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断雕琢,直至完美-《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6-3 11:4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草船借箭》改编自《三国演义》孙刘联合抗曹的一则故事。它为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奠定了基础,成为赤壁之战大故事背景中的一支小插曲。故事围绕周瑜嫉恨诸葛亮卓而不群的才智,并以造箭为由对其加害而展开的。整篇文章可以说是情节曲折,扣人心弦,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文章教学重点是:通过“草船借箭”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明晰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而教学的难点是如何通过草船借箭领悟人物的性格特点。

讲课之初,我先让学生深读课题,进而围绕“借”字提出了诸如:为什么借箭?怎样借箭?结果如何?等问题。通过对课题的质疑使学生明确了学习课文的方向和重心。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便抛出了第一个问题:草船借箭的原因是什么?有说是用来攻打曹军的;有说是周瑜因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想以此为借口加害诸葛亮。针对两种答案的提出,我又耐心地让学生结合课文力陈各自理由,最终学生以周瑜限期造箭的苛刻、吩咐军匠拖延时间、造船用的材料不给准备齐全,屡次用公事、军情紧急等字眼“逼迫”诸葛亮最终落入自己的圈套等表征,一致赞同第二个观点。即:“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围绕“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对周瑜和诸葛亮两大人物性格特点加以品评,并通过角色演读使人物形象在学生内心得以深化和确认,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为了使学生更为清楚地洞悉借箭的前因后果,使诸葛亮的卓越才能达至极致的神机妙算更为凸显,我大胆地摒弃了泛泛的以文索文式的讲述,而是以“结尾告知,题眼设疑”的方法,先把故事的结尾告知于学生,然后学生在洞悉文本的基础上,以鲁肃之口把孔明之神机汇报于周大都督(有老师来饰演)。在情景演绎中,我尽量引导学生避开生硬的追问,而是融借箭之神机于情景对话之中,不留授课痕迹。这种情景演述的方式使学生参与到了故事中来,以情景体验的方式,达到了书我交柔、人我两忘的效果。这样学生对人物的体认就来得更为直接、深刻。

当然,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也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可能有人会问你是如何将文中的四个人物特征渗透给学生的。其实在借箭原因这一环节中学生早已对诸葛亮和周瑜性格特征了然于心了。剩下的重心便是对曹操、鲁肃这两个侧面人物形象的分析。这个问题我同样放在了“结尾告知,题眼设疑”这一环节上加以解决。如:当学生告知诸葛孔明让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而自己却乐得仓中饮酒取乐时,我便切齿愤恨地说:“诸葛小儿也太了解曹操了,曹操是一个——”问到此处我便戛然而止,期待着学生的应和,会心的学生很快做出回应——做事谨慎,生性多疑之人。

同样在对鲁肃的分析中,我也让他融于情景之中。如当鲁肃汇报结束时,我这位大都督气愤且啧啧地追问:“为何借箭前没有及时告我?”生则以鲁肃的身份说:“我一心想着抗曹,怕影响造箭的如期完成,所以就答应他不告诉你。”听完学生的亲述后,我更为恼怒地说:“他也太了解你了,你真是个——”生则随即说出:生性耿直、值得信赖,处处以大局为重等特点。

通过这篇课文的讲解,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一个更为清醒的认识——语文课不是简单的发问与应答,也不是单纯地脱离语文初衷的作秀与表演,更不是教师一厢情愿的知识灌输。

语文课是一门艺术,一门活生生的教育艺术。它的活存在于每篇充满血肉的文本中,这就需要我们为师的用机动、多变的教法来对待,对待不同的文本,不同的情节,不同的文字风格。在授课中我们要尽可能多地不留教学痕迹,细心些,再细心些。就像是对待一尊雕刻华美的佛像,不断雕琢,直至完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04: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