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45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阅读教学优秀论文欣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3-7 08: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激情策略
浙江省天台县教师进修学校 周兆金
【摘要】语文是一门特别富有情感的学科,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充满激情。激情教学不但需要老师有一定的文采,而且需要有一定的技巧,笔者概括了一下,大致分这样几种,首先教师要动情,以渲染课堂的感情基调;其次可以通过品评词句、展开想象、朗读和拓展训练等方式感悟情感,释放情感;在最后结语时,还可以通过写话等抒情的方式升华情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激情教学策略



当我们遇到一堂充满诗意的语文课时,我们常常为之激动,为之兴奋,为之喝彩。能上一节充满激情的课,是许多语文老师的追求,但如何去激情,如何才能让情感成为课堂中一曲动听的旋律,又是许多语文老师感到困扰的问题。笔者通过观摩名师上课,并结合自己的一些感受,概括出以下一些策略,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教师动情情始生



要想感动学生,教师首先自己要是一位动情之人,能够对每篇课文“情深似海”,能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和作者交流。能够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带着自己的切身感受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引起共鸣。教师最好是“性情中人”,是“多情善感”的人,能善于“抒情”,学会“煽情”,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



在课堂上,教师的感情大多表现在动情的导语上,如王崧舟老师在上《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王老师端气凝神,缓缓正言:“同学们,把你写字的手高高举起,咱们一起认认真真地书写‘圆明园的毁灭’”。(师边板书,边逐字解析)──



“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后面这个园,是皇家园林的园(读:圆明园)。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两个强盗(停顿片刻),给毁灭了。(板书“毁灭”,再读)……“圆满无缺”,因为它凝聚了151年的能工巧匠的风雨兼程,凝聚了古往今来的一切奇思逸想;“光明普照”,因为它融会了整整六代皇帝的浩荡皇恩,融会了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建筑明珠。就是这样一个奇迹般的园林,就是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东方神话,却那么悄然又轰然地毁灭在两个强盗之手。”



这一段导语,简朴而充满理性,凝重而饱含激情,为一堂课的展开铺下了慷慨、悲怆的基调,圆明园的情思开始在学生脑中弥漫升腾。



如果充满激情的导语穿插在学生的朗读或者表达中,再配上现代化的影音技术,更会起到一种渲染和铺垫的作用。去年听一位老师执教《给予树》一文时,其中有一个片断印象极深。



师:多么艰难的选择啊,一边是亲爱的妈妈、哥哥和姐姐,一边是一个陌生的小女孩,金吉娅多么想送给哥哥他们精美的圣诞礼物,给他们真诚的圣诞祝福,可小女孩又是多么可怜,她只想得到一个洋娃娃,一个多么微小的愿望。最后金吉娅选择了──



生:给小女孩买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师:金吉娅只好放弃了──



生:给妈妈、哥哥和姐姐买礼物的打算。



师:金吉娅也就失去了一次──



生:向妈妈、哥哥和姐姐表达最真诚的祝福的机会。



师:来让我们深情地读一读这一段金吉娅说的话,体会一下她内心艰难的选择。(背景音乐缓缓响起)



生:(有感情地朗读)



此时,学生在一阵悠扬婉转的乐曲声中放声朗读,使读者,使听者都陶醉其中。



二、品词入境情自悟



朱光潜先生曾就情感思想和语言文字的关系作过如下阐释:“语言的实质就是情感思想的实质,语言的形式也就是情感思想的形式,情感思想和语言本是平行一致的,并无先后内外的关系。”这句话告诉我们,情感是不能靠传授灌输的,而应是学生自发生成,是学生通过和文本对话,品词感悟,从而产生的共鸣。那么如何在与文本对话中激发学生情感呢?“品”和“入”是两个不错的方法,即“品词”、“入境”。



(一)品词



教学片断:



师:周总理这一夜简朴的生活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学们能不能找到具体的词句告诉大家。



生:“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说明原来这房子挺大的,但他却很简朴,只摆放了“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这一点东西。



师:真了不起,找得非常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



师:再读一遍。请大家细细地读,不要放过一个字,你还会有新的发现,不要放过了,知道吗?



生再读。



生:极其简单。



师:告诉大家,为什么是这个词?



生:我觉得因为总理很简朴。



师:你的回答也很“简朴”,能不能再说说理由?



生:因为总理是大人物,待遇都很高,但他只是在房间里放一些和老百姓一样的东西。



师:好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极其简单”后面的话,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简单”之前为什么还要加上一个“极其”呢?来,读吧。



生再读一遍。



品词不同于传统的词语分析。它不是机械的老师问学生答,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地和文本对话;品词也不是随随便便地抓住几个词乱品,因为乱品不仅难以激发情感,反而会流于琐碎,破坏情感。真正的品词,应品“文眼”,也就是品文章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品能反映文章内涵、精神的关键词。《一夜的工作》中的“简朴”就是这样的词,老师引领学生一次次领悟“简朴”,又适时进行诵读,这时,学生不再是毫无感情地漫读,而是发自内心的感叹,情意随着品词迸发而出。



(二)入境



“入境”也就是想象。文章是作者通过文字符号描绘出的一幅幅画面,这一幅幅画面里深藏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如何把符号还原成画面,让学生走进画面,触摸到作者的情感呢?想象就是一个好方法,通过想象,让学生换位体验,使符号还原成一幅又一幅生动的画面,当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便真正走进文章。



教学片断:



师:“遗民泪尽胡尘里”,这里的“胡尘”难道仅仅是金兵马蹄扬起的尘土吗?(播放一段马蹄和哀叫的声音)



师:这是金兵战马啾啾的嘶鸣声,这是金兵嗒嗒的践踏声,你仿佛看到这战马践踏向了哪,践踏向了谁?那是一幅怎样的画?



生:我仿佛看到战马践踏向了一个个村庄,老百姓的财产被洗劫一空。



我仿佛看到战马践踏向了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顿时血肉模糊,孩子哇哇啼哭。



我仿佛看到战马践踏向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她惨死在金兵马蹄下……



“胡尘”二字看似貌不惊人,实则一汪深及千尺的桃花潭水,他写尽了遗民之苦,金兵之罪,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创伤。但如果不加以想象,学生很难体会到如此丰富的信息。教师先播放一段音效,创设战火纷飞,哀声遍野的景象,然后引导学生想象那是怎样的画面。画面出,则情感生,想象远,则情感浓。入情入境,放飞想象,不失为激发学生情感的高招。



三、朗读激情情更浓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小学语文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蕴涵着丰富的色彩,通过读,教师、作者、学生之间的情感可以得到沟通;通过读,学生的情感得到调动和激发;通过读,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和启迪。因此,朗朗书声可以激起课堂浓浓的情意。但朗读不等于傻读,只有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才能让学生把课文的欣赏和感悟用抑扬顿挫的朗读表现出来,使文字的喜怒哀乐形于色、吐于口。



片断一:



师:“南望王师又一年”你可曾知道,这“又一年”已是多少年了吗?诗人陆游写这首诗时,中原已沦陷整整65年了,同学们,65年啊,780个月,23739个日日夜夜啊!



1年过去了(指示诗句)──生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0年过去了──生再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65年过去了──生第三次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片断二:



师:昔日繁华的汴州就这样葬送在这批酒囊饭袋手中。如今,他们仍不知悔改,依然朝朝寻欢,夜夜作乐,再这样下去,锦绣如画的杭州会不会也断送呢?



想到这里,我们怎能不焦急?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想到这里,我们怎能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再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想到这里,我们又怎能不愤慨?我们和诗人一起,指着他们的鼻子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上面两个片断是成功的朗读,执教者主要采用:



(一)引读。学生读得有无感情,读得是否生动,就在于老师引得恰当与否。片断中,将65年分为“1年”、“10年”、“65年”,一下子让学生体会到时间之长,从而自然感受遗民苦盼时间之长,等待之苦。“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又”字也就无需多讲,再如以“焦急”、“担忧”、“愤怒”的心情三问权贵,学生已不仅仅是在朗读,更多的是用心问那些贪图享乐的权贵,一声声焦急、愤怒的质问声从他们的嘴里蹦了出来。



(二)回环往复读。这两个片断都采用“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形式不断读。“西湖歌舞几时休”问了三遍,一遍比一遍愤怒,理解一遍比一遍深刻,更重要的是这种一浪高于一浪的朗读形式,让课堂的情感,螺旋上升,一次浓过一次,使课堂达到高潮。



四、课外拓展情更丰



新课程强调语文的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一篇文章由于篇幅等原因,所传达的信息毕竟有限,这给学生的理解感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使学生情感的激发受到了阻滞。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广开门路,在课文描绘的空白处,学生感悟的难点以及情感汇集的迸发点上适当补充相关信息,使学生的理解水到渠成,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迸发。



我在执教《落花生》一文时,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讨论:(1)我们与父亲对落花生的议论有什么不同?(2)在今天的生活中有没有像落花生这样的人,你能举例介绍一下吗?(3)你喜欢落花生吗?为什么?父亲的话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发?其中第一个问题的设计是侧重于对文本的理解。第二个问题的设计是根据借物喻人文章的特点把物与人联系起来,把理想的人与现实的人联系起来,用学生的生活体验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生活中或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习语文。第三个问题的设计则是把明理与导行联系起来,升华了学生对落花生的情感认识,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如果《落花生》一文还比较好理解的话,一些古诗和描写历史人物的文章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离得较远,语言形象很难得到还原,这就更需要教师把课外资料、课外生活拿来对文本进行补充。如王自文老师教学《古诗两首》时,教师为了让学生体会权贵的荒淫无能,在解释“直把杭州作汴州”时,介绍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当学生看到车水马龙、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一片繁华的汴州时,当学生体会到昔日富庶的都城葬送在权贵手中时,愤怒之情油然而生。



五、结语抒情情更长



课堂教学小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课堂临近结束时,老师抒情的结语往往会把课堂再次带进一个小小的高潮,余音缭绕,不绝于耳。如《荷叶圆圆》一文,有位老师的结语是这样设计的:



“今天,我们学习了《荷叶圆圆》,知道了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荷叶是夏天里一首清凉的小诗,荷叶是阳光下跳动的绿色音符。小水珠喜欢荷叶,小蜻蜓喜欢荷叶,小青蛙喜欢荷叶,小鱼儿喜欢荷叶,小朋友也喜欢荷叶。等到夏天来到的时候,让我们走向大自然,去观察小池中的荷叶、荷花,去观赏夏夜天空中调皮的星星,你会发现:夏天是多么美好,多么有趣!”



诗意的结语给诗意的课堂增色不少,而且学生善于模仿,如果老师课堂上的语言富有诗意,文雅而又规范,那么不仅能激发情感,而且对学生的语言面貌,成长都会产生影响。



结语写话是目前许多老师在用的另外一种抒情方式,写话是学生和作者又一次深入的交流,也是他们对文本精神的深入感悟和表述。如一位老师执教《她是我的朋友》一文结语时的片断:



(一曲轻松舒缓的音乐响起)



师:“她是我的朋友”,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多么朴实的一句话,多么真诚的一句话,此时此刻,你肯定有许多话要说,请用笔写下你最想说的话:



我想对阮恒说:



我想对同学们说:



我想对说:



生开始练习。



课到此时虽已结束,但阮恒的内心世界早和学生的内心世界融合在了一起,一个勇敢的阮恒、富有爱心的阮恒与学生一起,带着对生命的希望,带着对朋友的真爱走向课外。



王崧舟老师说过,“语文脱离了感情,语文就是麻木的、冰冷的、僵死的,语文就失去了生命的底蕴。”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情感的构建,虽然代表不了语文教学的全部,但当我们注重情感时,语文教学就会充满快乐与收获,当我们的课堂流淌着不息的情感时,那么课堂便会无限生动与精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3-7 08:01:00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
柏延霞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读书能力、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而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就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学习。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如何让学生自主参与,进行自主学习的实践,培养他们自主参与、自主学习的意识呢?

一、积极强化学生的“自我有效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自我有效感”就是学生作为一名发现者、探索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自信心的具体表现。“自我有效感”与学习成绩显著相关,也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动机变量。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养,让学生拥有“自我有效感”。

1.要对学生多作肯定性评价。当发现学生的发言偏离了教师备课的答案时,教师应当肯定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即便是完全错了,也要肯定学生积极发言的态度,告诉学生再仔细考虑,听听别人的意见,使学生不会因为回答有误而积极性受挫,而能注意聆听别人的意见,找出自己的不足。

2.要给学生多树立示范性榜样。一般来说,让学生观察同伴成功的作业过程,能够促进观察者的“自我有效感”,当“自我有效感”较低的学生观察到同水平学生成功的作业时,会增强他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同时,对于那些成功的学生来说,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自我有效感”会不断增强。树立示范性榜样的形式很多,如口头表扬、作业展示、作文范读、日记传阅等。3.要多给予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各自的长处,尽可能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如朗读、表演、复述等,便他们在充分展示自己才能时候增强学好语文的信心。

二、善于引导学生自学

1.让学生自主决定预习方式。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需求,指导他们自主选择预习方式。如教《她是我的朋友》一文,我给学生提供了几种方式:(1)“基础型”。即根据导读要求,借助字典正确读准字音,正确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作业型”。按导读、预习、课后思考练习的要求,带着问题边读边想,自读、自找、自练。(3)“自能型”。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自读中提出不懂的问题。这三种预习法,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为学生营建了自由、宽松、深究的学习情境,使之能积极发挥自己的潜能。

2.让学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先教给学生方法,然后指导学生如何依据课文题目、人物言行及重点、重点词语提出问题。如教《倔强的小红军》,我主要引导学生围绕课文题目和人物言行提出问题:小红军到底有多少?为什么说他很倔强?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他为什么要做出赛跑的姿势,真的要等同伴吗?再让学生自己去逐一解决问题,从而为解决课文中的重、难点奠定了基础。

3.让学生自己寻找资料。讲课前,教师可以把寻找有关资料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如教《太阳》时,我要求学生查阅读有关太阳的资料,如太阳到底有多大,温度有多高,离我们有多远,太阳黑子耀斑是怎么回事,它与人类及大地万物的关系怎样。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掌握了很多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4.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让学生自己检测是否完成了学习任务,如字词是否都理解掌握了,能否背诵精彩语段,能否做出课后练习题,学到了什么写作方法等等。从中找出不足,及时予以弥补,学习效果就更好了。

三、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

学生对学习兴趣怎样,有无热情,是决定其学习效果、学习水平的关键。因此,教师要着眼于让学生最大限度地积极参与教学、让每一个学生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在阅读教学中,可着重采用情感陶冶法和动态教学法来达到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目的。

1.情感陶冶法。学习活动,不只是一种认知过程,而且还是伴随着认知过程的情感过程。知识要以情感为媒介发生作用。健康的情感能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地发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师生的情感交流,善于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启发学生将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和注入到学习过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逐渐养成自主参与的意识。

(1)让学生走进课文的情感世界。语文教材中大部分课文出自名家之手,文质兼美,各有其独特的魅力。语文教师善于在课文与学生中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引导学生去挖掘课文的感人之处,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走进课文。这样以知促情,知情交融,必定会促进教与学。例如,我在教《五彩池》时,播放有关五彩池的风景纪实影剧碟,让学生直观感受五彩池池水的瑰丽色彩、水池的奇形怪状。学生看着五彩池的池水不停地奔流。听着那潺潺的水声和讲解员的动听介绍,深切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美妙,体会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描写的生动与形象,学得趣味盎然。

(2)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感情。有些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年代相去甚远,学生很难一下子就进入课文情境,无法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如《倔强的小红军》,写的故事发生在红军长征路上,学生对红军过草地的艰辛缺乏感性认识,自然对文中人物言行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上。为此,讲这篇课文时,我为学生播放了红军长征途中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艰难前行的感人画面,让学生亲眼目睹疲惫的战士累死、饿倒在草地上的惨景,再加上大雨滂沱、狂风怒号,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完全理解了小红军不愿骑陈赓的马、不愿吃他的干粮的原因:小红军倔强不愿拖累战友,正是一个坚强、勇敢形象的体现。这样,学生对小红军的崇敬之情会油然而生。(3)让学生抒发真实的感情。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创设的情感范围,陶冶情操,抒发感情。在教《麻雀》时,我组织学生以四人为一组,进行分角色表演,其中一人解说。当演到猎狗张开大嘴企图吞掉小麻雀时,表演老麻雀的同学一下子从凳子上跳了下来,连扮演猎狗的同学也被吓了一跳。我便及时提问:老麻雀为什么要这么做?你能够理解吗?“因为它是妈妈呀!”“要是我,我也会这么做的!”学生们被老麻雀伟大的母爱深深地感动了。我趁机启发学生结合实际讲讲妈妈对自己的关爱,大家十分激动,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对自己的妈妈更添了一份敬爱。

2.动态教学法。动态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创设动态情景,激活学生思维,使之在亲自参与中感受乐趣。

(1)让学生参与实物演示,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如教《田忌赛马》,我未过多地分析、讲解,而让学生根据课文演示一下双方战马的对阵图,既使学生理解了田忌的马为何能取胜的原因,又理解了孙膑用计的高妙之处。

(2)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在“自导自演”中深化理解课文内容。如教《麻雀》时,通过学生自导自演,展现了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感人场景。同学演得到位,大家看得仔细,感受到了那种“强大的力量”──伟大的母爱。

(3)给学生布置“弹性作业”,让学生在轻松自信中提高。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我尝试设计“弹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作答,以解决“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问题。如教《峨眉道上》时,我要求基础好的学生用“如果没有……没有……没有……没有……就没有……”写一段话,而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只用“如果……就……”写一句话就可以了,这样,就能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到参与之趣,成功之乐。

四、精心设问,引起学生自主参与的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无疑是唤起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的一条有效途径。那么怎样恰当地设计问题呢?

1.围绕课文题目,设计富有吸引力的问题。课文题目是一篇课文内容的高度浓缩,是文章的眼睛。有的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则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围绕题目设计几个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可激发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探究欲望。如教《蝙蝠和雷达》,我问:你们知道蝙蝠是靠什么飞行的吗?雷达又是怎么工作的?蝙蝠和雷达之间有联系吗?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便认真阅读课文,寻找正确答案了。

2.抓住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学习一篇课文,如果设计的问题过多,缺乏针对性,不仅费时低效,而且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锻炼。所以,应该抓住每篇课文的重点,设计有启发性。有思维价值和思维容量的问题。如《麻雀》一文,在写到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掩护小麻雀的情景时有这样一句话:“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下来。”我设计的问题是:“强大的力量”指什么?它不飞下来行吗?学生纷纷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体会到了伟大的母爱,同时也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3.抓住关键,设计富有想象力的问题。教师应抓住课文中那些含义深刻、表达精练的关键词句,设计出富有想象力的问题,这既可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体会,又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如教《倔强的小红军》一课,讲到描写小红军外貌时的一句话:“脚上穿着一双破草鞋。”我提问:你能想象小红军是怎样穿着这双草鞋走过的吗?讲到陈赓看到“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时,我问:你能说出小鬼手里的这块骨头是从哪里来的吗?骨头上的牙印是怎么留下来的呢?这些富有想象力的问题,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总之,要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必须重视学生的目主参与。教师应精心设计教法、设计问题,精心指点,引导学生自学、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指导学生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从而较好地培养其读书能力、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3-7 08:01:00 | 只看该作者
指导学生作文培养创新能力
四川南充五星小学 程晓霞
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当小学生拿起自己稚嫩的笔,运用自己淳朴的语言,叙写自己的所见、所为、所感、所想时,就是对自己观察、想象、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的创造性尝试。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作文教学的优势,努力引导学生,鼓励他们在锻炼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发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发挥自己的创新作用。

一、释放压力,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是什么?这一概念给初学写作的小学生以很大的压力。许多孩子有很好的观察、想象力,也有很不错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他们可以象讲故事一样,把自己的所见、所为、所感、所想都讲出来,而且会讲得有声有色,常常令大人望尘莫及。但是,如果让他们把自己所讲的写出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文章”一词对他们有着很强的神秘感,他们对自己能写出文章更觉得是天方夜谭。这样的情形,在我们小的时候以及今天面对一些新事物时,也会常常遇到。一种认知的隔膜,常常让学生与我们一样,裹足不前。因此教小学生写作文,首先必须推开这扇天窗之门,解除学生对作文本身的神秘感,找到对作文的正确感觉,让他们主动走进人类观察、想象、表达的大花园,置身其中,体会、发展。国外一些儿童教师的做法也许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在儿童入园的第一天,让孩子介绍自己,教师把孩子的话写下来,再装上封皮,告诉孩子,这就是你写的第一本书……他们使孩子明白,原来写作就是这么简单。

在帮学生释放压力后,我们应该让学生审视现实生活,发掘自己身边丰富的写作素材。我们的学生就象温室中的花朵,与自然、与周围的环境隔离了。他们缺乏亲身体验的切肤感,缺少用心体验的真切感,更缺少发现好的素材的敏锐感。这就使得他们的作文像无源之水、无水之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同时积累写作素材。如在指导“我们的校园”这篇作文时,我先让学生制作校园的模型,并请他们当小导游介绍校园,学生都能积极准备,兴趣盎然。在此基础上,再让他们写出文章。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觉得原来作文并不难。

二、提前练习,拓展思维空间

长期以来,学生作文往往具有一定的依赖心理。他们像嗷嗷待哺的小燕子,等着老师把东西嚼好了喂到他们的嘴里。但他们从未想过,拾人牙慧将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当今时代不再需要只会接受死知识的人。试想,如果长此以往,他们怎么面对社会的竞争,时代的挑战。因此,在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提前练习,写自己所见、所感,不要被一些条条框框所限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提前练习,不仅打消了学生的依赖心理,使他们能积极动脑思考,而且有利用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以便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效率,使教学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如在指导“喜看社区变化大”时,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家长的讲述,社区负责人的介绍,经过细心的对比,发现了许多的写作素材。写出了“我们家的变化”“奶奶变了”“街头书报亭”“IC电话”“如今垃圾也有家”等优秀的作文。经过提前调查,提前练习,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使作文内容更加丰富,更加新颖。

三、课堂讨论,提高表达能力

作文写出来了,但大部分学生的作文还只是骨架,没有血肉。有些纯粹是为了应付老师检查而草草了事。利用学生自尊心强,乐于表现的特点,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展开讨论。首先我将学生分为四人小组,组内的每个成员都要阅读自己的文章,要求声音洪亮,读得准确、流利。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在读文时,他们自己也能发现自己的一些不足,同时更有利于他们吸取别人的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次基础上,每组推选一名成员到全班同学面前阅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以达到广泛交流的目的。当然,作为教师,应充分准备,适时引导,及时总结,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的作文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四、反复修改,不断取得进步

贾岛作诗,“推敲”成为典故;欧阳修快马追字,被人们视为美谈。著名诗人、文学家尚且如此,我们更应正视自己的文章,认真修改,不说成为传世佳作,也应用字正确,语句通顺吧。

在经过课堂讨论后,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存在的问题已有了初步了解,这时,我就重点指导个别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其余学生靠自己的认识修改自己的文章,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我家的星期天”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不同、表现的不同,分清主次,确定详写对象。在写主要人物时,我帮助学生回忆当时的情景,这个人物当时的动作、表情、语言、神态以及可能有的内心活动。在我的指导下,学生反复修改,不仅在作文中恰当地运用了词语,还在自己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了合理的想象,使文章读起来亲切感人而又不乏幽默。

总之,作文教学是对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考验,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外在表现。我们学生的作文,只要能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写出了一点新意,就是创新精神的表现,就应该加以肯定、鼓励。让我们精心准备,细心指导,发挥作文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3-7 08:02:00 | 只看该作者
方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及体会
长庆物探子校 郝宝琦
摘要

合作学习是一种适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的新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初步自学能力和快乐学习的方法,注意培养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合作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的独立读书、独立思考,需要老师长期的训练,教给合作学习的方法,提供学习讨论的空间。将班中学生按好、中、中、差四人分成学习小组,成为“方”组,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要注意培养方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对教师而言,问的问题要稍有难度,须几个学生共同讨论方能解答,否则讨论将流于形式。方组合作学习和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要注意加强和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合作的能力。2.要注意加强科学引导。3.要注意加强反馈性。4.要注意创新意识的培养。

主题词 合作学习 教学 学习方式 方组

小学五年级学生已有基本的语言阅读能力和语言判断能力,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应注意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初步自学能力和快乐学习的方法,注意培养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合作学习是一种适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的很好的学习方式,可以进一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学习中学生获得的不应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合作的快乐和学习的方法。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敢于放手,而现在很多老师看来,合作学习无非就是上课时同学之间讨论一下就行了,这是不对的。合作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的独立读书,独立思考。只有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合作学习才有意义。

只有需要才会有兴趣,我们不妨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设计中,学生是否有合作的需要呢,只有从根本上去努力才能让学生学会合作,喜欢合作,善于合作!

这需要老师长期的训练,教给合作学习的方法,提供学习讨论的空间。孩子从小就喜欢问“为什么”,因此要想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首先要考虑的是时机的问题。在学生心中真正有“疑”时组织讨论,在讨论中巧妙点拨会让引发学生探讨的兴趣,从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我们班是一个只有21人的小班,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班中在一定时期也会自然形成好、中、差三类学生,我将班中21名学生按好、中、中、差四人分成学习小组(一组五人),成为“方”组,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试了几次,我觉得,对学生而言,要注意培养方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对教师而言,问的问题要稍有难度,须几个学生共同讨论方能解答,否则讨论将流于形式。

另外,可按顺序给方组排座位号,便于学习和讨论。我要引导每个学生在主动学习和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向对方学习,向优秀学生学习。在交往中碰撞,在争论中启发。但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调动?如何创设讨论的机会?怎样评价学习方组共同答题的效果。如何使最大多数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全身心投入,而不是极少数的学生参与。才是真正意义的合作学习的目的。

而通常我们说“教师要敢于放手”,但难点却恰恰在此,放了如何收,自主到哪一层,合作机制和合作的热情该如何引导,探究的方向该如何选定,我在实施过程当中确实有很大的难度,教师都需要费一番探索。

这需要老师长期的训练,教给合作学习的方法,提供学习讨论空间,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真正的合作学习能力不能靠训练而应该靠磨练。教师应该设计合作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一种情景,一种环境里学会合作。这个过程必须有学生的完全投入,情感、态度都应该是端正的。在过程中经历合作,在过程中学习。

方组合作学习和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加强和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合作的能力。方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人际交往互动、情感交流、思维碰撞、信息沟通、资源共享的过程,交往是活动的支撑系统。学生自主活动与人际合作活动需要相互支持,人际合作性交往确保了学生自主性活动的突现。因此,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人际交往课堂氛围。教师要促使学生在方组内充分与同学交流,与其他组成员交流,也可以与教师交流。多层次的交流活动,使学生能摆脱教师这一权威的束缚,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

  2.要注意加强科学引导。方组合作学习这是一种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并没有忽视教师的主导性,这中间要求教师能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思维,要教师"导"的科学,"导"的及时。

3.要注意加强反馈性。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它必须通过信息反馈,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与调节。同样的,方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通过汇报反馈和巡回观察发现出来的问题,及时点拨或引导方组讨论或引导全班一起探索研究来解决问题。

4.要注意创新意识的培养。课堂教学改革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组织学生研究讨论时应激励学生去发现和探索一些有创建的解题方法。  

郝宝琦 女 1974年1月生,1994年7月毕业于宁夏大学中文系,大专学历,现在宁夏吴忠市九公里长庆物探子校工作,任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师,班主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0 02: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