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1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道德与法治八年上册2.2《合理利用网络》同步试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7-31 08:36: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合理利用网络
一、单项选择题

1.聚焦文明理性发帖、防范网络暴力、识别网络谣言、举报有害信息、提升网络媒介素养和公德意识等内容,改善跟帖评论生态,形成人人争做“中国好网民”的良好评论氛围。要做一个合格的“中国好网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坚持理性发言,不信谣、不传谣,保持冷静和克制,抵制、举报有害信息

B.坚持言论自由,不需要监管网络发言

C.对一些事和人,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公民应该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不得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

2.近年来,利用网络对青少年实施诱拐、欺诈等案件时有发生。为避免此类侵害,我们应该  (    )

①提高警惕,安全上网  ②抵制诱惑,拒绝上网

③谨慎交友,防止上当  ④保护隐私,避免泄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据权威机构调查,在某省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当中,有近50%的未成年犯存在网络依赖问题,有60%多的未成年犯受到过网络、手机等不良信息的影响。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①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②要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

③网络给青少年带来了许多问题,我们要远离网络

④我们上网要遵守道德,更要遵守法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网络聊天已成为现代人交友的一种新时尚,很多人通过网络聊天开阔了视野、增进了友谊,但2016年6月东莞市民罗先生的14岁儿子小文却掉进了网络聊天的陷阱,结果被骗了19000多元。下列关于青少年在网络交往中的做法错误的有(     )

①以诚相待,尽量满足网友的所有要求

②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学会谨慎交友

③只要远离网络就不会上当受骗了

④提供个人虚假信息,做到自我保护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5.“双击鼠标启窗口,信息海洋好神奇,查资料,联友谊,赏音乐,通信息,一叶轻舟万山过,网络魅力谁能敌!有激流,有险滩,暗礁陷阱起波澜。不良信息散迷雾,低俗之风讨人嫌。偌大一张互联网,让我欢喜让我烦。”这段快板书想告诉我们(    )

①互联网拓宽了我们的交往渠道  ②“朋友圈”中的信息可以直接转发出去  ③抵制不良诱惑,微信交友要慎重  ④网络是把双刃剑,要通过互联网结交良朋益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目前网络给我们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但同时互联网给中学生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如网络诈骗、色情广告等。为此,作为未成年学生应该    (     )

A.学会避开诱因,坚决不上网   

B.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远离网络

C.定时上网,只要能看的就行   

D.文明上网,不阅览不良网页

当前,网络谣言已经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隐患。据此回答7-8题。

7.防止网络谣言  (    )

①政府部门应依法严惩网络谣言制造者

②各大网站关闭所有网页和微博

③广大网民自觉抵制与举报网络谣言

④网吧要监控网民,不让他们自由发表言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杨某在未经核实信息真伪的情况下,通过微信群传播“雄安第一跳”不实图文消息,引发网民传播,被保定莲池区分局依据相关法律对其行政拘留10日。该案例警示每个公民 (    )

①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②要牢记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③网站不能追逐自身的商业利益

④不能抱着“匿名化”的心态,利用媒体为所欲为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9.材料一  《青少年网络安全与新媒介素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有57.8%的青少年选择微信作为与朋友沟通的媒介,有41%的会把网上没见过面的陌生人加入自己的朋友圈,有59.4%的会在朋友圈里晒自己、家人或朋友的照片。高达69.6%的青少年相信微博、微信朋友圈里大部分信息来源的可靠性。甚至很多青少年相信诸如不转发信息就代表没爱心、不孝顺,不转发信息,家人将会如何等诅咒式的理由,就随意转发了。

材料二  近年来,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违法犯罪频发,不法分子通过一些违法违规网络服务平台,传播获取钓鱼木马、个人真实身份和账号信息,利用网络改号电话、短信群发器等大肆实施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此,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决定从2016年5月初开始集中开展涉网络诈骗等多发性犯罪网络服务平台专项整治。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青少年应该如何作出正确选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0.近日,网传一段“肉松由棉花制成”的视频,给涉事蛋糕店造成了不良影响和巨大损失。公安局侦测通报,两名六旬老太王某和黄某,因编造并发布该视频,被行政拘留五日。

请对上述材料辨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7-31 08:36:43 | 只看该作者
参考答案
1.B解析: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我们在行使言论自由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B项错误,入选。

2.C解析: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我们在进行网络交往时要提高警惕,学会自我保护,拒绝上网的做法错误,排除②,选C项。

3.A解析:网络有利也有弊,我们要增强抗诱惑能力,遵守网络道德。对待网络不能因噎废食,应该用其所长,避其所短,③中“远离网络”的做法是错误的,排除,选A项。

4.B解析:本题考查对网络交往的认识。青少年在网络交往中应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学会谨慎交友,②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网络交往应该以诚相待,但不是要满足网友的所有要求,①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网络是把双刃剑,不能远离网络,③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网络交往应该以诚相待,自我保护也不应该提供个人虚假信息,④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项。

5.D解析:本题考查对网络的认识。题文中的这段快板书想告诉我们互联网拓宽了我们的交往渠道;抵制不良诱惑,微信交友要慎重;网络是把双刃剑,要通过互联网结交良朋益友。①③④符合题意;“朋友圈”中的信息良莠不齐,我们应该有选择性地转发,②说法错误。故选D项。

6.D解析:本题考查拒绝不良诱惑,文明上网。网络是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所以,未成年学生应该文明上网,不阅览不良网页。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说法错误,排除。故选D项。

7.B解析:本题考查防止网络谣言。由教材可知,防止网络谣言,政府部门应依法严惩网络谣言制造者,广大网民自觉抵制与举报网络谣言。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太绝对,错误,排除;网民可以正确行使言论自由权,④错误,排除。故选B项。

8.C解析: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和正确行使权利的认识。分析题目可知,杨某在未经核实信息真伪的情况下,通过微信群传播“雄安第一跳”不实图文消息,引发网民传播,被保定莲池区分局依据相关法律对其行政拘留10日。该案例警示每个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不能抱着“匿名化”的心态,利用媒体为所欲为,要牢记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①②④符合题意;网站可以在合法的范围内追求自身的商业利益,③错误,排除。故选C项。

9.答案:(l)材料一反映了青少年使用微信比较普遍,但缺乏安全意识和信息甄别能力。

(2)①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必要的网络安全知识,做到安全上网。②提高媒介素养,提高甄别网上信息的能力,拒绝不良诱惑。③增强社会责任感,遵守网络道德与法律,学会理性通过互联网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懂得维权的方式和途径,用法律手段维权。

解析:第(1)问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和辨别分析能力。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少年使用微信比较普遍,但缺乏安全意识和信息甄别能力。第(2)问属于开放性设问。围绕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媒介素养等知识,言之有理即可。

10.答案:(1)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员,每一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承担自己行为的法律责任。

(2)食品安全需要全社会关注,通过网络媒体监督食品安全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也是公民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体现。但在具体行使权利时,公民不能违法编造、制造、散布、传播谣言。

(3)我国已进入大数据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同社会生活一样,不存在“法外之地”,任何违法犯罪,编造、制造、散布、传播谣言的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4)王某和黄某虽然六旬,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年龄而成为特殊公民,逃避和免除惩罚。依法行使职权、打击违法犯罪是我国公安司法机关的职责。

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分析题,借助材料考查了对自己负责、遵守网络规则、树立法治观念、正确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等内容,需紧扣题意、结合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18: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