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委心声 | 夏津县小学语文教学能手说课评选小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6-8 08:57: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期两天的小学语文教学能手说课比赛已落下帷幕,我们评委一行七人认真听取了每位老师的说课,最真切的一个感受,那就是几多欣喜几多思考。

先交流一下我们的欣喜:

我们能看到有少部分老师对部编教材把握得非常到位,而且能够将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老师们在说课的过程中,几乎都关注到了新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方式的转变,都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老师们对说课流程把握得也很到位。

老师们在语文教学中都能关注到以读代讲,都知晓老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

说课老师的精神风貌值得点赞,个人素质也非常好。老师们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但我更想说说我们由老师们的说课引发的思考。

一、我们需要把握“教什么”在先还是“怎么教”在先。现在老师们的语文教学的一大问题是混淆了“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什么是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就是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要素。什么是“教材内容”?教材内容就是指传递课程内容的凭借。简单地说,课程内容是指“教什么”,因此我们要准确确定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教材、编者——把握方向;了解学生——明确起点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就是我们要到达的驿站,是我们要去的地方。用马杰的话说,“假如你对要去的目的地不清楚的话,那么你很可能会抵达另一个地点,而不知道自己走错了目的地。”因此,教学目标支配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教材内容是指“用什么来教”。因此,教什么要放在第一位。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怎样才能真正体现。主体性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也是许多教师所努力追求的目标。它强调“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关注每个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个性发展”。传统的学生观,正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导致教学过程中“满堂灌”的现象,直接导致学生的片面发展,个性不明显。因此,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乃是当务之急。新课程改革使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日渐受到重视。然而,热闹的课改背后也存在很多弊端,如: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不太规范。“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这样的学习方式只是一种装饰,并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因此,要想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教师必须发挥教育机智,让课堂教学“鲜活”起来。“鲜活”起来,即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有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学生兴趣以及探索创新的思维,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属于学生的天地。

还可以用学开车来比喻我们的教学。语文教师的定位应该是坐在副驾驶座上当“陪驾”,而不应坐在驾驶座上当“司机”,应该让学生坐在驾驶座上学习开车——这才是语文教学中师生的正确定位。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学习是学生自我构建的活动,任何人无法包办代替。要培养学生熟练的语文能力,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而在于学生自己的“读”“作”实践,学生只有在主动参与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才能习得语文能力。所以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三、区分“教语文”和“教课文”。尽管语文教师都认同语文课应该是“用课文来教(学)语文”,但是不可否认,“教课文”却是当下语文课堂中的一种常态。教语文教的是语文课程,教课文教的是课文本身,举个例子:用《太阳》这篇课文来教说明文的阅读方法,目标指向阅读的方法、策略,很明显,这是语文课程内容是教语文;用《太阳》这篇课文让学生认识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很明显,这是教材内容,是在教课文。当下很多老师是把语文教材内容当成了语文课程内容,所以语文课上完,学生留下的多是教材内容的痕迹,而不是语文课程内容的痕迹。

四、不仅要教过更要学会。一篇课文可以选择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很多,一些“基础性”教学内容每篇课文都需要落实,比如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课文朗读等等,无论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务必将这些基础性教学内容的落实放在首要位置,作为一堂课教学的“保底工程”。中高年级课文教学除了落实这些基础性教学内容,还需要新授一些其他的语文知识和阅读写作方法,进行必要的语文技能练习,我们将这些新授内容可以称为“发展性”教学内容。现在语文课上教师想教的发展性教学内容往往太多、太散,许多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发现的有价值的东西都不肯舍弃,什么都想教,结果每个知识点教学都是蜻蜓点水,什么都没有教会。语文课不应该追求教师“教过”,而是应该追求学生“学会”。其实小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都是有限的,教学一篇课文除去必须落实的基础性教学内容之外,所剩时间不会太多,因此“发展性”教学内容必须集中,明确。教师必须学会舍弃,明白“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道理。所以我们才倡导一课一得。这也引出了我们的下一个话题。

五、区分文本的原生价值、教材价值、教学价值。如果将教材文本的原生价值、教材价值和教学价值作一番梳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将文本的原生价值当作教学价值的教学误区,还可以有效避免将单元内所有篇目上成面目相似的“同质课”。

关于文本的原生价值,王荣生老师有过论述:“它们(文本)在进入教材之前,仅仅是作为信息交流的载体,或者是传达一种事实的信息,或者是传达一种思想情感的信息,是作为一种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的。这些文本作为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的信息价值,称之为‘原生价值’。

文本的教材价值,是根据教材编者在国家育人方针政策和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根据课程设置的需要和学生心智接受能力的实际,创造性地将社会文本的原生价值中的部分价值保留和增值,这些被保留、被增值的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的价值就是文本的教材价值。

文本的原生价值是教学价值的源头活水,教材价值是教学价值的重要参考,三者既有重合又有疏离,这说明三者之间是既统一又对立的关系,而其中的“疏离”恰恰就是语文学科的特质所在。

文本的教学价值的建构来自于对于文本解读、课程标准、学生学情三者的综合考量。以文本为基础,以课标为基准,以学情为依据。特别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教材价值中发掘、提取核心的教学价值,在切实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还要兼顾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品质。而教材文本核心教学价值提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疑是“这一班”乃至“这一个”学生的学情。

文本的教学价值始终要关注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文本的教学价值还要结合“这一单元”的目标,与其他的文本学习,形成系列、序列,形成具有连续性的课程动作。文本的教学价值还要充分依据学情,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内容选择。所以我们才说,同一篇文本放在不同的年级,它承载的教学价值不同。所以才说教材只是个凭借。

六、根据部编教材的特点用好部编教材。中国的三次课程改革,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温儒敏专家曾说:这些年的课改为了防止应试式的反复操练,提出语法修辞和语文知识的教学不要体系化,要“随文学习”。这个出发点是好的。问题是,如今的语文教学又出现另一趋向,就是知识体系被弱化。很多老师不敢理直气壮地讲语文知识,不敢放手设置基本能力的训练,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不突出,也不成系列。结果教学梯度被打乱,必要的语文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得不到落实。有时课上得满天飞,可就是没有把得住的“干货”。针对这种偏向,部编本语文教材做了一些改进。一是每个年级和各个单元的课程内容目标力图更清晰,教学的要点也更清晰,要让一线老师备课时了解应当有哪些 “干货”,做到“一课一得”。

部编语文教材已经在努力重建中小学的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系,这是“隐在”的体系,不是“显在”的,不刻意强调体系化,还是要防止过度的操练。老师们了解这一点,教学中就要胸有成竹,知道每一年级的语文学习大致达到什么要求,通过哪些线索去逐步实现,每一单元甚至每一课的知识点、能力点在哪里,等等。教学实施中不去追求“体系化”,但还是要有体系的。

怎么去掌握新教材的知识体系。又怎么在教学中落实那些知识点和能力点呢?温儒敏专家建议一是参照教师用书。教师用书会有知识点、训练点的提示。二是看单元导语。每个单元都会提出教学的要点。三是研究思考题和各个栏目的要求。思考题往往体现对知识点或语文能力训练的要求。

七、老师们的字还要进一步练习。要知道写字如同做人一样,一笔一画都得踏踏实实,更何况小学阶段我们的教育教学做的是奠基工程,我们一笔一画的书写,不仅印在孩子的脑海中,而且刻在了孩子的心灵上,我建议老师们要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先从提高自己的字开始,练字虽然不是一日之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长期练习,就会从量变到质变。练字,它能使我们静下心来,沉下心来。所以我建议所有的老师,特别是教低段的老师更要把练字作为必修课程。

教师要非常重视笔画的教学,还强调正面引导的作用,第一印象要正确深刻,可以减少学生以后出现毛病。在教学中还应做到“三结合”:

1.“眼看”与“手写”结合,重视观察过程。

眼力的高低往往决定写字的优劣,所以教学生写字不能忽视“看”这一活动,如果只孤立地强调“写”,就违反了写字学习的规律。

(1)学会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2)学会对比观察,能自己区分形近字的细微差别

(3)仔细观察教师的范写

(4)仔细观察同学的书写,学会评价。

2.“脑思”与“手写”结合,重视思维过程

3.“口说”与“手写”结合,重视表达过程

八、语文阅读教学要从重理解走向重表达。当下我们语文老师们比较关注的是理解体会。理解固然是运用的前提和基础,但能理解和会运用绝不能画等号。教师制定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不能仅仅满足于理解体会,还应抓住课文中最有特点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学会迁移运用。学习课文表达方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一种是练习表达方法的实践运用。所以,我们要转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05: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