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儿童心理学》学习感悟 ——学习强国,研修心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21 09:14: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儿童的所有活动都是他整体生活和整体人格的外显,不了解行为中隐含的生活背景就无法理解他所做的事,这种现象称为人格的统一性。忽视人格的统一性,将某一特定的表达孤立起来,是非常不妥但普遍存在的。

    例如,如果一儿童经常犯同一错误,教师或家长就会先入为主地认为他是屡教不改。如果这个儿童在其他方面表现良好,那么,人们通常会因为这种总体的好印象而不会那么严厉地惩罚他。但是,这两种情况都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源,即没有在全面理解儿童人格统一性的基础上来探讨这种错误是怎样产生的。因此我们就无法真正了解儿童犯错的真正原因。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了解个体某一行为所表达的意义的前提是,我们要有某种方法认识他的整体人格。这个方法不是要描述他做了什么或者如何去做,而是要理解他在面临任务时所采取的态度。书中举例一个小男孩变的懒惰暴力的真正原因是妹妹的出生使他失去了家人的关注,他试图通过这种无礼的行为引起注意。
    儿童错误的行为根源于错误的目标(通常早至2-3岁就开始了),错误的目标又缘于错误的判断。因此,儿童对事物的个体性的理解决定着他的成长。这并不取决于客观的事情或者情况(比如另外一个孩子的出生),而取决于儿童看待和判断事实或情景的方式。以这样的方式去分析上例中小男孩犯的根本性错误应该是,他总想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只有当儿童面临毫无准备、又没有人指导的情况(妹妹的出生占据了他在家庭中的位置)下,只有他独自挣扎着去应付的时候,这种恶劣的行为才会出现。
    类似的情况发生在刚入学的孩子身上:老师无法像父母一样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他自己身上,孩子会通过惹怒老师的方式试图引起关注。如果家人或者学校忽视这种情境下的儿童心理,仅仅给予惩罚(而非多一些的理解与支持),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相反的,这样的儿童把自己置于错误的感知陷阱中,觉得自己获得了胜利,可以重新获得母亲或老师的注意,这正是他所期待的。因此,学校不能把儿童某一特定的行为孤立起来去看待,而要把儿童看作一个具有整体人格的个体。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 11: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