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文这样巧用古诗词,语文老师都忍不住给高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8-19 00:3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春雨常常是历代诗人们吟颂的对象。“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像牛毛,像花针,伴着温和的春风,打在身上将湿未湿。此刻,我想到了唐代诗人韩愈的一句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还想到了另一位唐代诗人杜甫的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三句诗都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细细密密的特点。春雨也有不高兴的时候。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也有突如其来的,令许多花儿“绿肥红瘦”的春雨,如“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2.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诗人贺知章的眼里,春风是巧夺天工的裁缝,而在我最喜欢的是和风细雨,“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3.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刚刚开始开放的荷花,亭亭玉立,令人喜爱,而盛开的荷花却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到“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时候,预示着夏天已进入尾声了。







4.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王昌龄发出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豪情,而丘逢甲在万紫千红的春天却这样悲叹“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岳飞则怒发冲冠,仰天长啸“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5. “酒”与中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酒能消愁,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能使人心旷神怡,李白说:“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酒能增进友谊,王维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出了庐山的多姿多彩,“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写出了敬亭山的百看不厌。



7. 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我还想到了描写儿童的这样一句诗:“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8. “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不错,正如一句诗“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所说的那样,美好的事物是任何禁锢也阻止不了的。



9.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死读书是没有用的,要做到知行统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现在你眼前的景色将别有洞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不会倒流,我们要珍惜时间。



10. 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情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1. 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2. 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了这个问题。



13. 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个性。



14. 湖边那株丰姿绰约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望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缠缠绵绵。此景象真可谓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5. 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李白送别孟浩然时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离别之情。他还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此情此景,我们还想到了用诗歌来表达我们的送别之情:“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2 21: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