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比 拟
在一些作品中,小鸟会说话,鱼儿会跳舞,小溪也能唱起欢乐的歌……这曾经激发起我们多少美妙的幻想。这种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就是比拟的一种,我们称之为拟人。还有一种比拟,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我们称之为拟物。例如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老舍《济南的冬天》)
(2)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
(3)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鲁迅《“公理”之所在》)
句(1)中“小山”会低声说话,用的是拟人。句(2)把宏儿写成小鸟儿,能飞”,句(3)把“公理”写成商品,值“钱”,用的是拟物。
恰当运用比拟,不仅能让读者对所描绘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12
比 喻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朱自清《春》)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朱自清《春》)
读到这样的句子,你一定会想:写得太生动了,给人的印象真鲜明!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是因为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像前面这类比喻,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和喻体(用来做比喻的事物)之间用“像”“好像”“仿佛”“如同”“……似的”等比喻词连接,是明喻。还有一种是暗喻,本体和喻体之间用“是”“就是”“变成”“成为”“等于”等词语,或者用破折号来连接。例如:
(1)理想是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流沙河《理想》)
(2)在此刻,长街静穆,万民伫立/一颗心——一片翻腾的大海/一双眼一一一道冲决的大堤。(李英《一月的哀思》)
此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比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是借喻。例如
秋风阵阵地吹,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叶圣陶《三棵银杏树》)
别着急,还有隐藏的知识点等你来看哟!
听说初中的古诗真的很难!绝句、律诗,傻傻分不清楚~
古诗究竟有几类?
《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古诗又称古体诗、古风,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大讲平仄,用韵较为自由。大致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与近体诗相对,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
绝句、律诗都属近体诗,产生较晚,起源于南朝,至唐初成熟,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
【律诗】律诗一般为八句,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一般押平声韵且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例如:
次北固山下(五言律诗)
唐 王湾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绝句】绝句一般只有四句,所以字数只有律诗的一半,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七言绝句)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