听管弦乐《火把节》。

1、从民族风情导人。课前请学生查找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如:火把节、泼水节、三月三等,课上进行交流分享。教师设问:你认为要表现“火把节’’上热闹欢腾的场景的音乐,在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上会怎样的表现?

2、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听后让学生谈谈所想象的热闹场面。

3、重点聆听第1段。

   (1)第1遍,请学生边听边用节奏拍击,为音乐伴奏,感受与体验音乐的情绪。   

(2)第2遍,听出此乐段演奏的乐器有弦乐组和木管组。引导学生听出轻快、灵巧的中间部分是由短笛主奏和铃鼓伴奏的,启发他们仔细聆听铃鼓的音色,并合着“x  0  ∣ 0  x”,节奏型拍击。

   (3)第3遍,要求学生当听到重音出现时,做擂鼓的动作;当铃鼓音色出现时,和着节奏拍击。分男女生做,如:男生做擂鼓的动作,女生做拍击铃鼓的动作。

4、聆听第2段,感受乐曲抒情优美的情绪。聆听时,请学生听出此乐段由双簧管主奏,想象音乐表现的场景,然后再哼唱或吹奏主题,熟悉旋律;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在乐段的长音处上奏一奏。

5、完整聆听乐曲,表现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启发学生边听边用乐器伴奏、身体律动和哼唱主题等形式来表现。

(二)演唱  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

1、复习演唱《转圆圈》导入,聆听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的范唱,引导学生谈谈这两首歌曲所表现的意境。

2、初听歌曲范唱,说出歌曲演唱的顺序。聆听前先复习一下反复记号,然后请学生边听边在歌曲中找找反复记号。

3、多遍聆听,用听唱和视唱相结合的方法学唱歌曲。

4、这首歌曲是变换拍子,学生在演唱时不好掌握节拍的变化。在学唱时,让学生在节拍变换的小节前标注拍号,边唱边为歌曲划拍,以帮助学生准确掌握。

5、启发学生从速度、力度和演唱形式上进行歌曲的处理。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以云南省少数民族的音调为素材创作的一首具有萨尼民族风格的歌曲。曲调主要以do、mi、dol为主,歌词连串的衬词贯穿全曲,酷有浓厚民族特色,歌曲以切分节奏贯穿整首歌曲的节奏,以前在教类似民歌歌谣时,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比较枯燥没有乐趣。在组织教学时花了好多功夫。教学方法不到位,并且对新课标理解不够,新课标:小学音乐课,是一节师生一起感受体验的审美的人文课,先感受到音乐的美,才会有继续学下去的兴趣,这节课,我先从衬词着手,吸引学生兴趣,并解决了切分节奏的演唱,一节课下来,学生学的非常轻松。我也上的比较轻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4 08:02:35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课    银屏之声

教学目标

1、能听出歌曲《爱是一首歌》中出现的人声音色和演唱形式,说说最感动自己的是哪一段。   

2、用嘹亮的歌声随音乐哼唱《两颗小星星》,唱出歌中主人公的自豪

3、能视唱《滑雪歌》其中一句旋律,为歌曲划分乐句。并与同伴一起设计表演形式来演唱歌曲。

4、能用明亮、自信的声音背唱歌曲CDO RE MI》,并与同学分角色表演。

5、能编创旋律短句来表现不同的情绪。在学吹竖笛二声部练习曲中,复习巩固双吐、三吐的吹奏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唱歌曲《滑雪歌》和《DO RE MI》。

2、初步体会到主题歌曲在塑造电影人物性格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歌曲《爱是一首歌》和《两颗小星星》,编创旋律活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一)聆听歌曲《爱是一首歌》

1、展示动画片《小鹿斑比》的相关图片或视频片段,看过这部动画片的学生讲讲其

中的故事。

2、初听歌曲,听出歌曲中出现的人声音色和演唱形式。聆听前,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人声的分类和学过的演唱形式有哪些,并把这些知识写在黑板上,便于学生在聆听时对照。歌曲先是由男声领唱,接着是男女声合唱。

3、复听歌曲,听后让学生说说歌中的哪一段最能感动自己。引导学生从歌名和歌词中谈谈对歌曲的理解,结合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与合唱”所体现的效果,体会歌曲最令人感动的部分。

4、再次聆听,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甜美与温馨。

(二)聆听歌曲《两颗小星星》

1、从复习演唱歌曲《小小少年》人手,简单回忆德国影片《英俊少年》的故事情节,并让学生谈谈对主人公海因切的印象。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教师引导学生从歌曲的节奏型与一字一音中,感受主人公海因切的自信与自豪的性格特点。还请学生听出不同情绪的两个乐段,为后面编创活动做铺垫。

3、再听歌曲,请学生随音乐哼唱,体会主人公海因切的自豪心情。让学生边唱边用动作来表现。如:手握空拳随音乐的节奏来挥动,以更好地体会音乐所表现出来的坚定与自信。抒情段落时,把握拳的手张开,随乐句划动。

4、鼓励学生尝试编创2—4小节的旋律短句来表现不同的情绪。教师启发学生模仿歌曲的节奏型来编创旋律,用不同的节奏来表现不同的情绪。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生活中处处有节奏,只不过有一些我们要适当整理,有一些却可以直接拿来用,而学生中有一些特别的“有心人”,他们对这些节奏就非常敏感。χ0节奏学生总唱不准,不能够把那种轻盈、利索表现出来,于是我就启发学生,谁看过小鸡吃米?来模仿一下它的声音?有好多学生举手了,大家开始评价他们的模仿“他不象,小鸡吃米声音很轻,边吃还边抬头呢„„”“他最像,声音轻,还很干脆”。最后选出一位小老师,学生们跟他一起学会了。

充分发挥“小老师”奖励机制,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滑雪歌》,学吹竖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从对比聆听动画片《雪孩子》中两首歌曲入手。先复习演唱歌曲《堆雪人》,然后播放歌曲《滑雪歌》,请学生感受两首歌曲的不同情绪。

2、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听后,请学生在歌曲的伴奏音乐下,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曲所表现的意境。

3、视唱歌啦旋律,为歌曲划分乐句。

(1)视唱“编创与活动”中的旋律,请学生唱后在歌曲中找出这一句旋律。

(2)请学生跟着教师的琴声用慢速、轻声地试唱歌曲的旋律,并为歌曲划分乐句。抓住歌曲弱拍起唱的典型节奏、基本上是四小节为一句这些特点,启发学生说一说这首歌曲乐句划分的规律。

4、学唱歌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歌曲的旋律优美舒展,所表现的银色世界让人感觉恬静甜美。在演唱时,注意气息和音量的控制,把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歌词中有不少的词语重复,教师启发学生用不同的力度去演唱,给歌曲的演绎赋予更多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与体会歌曲为影片渲染“雪花飞舞的银色世界”所起的作用。

5、为歌曲设计情景想象、律动与造型等表演形式,边唱边表演。 6、表演唱歌曲《滑雪歌》。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我以“雪孩子”的生活为主线,充分运用生动

形象的教学语言和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将音响效果与视觉形象结合起来,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用优美的图片、短小的诗歌、动人的故事、动听的歌曲让学生去感受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科学、艺术与情感的关联。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并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DO RE MI》,分组和分角色表演歌曲;复习歌曲《滑雪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导入:这是一首经典英文歌曲,很多学生对歌曲旋律并不陌生,本节课我们一起学唱歌曲《DO RE MI》。

2、鼓励学生视唱或用竖笛吹奏歌曲的旋律。采用分组、分句自学,或者师生接龙的形式来唱(奏),带有变化音的乐句教师要多做示范,让学生先聆听后模唱。

3、复习巩固“d0、re、mi、fa、sol、la、si”柯尔文手势,引导学生从音阶的排列中,感知歌曲采用旋律模进上行的创作特点。

4、用饱满、明亮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并尝试用英文来演唱。

5、观看影片中的片段,鼓励他们模仿片中的演唱形式及简单的合唱效果。

6、分小组合角色进行表演唱,比一比哪个小组的表演更精彩。

7、复习聆听过的影片中的另一首插曲《孤独的牧羊人》,并请学生分享自己会唱的其他插曲。

8、全班分角色表演《DO RE MI》,复习歌曲《滑雪歌》。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欣赏并学唱歌曲《Do Re Mi》,让学生从中体验并

表现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初步了解音乐剧。在授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节拍、呼吸、发声、音准、二声部的课堂常规有效训练。通过节奏训练让学生感受到节奏的稳定在音乐中的重要性;通过有效的发声训练,调整唱歌的正确姿势,这种方法在唱歌课上作课前准备是很有必要的;在呼吸的常规训练中运用生活中的闻花香或者打哈欠掌握缓吸缓呼的方法,学生没有枯燥的感觉,很有兴趣很放松很快乐。通过表演《Do Re Mi》让学生观察了解音阶,从中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唱歌曲,结合简单分析歌曲的旋律,引导学生感受、表现音乐形象和情绪。在学唱中我运用不同演唱形式对学生进行反复的歌曲练习;在歌曲中感受音乐剧的魅力,师生合作歌唱表演,感受角色的不同音高和学习的无限快乐。欣赏音乐剧《音乐之声》片段,让学生思考音乐剧是靠什么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的,初步了解音乐剧的有关知识,通过了解《音乐之声》剧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促进学生思维的变化,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对老师的喜爱,同时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4 08:02:58 | 只看该作者
第四课    美好祝愿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龙腾虎跃》热烈欢腾的情绪,听出乐曲主要演奏的乐器。 2、能用热情、活泼的情绪背唱歌曲《拍手拍手》,并编创拍手的节奏和新歌词,以增加歌曲的气氛,表达对文明友爱的美好祝愿。

3、学唱歌曲《明天会更好》,并能根据歌曲内容设计表演形式,与同伴一起表现。

4、认识“民族乐器分类(二)”,能听辨并说出乐器的名字和所属的乐器组别;会自制小乐器。

教学重难点:

1、学唱歌曲‘《明天会更好》表达了人们对和平、友谊与未来的美好祝愿;学唱歌曲《拍手拍手》唱出了少年儿童对文明新风的热情赞美。

2、使学生在多种节奏的复习和歌词的编创活动,进一步提高合作能力与歌曲表现能力,在歌声中情感世界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乐曲《龙腾虎跃》,认识民族乐器分类(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由于乐曲较长,采用先分段后整体的欣赏方式进行。

2、从曲名入手,如设问:“龙腾虎跃”这首乐曲是用西洋乐器演奏的还是民族乐器演奏的?让学生结合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的角度来谈谈,从而进入对乐曲的聆听。

3、初听乐曲片段,感受乐曲的情绪并听出演奏的乐器。截取乐曲第一部分的片段,听后让学生结合自己对“龙腾虎跃”的理解,谈谈乐曲所表现的喜庆、欢乐的情景。学生基本能听出乐曲主要的演奏乐器有:鼓、唢呐、镲以及二胡后,请学生边听边模仿乐器演奏。有条件的学校,听后提供相关的演奏视频给学生观看,直观了解演奏的乐器。

4、聆听乐曲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对比聆听主题1和主题2的不同情绪,熟悉主题旋律。聆听中,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如:(1)鼓励学生分组编创短小的节奏,拍手或敲鼓为主题1伴奏。由于乐曲的速度较快,因此,节奏型不宜过于密集。(2)请学生哼唱或用竖笛吹奏主题1和2。

5、聆听乐曲第二部分。此乐段是鼓的独奏,也是鼓的多种奏法的展现,聆听时,教师引导学生从鼓的不同奏法、鼓点的变化以及速度与力度的变化中,去感受和想象乐曲所表现的场面。

6、聆听乐曲的第三部分,听出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旋律。

7、完整聆听全曲,简单介绍作者。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

教学反思: 这首曲子比较短,便于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我的设计思路也是依据我校学生实际进行的,由于学生的音乐基础比较差,所以从入学开始,我就从最基础的抓起,一点点一步步,使学生有了一些对音乐的新的认知,水平也有了提高,一些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而《龙腾虎跃》这首曲子,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如果顺利应该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的。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拍手拍手》,发声练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知识与技能”中的发声练习,然后从重音记号和“拍手”进入本歌的学习。

2、初听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听后,请学生从歌名和歌词内容中,谈谈歌曲对“文明友爱是每个公民的道德素养”等思想内涵的理解。

3、再听歌曲范唱,边听边随音乐在“×  ×”的处用拍手表达对文明友爱的赞美,并引导学生编创出不同的拍击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歌曲中的“×  X”还以作怎样的节奏变化?

4、学唱歌曲。歌曲节奏感强,拍手的掌声贯穿全曲,充满活力,学生爱唱也容易掌握。在学唱时注意:

(1)齐唱部分采用分组分句自学曲调的方法,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发现歌曲的特点。

(2)合唱部分借助课堂乐器竖笛或口风琴把握音准,注意两声部的和谐。

5、完整地、充满热情地演唱歌曲,加入打击乐器伴奏,为歌曲增添热烈的气氛。

6、鼓励学生为歌曲编创歌词,并唱一唱。引导学生从文明礼仪、赞颂美好事物等方面进行编创。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

教学反思:《拍手拍手》这是一首颂扬和倡导精神文明风尚为题材的儿童歌曲,其速度适中,节奏性强,孩子们喜欢这样的歌曲类型。歌曲吸取了少年儿童生活中的几段情景,反映了少年儿童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歌曲为分节歌,由主题和副歌构成。主歌部分包含两个平行乐句。两句旋律均自上而下作和弦分解进行,在句末的八度上行跳进,使曲调显得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副歌部分也是由两个平行乐句构成的乐段。乐句的前半句是由两个四分音符在高音区形成的节奏性音调,简洁而有力,富有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响亮的掌声和兴高采烈的神态;后半句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唱出了他们对文明新风的热情赞美。歌曲的句中及句子之间频频穿插了伴以掌声的间奏,既突出了主题,也增添了欢乐的情趣。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明天会更好》,复习《拍手拍手》,做“活页习题—自制小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通过展示一些社会公益活动的图片或视频导入本课的学习,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曲作者罗大佑。

2、聆听歌曲,让会唱的学生随着音乐哼唱,听后请学生谈谈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内容。

3、启发学生发现和找出歌曲多次出现的节奏,并复习回顾学过的知识,说一说这些节奏的名称,拍一拍、唱一唱。引导学生运用几个节奏,用拍手或拍腿等为歌曲伴奏。

4、反复聆听歌曲,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学唱歌词时,除了要注意歌曲中出现以上节奏的地方外,还要唱准、唱好一字多音、连音线以及变换拍子的地方。

6、跟着教师的琴声视唱歌曲前四小节的旋律。

7、提供群星演唱的和童声演唱的两个不同版本给学生聆听,感受不同人声演唱的效果和歌曲的处理,为下一环节的活动做感性的体验。

8、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设计表演的方案,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处理歌曲,并完整地表现。演唱形式设计为:第一乐段的第1、2段歌词分别由男、女生齐唱,第3段领唱,第4段全班齐唱;第二乐段采用齐唱、轮唱或合唱。

9、全班表演唱《明天会更好》。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12: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