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5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同步测试及答案word下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3-28 19:38: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套人教版初中数学配套课时练同步练习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整理,供大家免费使用下载转载前请注明出处       部分图片、表格、公式、特殊符号无法显示需要下载的老师、家长们可以到本帖子二楼(往下拉)下载word压缩文件附件使用!
如有疑问,请联系网站底部工作人员,将第一时间为您解决问题!
文件预览: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第1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下列四个点中,在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上的是( A )
A.(3,-2)  B.(3,2)
C.(2,3)  D.(-2,-3)
2.当x>0时,函数y=-5x的图象在( A )
A.第四象限  B.第三象限
C.第二象限  D.第一象限
3. 已知点P(1,-3)在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上,则k的值是( B )
A.3  B.-3  C.13  D.-13
4.已知两点P1(x1,y1)、P2(x2,y2)在反比例函数y=3x的图象上,当x1>x2>0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
A.0 <y1<y2  B.0<y2<y1
C.y1<y2<0  D.y2<y1<0
5. 如图26-1-1,点B在反比例函数y=2x(x>0)的图象上,横坐标为1,过B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A,C,则矩形OABC的面积为( B )
图26-1-1
A.1  B.2  C.3  D.4
6. 请写一个图象在第二、四象限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__答案不唯一,如y=-1x__.
7.点(2,y1),(3,y2)在函数y=-2x的图象上,则y1__<__y2(填“>”“=”或“<”).
8.若正比例函数y=-2x与反比例函数y=kx图象的一个交点坐标为(-1,2),则另一个交点的坐标为__(1,-2)__.
9.如图26-1-2,已知A点是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上一点,AB⊥y轴于B,且△ABO的面积为3,则k的值为__6__.
图26-1-2
1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原点,A是x轴上一点,将射线OA绕点O旋转,使点A与双曲线y=3x上的点 B重合.若点B的纵坐标是1,则点A的横标是__2或-2__.
解: 如图所示,
∵点A与双曲线y=3x上的点B重合,点B的纵坐标是1,
∴点B的横坐标是3,
∴OB=12+(3)2=2,
∵A点可能在x轴的正半轴也可能在负半轴,
∴A点坐标为(2,0),(-2,0).
故答案为2或-2.
11.已知反比例函数y=kx(k为常数,k≠0)的图象经过点A(2,3).
(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2)判断点B(-1,6),C(3,2)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并说明理由;
(3)当-3<x<-1时,求y的取值范围.
解:(1)∵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A(2,3),
把点A的坐标(2,3)代入解析式,得3=k2,解得k=6.
∴这个函 数解析式为y=6x.
(2)分别把点B,C的坐标代入y=6x,
可知点B的坐标不满足函数解析式,点C的坐标满足函数解析式,
∴点B不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点C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
(3)∵当x=-3时,y=-2,当x=-1时,y=-6,
又由k>0知,在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3<x<-1时,-6<y<-2.
12. 如图26-1-3,Rt△ABC的斜边AC的两个顶点在反比例函数y=k1x的图象上,点B在反比例函数y=k2x的图象上,AB与x轴平行,BC=2,点A的坐标为(1,3).
(1)求C点的坐标;
(2)求点B所在函数图象的解析式.

图26-1-3
解:(1)把点A(1,3)代入反比例函数y=k1x得k1=1×3=3,
所以过A点与C点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3x,
∵BC=2,AB与x轴平行,BC平行于y轴,
∴B点的纵坐标为3,C点的纵坐标为1,
把y=1代入y=3x得x=3,
∴C点坐标为(3,1);
(2)∵BC平行于y轴,BC=2
∴B点横坐标为3 ∴B点坐标为(3,3),
把B(3,3)代入反比例函数y=k2x得k2=3×3=9,
所以点B所在函数图象的解析式为y=9x.
13.如图26-1-4,等边三角形ABC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0,0)、B(6,0),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C.
图26-1-4
(1)求点C的坐标及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将等边△ABC向上平移n个单位,使点B恰好落在双曲线上,求n的值。
解:(1)过 点C作CH⊥x轴,垂足为H.
∴AH=12AB=3,
∴CH=AC2-AH2=33,
∴C(3,33).
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y=kx,
∴k=xy=93,即y=93x;
(2)∵将等边△ABC向上平移n个单位,使点B恰好落在双曲线上,
∴设此时的点B坐标为(6,n),∴6n=93,解得n=323.
14.如图26-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坐标原点,正方形OABC的边OA、OC分别在x轴、y轴上,点B的坐标为(2,2),反比例函数y=kx(x>0,k≠0)的图象经过线段BC的中点D.
(1)求k的值;
(2)若点P(x,y)在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运动(不与点D重合),过点P作PR⊥y轴于点R,作PQ⊥BC所在直线于点Q,记四边形CQPR的面积为S,求S关于x的解析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
图26-1-5
解:(1)依题意知2=4m,解得m=2,∴A(2,2),代入y=kx-k得2=2k-k,解得k=2,所以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2x-2.则k=2.
(2)依题意,S△PAB=12×PC×4=4,
∴PC=2,
∴P1(-1,0),P2(3,0).
∴ S=2x-2;(x>1)2-2x;(0<x<1)
15.(1)先求解下列两题:
①如图①,点B,D在射线AM上,点C,E在射线AN上,且AB=BC=CD=DE,已知∠EDM=84°,求∠A的度数;
②如图②,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y轴正半轴上,AC∥x轴,点B,C的横坐标都是3,且BC=2,点D在AC上,且横坐标为1,若反比例函数y=kx(x>0)的图象经过点B,D,求k的值.
(2)解题后,你发现以上两小题有什么共同点?请简单地写出.
图26-1-6
解:(1)①∵AB=BC=CD=ED,
∴∠A=∠BCA,∠CBD=∠BDC,∠ECD=∠CED
而∠A+∠BCA=∠CBD,∠A+∠CDB=∠ECD,∠A+∠CED=∠EDM
设∠A=x,
则可得x+3x=84°,则x=21°,即∠A=21°
②点B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设点B(3,k3),∵BC=2,∴C(3,k3+2)
∵AC∥x轴,点D在AC上,∴D(1,k3+2)
∵点D也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
∴k3+2=k,解得k=3.
(2)用已知的量通过关系去表达未知的量,使用转换的思维和方法。(开放题)

                                                             第2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运用 
[见B本P62]
1.已知点A(1,y1)、B(2,y2)、C(-3,y3)都在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上,则y1、y2、y3的大小关系是( D )
A.y3<y1<y2  B.y1<y2<y3
C.y2<y1<y3  D.y3<y2<y1
【解析】 方法一:分别把各点代入反比例函数y=6x求出y1、y2、y3的值,再比较出 其大小即可.
方法二: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比较.
解:方法一:∵点A(1,y1)、B(2,y2)、C(-3,y3)都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y1=61=6;y2=62 =3;y3=6-3=-2,∵6>3>-2,∴y1>y2>y3.故选D.
方法二: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A(1,y1)、B(2,y2)在第一象限,因为1<2,所以y1>y2,又C(-3,y3)在第三象限,所以y3<0,则有y1>y2>y3,故选D.
2. 若函数y=m+2x的图象在其所在的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则m的取值范围是( A )
A.m<-2  B.m<0
C.m>-2  D.m>0
3. 如图26-1-7,函数y1=k1x与y2=k2x的图象相交于点A(1,2)和点B,当y1<y2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C )
A.x>1  B.-1<x<0
C.-1<x<0或x>1  D.x<-1或0<x<1
图26-1-7
图26-1-8
4.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过点(-2,1),则一次函数y =kx-k的图象过( A )
A.第一、二、四象限  B.第一、三、四象限
C.第二、三、四象限  D.第一、二、三象限
5. 如图26-1-8,正比例函数y1与反比例函数y2相交于点E(-1,2),若y1>y2>0,则x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 )
6. 如果一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交于A(x1,y1)、B(x2,y2)两点,那么(x2-x1)(y2-y1)的值为__24__.
7. 汽车匀速行驶在相距S千米的甲、乙两地之间,图26-1-9是行驶时间t(h)与行驶 速度v(km/h)函数图象的一部分.
图26-1-9
(1)求行驶时间t(h)与行驶速度v(km/h)之间的函数关系。
(2)若该函数图象的两个端点为A(40,1)和B(m,0.5).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和m的值;
(3)若规定在该段公路上汽车的行驶速度不得超过50 km/h,则汽车通过该路段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解:(1)把(40,1)代入t=kv,得k=40,
∴行驶时间t(h)与行驶速度v(km/h)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t=40v,故答案为t=40v.
(2)由(1)得出:函数的解析式为t=40v,
把(m,0.5)代入t=40v,0.5=40m,解得:m=80;
(3)把v=50代入t=40v,得t=0.8,
答:汽车通过该路段最少需要0.8小时.
8.已知反比例函数y=k-1x(k为常数,k≠1)
(1)其图象与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的一个交点为P。若点P的纵坐标是2,求k的值;
(2)若在其图象的每一支上,y随x的增大而减少,求k的取值范围;
(3)若其图象的一支位于第二象限,在这一支上任取两点A(x 1,y1),B(x2,y2),当y1>y2时,试比较x1与x2的大小.
解:(1)由题意,设点P的坐标为(m,2).
∵点P在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 上,
∴2=m,即 m=2.
∴点P的坐标为(2,2).
∵点P在反比例函数y=k-1x的图象上,
∴2=k-12,解得k=5.
(2)∵在反比例函数y=k-1x图象的一支上,y随x的增大而减小,∴k-1>0,解得k>1.
(3)∵反比例函数y=k-1x图象的一支位于第二象限,
∴在该函数图象的每一支上y随x的增大而增大.
∵点A(x1,y1)与点B(x2,y2)在该函数的第二象限的图象上,且y1>y2,所以x1>x2.
9.已知k1<0<k2,则函数y=k1x-1和y=k2x的图象大致是( A )
10.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26-1-10所示,则一次函数y=ax+b与反比例函数y=cx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为( B )
图26-1-10
11.已知正比例函数y=ax与反比例函数y=bx的图象有一个公共点A(1,2).
(1)求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
(2)画出草图,根据图象写出正比例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时x的取值范围.
图26-1-11
第11题答图
解:(1)把A(1,2)代入y=ax,得2=a,所以y=2x;
把A(1,2)代入y=bx,得b=2,所以y=2x.
(2)画草图如下:
由图象可知:当x>1或-1<x<0 时,正比例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
12. 如图26-1-12,函数y1=-x+4的图象与函数y2=k2x(x>0)的图象交于A(a,1),B(1,b)两点.
(1)求函数y2=k2x的表达式;
(2)观察图象,比较当x>0时,y1与y2 的大小.
图26-1-12
第12题答图
解:(1)把点A坐标代入y1=-x+4,得a=3,∴k2=3.∴y2=3x.
(2)由图象可知,当0<x<1或x>3时,y1<y2,当x=1或x=3时,y1=y2,当1<x<3时,y1>y2.
13.如图26-1-13,一次函数y=kx+1(k≠0)与反比例函数y=mx(m≠0)的图象有公共点A(1,2).直线l⊥x轴于点N( 3,0),与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别交于点B,C.
图26-1-13
(1)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求△ABC的面积.
解:(1)将A(1,2)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k+1=2,即k=1,
∴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1;
将A(1,2)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 m=2,
∴反比例解析式为y=2x;
(2)设一次函数与x轴交于D点,令y=0,求出x=-1,即OD=1,
∴A(1,2),
∴AE=2,OE=1,
∵N(3,0),
∴则B点横坐标为3,
将x=3代入一次函数得:y=4,将x=3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y=23,
∴B(3,4),即ON=3,BN=4,C(3,23),即CN=23,则S△ABC=S△BDN-S△ADE-S梯形AECN=12×4×4-12×2×2-12×(23+2)×2=103.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3-28 19:39:19 | 只看该作者
下载链接 九年级数学下册 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同步测试 (新版)新人教版.rar.rar (302.47 KB, 下载次数: 501)
    打开微信,扫描上面二维码添加公众号“czwkzy”,关注初中微课资源公众号,   免费获取解压密码      如已关注,请进入“初中微课资源”公众号,在底部输入“密码”会自动回复最新下载密码。
      所有教学资源,免费、持续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30 20:4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