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4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6.1 第2课时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性质教案及反思word下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12 20:15: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套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整理,供大家免费使用下载转载前请注明出处 部分图片、表格、公式、特殊符号无法显示,需要下载的老师、家长们可以到本帖子二楼(往下拉)下载word压缩文件附件使用!
        如有疑问,请联系网站底部工作人员,将第一时间为您解决问题!

文件预览:
第2课时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性质

1.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重点)
2.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解决有关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BD为对角线,BC=6,BC边上的高为4,你能算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类型一】 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等求线段
  如图,▱ABCD的周长为60cm,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B的周长比△DOA的周长长5cm,求这个平行四边形各边的长.
解析: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60cm,即相邻两边之和为30cm,△AOB的周长比△DOA的周长长5cm,而AO为共用,OB=OD,所以由题可知AB比AD长5cm,进一步解答即可.
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B=OD,AB=CD,AD=BC.∵△AOB的周长比△DOA的周长长5cm,∴AB-AD=5cm.又∵▱ABCD的周长为60cm,∴AB+AD=30cm,可知AB=CD=352cm,AD=BC=252cm.
方法总结:平行四边形被对角线分成四个小三角形,相邻两个三角形的周长之差等于邻边边长之差.
【类型二】 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等证明线段或角相等
  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过点O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E、F.求证:OE=OF.
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OD=OB,DC∥AB,推出∠FDO=∠EBO,证出△DFO≌△BEO即可.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D=OB,DC∥AB,∴∠FDO=∠EBO.在△DFO和△BEO中,∠FDO=∠EBO,OD=OB,∠FOD=∠EOB∴△DFO≌△BEO(ASA),∴OE=OF.
方法总结: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线段的问题时,要注意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
【类型三】 判断直线的位置关系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C、BD交于O点,点E、F分别是AO、CO的中点,试判断线段BE、DF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得OA=OC,OB=OD,利用中点得出OE=OF,从而利用三角形全等得出BE=DF,∠FDB=∠EBD,得出BE∥DF.
解:由题意得BE=DF,BE∥DF.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OC,OB=OD.∵E,F分别是OA,OC的中点,∴OE=OF.在△OEB和△OFD中OE=OF,OB=OD,∠EOB=∠FOD,∴△OEB≌△OFD,∴BE=DF,∠EBD=∠BDF,∴BE∥DF.
方法总结:在解决平行四边形的问题,如果有对角线的条件时,则首选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性质: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互平分.

通过分组讨论学习和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归纳,加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也使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更强,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的气氛更浓厚,从而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师生之间的教学和谐,使得教学过程更加流畅,促进教学相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4-12 20:16:59 | 只看该作者
下载链接 6.1 第2课时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性质.rar (304.46 KB, 下载次数: 511)
    打开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公众号“czwkzy”,关注初中微课资源公众号,   免费获取解压密码      如已关注,请进入“初中微课资源”公众号,在底部输入“密码”会自动回复最新下载密码。
      更多教学资源,免费、持续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5 12: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