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的群文阅读主要有两种模式: (《东方流等:基于语文教材群文阅读的“1+X”教学建模》) 群文阅读教学是架设在单个文本阅读教学和整本书阅读教学之间的桥梁,在长篇小说篇章节选的阅读教学中,这座桥梁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以《智取生辰纲》为例,来说说这两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以课文为“1” 本文围绕着“智取”二字逐步展开,明写杨志警惕性之高,暗写晁盖等人用计之妙。 如果加上《水浒传》中男一号“杨志”系列故事: (1)失陷花石纲,变卖家产欲再谋官;(2)卖宝刀,杀牛二,发配充军;(3)被梁中书恩赦,提拔为提辖;(4)押运生辰纲,在黄泥冈失陷;(5)走投无路,落草二龙山,归附梁山泊。 这样,我们就了解了杨志“逼上梁山”的全貌图,更明白武功高强的杨志作为一个“老江湖”为什么就败给了吴用的“智取”。这样的群文阅读教学,内容由点延展到线、面,甚至是立体的空间,让学生在一个个阅读场中,实现从读懂一篇文本到会读一类文本的提升,真正发挥群文阅读教学的功用。 第二种模式:以课文中的一个“议题”学习为任务驱动,通过多文本的“比对读议”形成阅读整体 我们选的议题是:水浒英雄榜——杨志和鲁达 杨志是杨家将后代,他的人生目标是凭借一身武功,保家卫国,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光宗耀祖。 鲁达本是渭州经略府提辖,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为了躲避官府缉捕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后又因搭救林冲,流落江湖,与杨志、武松一同在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泊,排第十三位,上应天孤星,担任步军头领。 都有体制内的铁饭碗,都是响当当的英雄,我们可以找出许多英雄故事来比较阅读,比如同样是面对待泼皮: 在卖祖传宝刀的时候,杨志失手杀掉刘二泼皮;而鲁智深在大相国寺惩治一伙泼皮那可是吸粉无数,尽显英武。 一比较我们发现,水浒中杨志就一直在“失手”:花石纲“失手”、生辰纲“失手”,连卖把宝刀都“失手”。 是不是非常有意思。 2.群书阅读——落实名著阅读课程 温儒敏先生说:语文的本质就是“多读书”! (一)落实时间,从阅读到“越读” 整本书阅读的最大难题之一是阅读时间难以保证。课堂时间有限,主要的阅读时间只能放在课后。然而,如何进行监督又是一个难题。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把阅读时间日常化,“日、周、月”三步走,在班级形成读书氛围,基本能保证绝大部分学生把书读完。具体的做法是:前一天必须保证15-20分钟的阅读时间,第二天课前三分钟用学号抽取器选择三名学生到讲台前交流分享阅读感受,每人1分钟。这样的交流,既是对前一天阅读情况的监督,也是对其他同学的督促。 另外,每周必须保证一节以上的课堂阅读时间,一方面引起学生对阅读的重视,另一方面便于教师把控学生的阅读进度,对于阅读速度偏慢的学生给予适当提醒。在“日、周”的基础上,每月进行一次整本书阅读研讨。可以是开启一本书的“课前导读”,也可以是检测阅读效果的“读后分享”。当然,最重要的是几本书都阅读完毕后的群书交流课。 (二)群书阅读,从活动到课程 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是群书阅读的载体,思维导图、头脑风暴、主题演讲、辩论会、书本知识竞赛、手抄报、小论文等等,都是很好的方法。组织活动的出发点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景,关键点是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长,重难点是后勤、安全等方面的保障。 丰富多样的阅读课型是群书阅读的保证,包括阅读指导课、阅读交流课、阅读总结课和阅读练习课,为学生提供了思维得以深入的可能性,提供了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和深入。 谭妙蓉老师对部编本初中教材的阅读名著阅读群书设计就值得我们借鉴: (《谭妙蓉:群书阅读:由“体验式”走向“审辨式”》) 推行群书阅读,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分析、归纳、质疑,从而达到“审辨式阅读”的效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有些问题,我想可能一直在你的脑子里。古人生来三六九等,怎么就变成了人人平等;皇帝自古为所欲为,怎么后来就得限制权力;中国几千年来都没有宪法,怎么忽然到了近代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立宪;全人类不管什么文化背景、经济水平,几百年来,为什么最后都选择了这同一种政治方式,如果你对这些问题好奇,那你就应该学习宪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