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1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0中考道德与法治核心知识点总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5-19 07:35: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2、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有制所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3、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4、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5、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6、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7、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要求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8、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9、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0、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11、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13、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14、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15、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16、我国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17、最大的实际(最基本的国情、总依据):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

19、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

20、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

2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2、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3、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24、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25、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6、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新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7、依法治国方略的核心:依宪治国。

28、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29、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30、政府工作的宗旨和准则: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31、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2、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33、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35、针对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国情,国家制定了怎样的基本国策、发展战略和发展理念?

(1)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2)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3)发展理念:绿色。

36、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治制度各是什么?

(1)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7、“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38、我国现在的小康是总体小康: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9、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40、中国梦的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5-19 07:36:34 | 只看该作者
42、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43、“五位一体”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44、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45、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6、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

47、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2 06: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