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2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4.2 第2课时 变形后提公因式因式分解教案及反思word下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12 12:10: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套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整理,供大家免费使用下载转载前请注明出处 部分图片、表格、公式、特殊符号无法显示,需要下载的老师、家长们可以到本帖子二楼(往下拉)下载word压缩文件附件使用!
        如有疑问,请联系网站底部工作人员,将第一时间为您解决问题!

文件预览:
第2课时 变形后提公因式因式分解

1.进一步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和公因式的意义;
2.熟练运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重点)               
一、情境导入
下面的多项式有公因式吗?如果有,怎样因式分解呢?
(1)a(2-x)+b(2-x)-c(x-2);
(2)a(m-n)2+b(n-m)2;
(3)a(a-b)3-(b-a)3.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二)
【类型一】 利用因式分解整体代换求值
  已知a+b=7,ab=4,求a2b+ab2的值.
解析:原式提取公因式变形后,将a+b与ab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解:∵a+b=7,ab=4,∴原式=ab(a+b)=4×7=28.
方法总结:求代数式的值,有时要将已知条件看作一个整体代入求值.
【类型二】 因式分解与三角形知识的综合
  △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且a+2ab=c+2bc,请判断△ABC是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还是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解析:对已知条件进行化简后得到a=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即可判定.
解:整理a+2ab=c+2bc,得a+2ab-c-2bc=0,(a-c)+2b(a-c)=0,(a-c)(1+2b)=0,∴a-c=0或1+2b=0,即a=c或b=-12(舍去),∴△ABC是等腰三角形.
方法总结:通过提公因式分解因式,找出三边的关系来判定三角形的形状.
【类型三】 运用因式分解探究规律
  阅读下列因式分解的过程,再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1+x+x(x+1)+x(x+1)2=(1+x)[1+x+x(x+1)]=(1+x)2(1+x)=(1+x)3.
(1)上述因式分解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共应用了______次;
(2)若分解因式1+x+x(x+1)+x(x+1)2+…+x(x+1)2015,则需应用上述方法______次,结果是____________;
(3)分解因式:1+x+x(x+1)+x(x+1)2+…+x(x+1)n(n为正整数).
解析:(1)根据已知计算过程直接得出因式分解的方法即可;(2)根据已知分解因式的方法可以得出答案;(3)由(1)中计算发现规律进而得出答案.
解:(1)因式分解的方法是提公因式法,共应用了3次;
(2)分解因式1+x+x(x+1)+x(x+1)2+…+x(x+1)2015,需应用上述方法2016次,结果是(1+x)2015;
(3)1+x+x(x+1)+x(x+1)2+…+x(x+1)n=(1+x)n+1.
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需要认真阅读,理解题意,根据已知得出分解因式的规律是解题关键.
三、板书设计
1.提公因式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
(1)观察;(2)适当变形;(3)确定公因式;(4)提取公因式.
2.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的应用

本课时是在上一课时的基础上进行的拓展延伸,在教学时要给学生足够主动权和思考空间,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4-12 12:10:53 | 只看该作者
下载链接 4.2 第2课时 变形后提公因式因式分解.rar (284.09 KB, 下载次数: 627)
    打开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公众号“czwkzy”,关注初中微课资源公众号,   免费获取解压密码      如已关注,请进入“初中微课资源”公众号,在底部输入“密码”会自动回复最新下载密码。
      更多教学资源,免费、持续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01: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