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用数学》是要求学生能根据8、9的加减法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最大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而能否提出问题考察的就是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了,这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有一定难度的,对此我也是心有忧虑。
上课开始,我先在黑板上出示了两道看图列式的习题,一方面考察学生前段时间的学习情况,一方面为后面的探究新知做下铺垫。在列式之前我先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图片的意思,理解该用哪种方法解决问题并能说出为什么。
在教学中,因为没有多媒体设备,不能将主题图展现在学生面前,难免让课堂失去了些生动,这就要求我的语言必须更加灵活、幽默,才能更好的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根据课本主题图,我带领学生“游历”了美丽的大森林,认真观察图片,根据图片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而题目中往往只明显出现一个条件和问题,另一个条件就需要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体验一个数学问题提出、解决的过程。这方面是本节课的重点之处,也是最难教的地方,因为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缺乏知识的积累,对数学知识中的条件和问题不是能够很好的理解。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是本节课的关键和重点。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习惯直接说出答案,对于加法和减法的深层含义并不理解,对于问题的提出也是不能够准确的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例如:草地上有9只小鹿,跑了3只。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还剩下几只小鹿?而学生们则是直接喊出:还剩下6只小鹿。对于问题和答案不能正确的区分开来。
在列算式的时候也出现了一种很不好的现象,由于学生习惯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在列算式时往往让思路发生偏差,还说“小鹿”这个例子,许多学生的算式是:3+6=9。6本来是所求答案,结果学生却当成了已知条件直接利用。
其实这些问题在之前我也是考虑到的,为了避免这些现象,在提问题时我先是引导学生找出图中已知信息,而对于问题的提出我事先做了一个例子示范给学生,并带他们区分“问题”和“答案”的表达方式,实际结果虽收效甚微,但我想若长期锻炼下去,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能够取得进步的。而对于列算式这方面,我引导孩子要先判断选用哪种方法解决问题,然后边说图片的意思边列算式,知道应该用图中给出的数字列算式。经过反复强调、练习,慢慢纠正了学生们的错误习惯。
关于这节课,虽没能达到特别理想的效果,但还是起到了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只需更多的耐心、逐渐的引导和慢慢的培养,终会有收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