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21-5-22 02:06:19
|
只看该作者
《詹天佑》课后反思
《詹天佑》是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学习重点是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本课的学习重点是抓住詹天佑的言行、想法等关键词句,体会他的爱国情怀。为突破此重点,我设计以下思路:
首先,了解詹天佑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
其次,引导学生了解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最后,结合课文小结,安排学生进行小练笔,写写《我所认识的詹天佑》或续写“站在詹天佑的铜像前……”。
在这三步中,我重点就第一步的教学反思如下:
当时的社会环境距离学生较远,学生不容易理解,故早读课时充分利用班班通,组织其观看了资料片《坎坷铁路梦》和《詹天佑与京张铁路》,这样,就为组织学生联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开展讨论做好了铺垫。
课堂上小组合作,孩子们很容易就找出了这四处:1.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2.他们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3.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4.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外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为了更大程度上释放有效空间,利用好现有课时资源,实现紧凑、高效的语文课堂。我抛开了一般“读、议”结合的方法,大胆地变“读中学”为“读中感”,利用这样的四次引读:
詹天佑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接受任务的:“当时,清政府……北部”
詹天佑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接受任务的:“他们以为……还得求助于他们。”
詹天佑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接受任务的:“帝国主义者却……还没有出世呢。”
詹天佑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接受任务的:“原来……也完成不了的。”
这样,就抓住了关键词句实现了对此部分四次“爱国”情怀的升华,四层人物形象的塑造!我顺势又引导:刚才,同学们交流的内容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描写,都是詹天佑修筑铁路以前的事,那么,这些内容能否删去呢?为什么?由此,学生感悟到:作者这样写既交代了时代背景和修铁路的原因,更衬托出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了,下节课的学习又有何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