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3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学生如何揣摩文章语言妙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08: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教材的课文经过时间的考验,经过专家的筛选,可谓是多姿多彩,各富神韵,每篇文章自有它的灵气和特色。我们今天来学习它们,就是要从这些课文中学到为我所用的东西,学到它们的长处和优点,吸收其中的精华。中学生正是语言积累的黄金时间,所以要使用好自己的教科书,学会品评语言,如何入手,下面谈谈自己的经验和认识。

一、学会揣摩遣字用词之妙

精彩生动的动词动词最见精神,用得好的动词往往能一针见血,如雕刻刀般刻画出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小最嫩的花苞里。”(《紫藤萝瀑布》)

“我把蝴蝶放在一片盛满阳光的嫩叶上,我向草地上漫步而去了。”(《白蝴蝶之恋》)

①“(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②“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孔乙己》)

“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在卢进勇的手里……”(《七根火柴》)

“沉淀”一词用得好,在于它让我联想到色彩的流动变化,颜色似乎上浅下深,便富有了层次感。“盛满”与阳光搭配,写得阳光似乎是有形了,能够用一个容器来装了,那阳光该是多么充足和明媚啊。这个动词用得新颖别致,不同凡响。

而孔乙己的“排”和“摸”却又是两种不同的境遇的写照。“擎”却再现了一个革命战士对党对革命的赤诚忠心,“擎”有一种力量之美,有一种精神之美,有一种人格之美。要想人物写活,必须动词用得好,否则就缺乏神韵和气质。

精致典雅的形容词形容词则能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描绘得更加具体,使所要表现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容易揭示事物的本质。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皇帝的新装》)

这句话看起来可真一般,就是一件事的叙述,可细细品来却又别有一番韵味,那就在“富丽”词上。“华盖”不已就表明了游行的不同一般吗?其实“皇帝”与“华盖”的搭配还不足以说明皇帝的奢华,而“富丽”一词则有力地突出强调了这一点,有效地服务了文章的中心。

“雨村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之言寄去。”(《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品析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应把重点放在“疾忙”一词上,他疾忙了干什么?他为何要疾忙呢?这可是与他前面的“狐疑”与犹豫是判若两人,深入分析,贾雨村邀功请赏,巴结讨好的丑恶心态谁还看不出来。用得好的形容词总是能如神来之笔,勾画人物入木三分。

精确独到的副词副词的作用不可忽视,它往往能够精确表达出如范围、时间、频率、语气等特征。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中国石拱桥》)

句中介绍“旅人桥”历史,用了“在约”、“可能”两个词语表明“旅人桥”可是见诸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但也可能有比它更早的石拱桥,只是没有文字记载流传下来罢了。在没有确切的史料证明之前,这样的表述是再严密不过的了,避免语言上的漏洞和缺陷。

“‘我开花也很早,不过比你稍后几天,我的花色也很美呀!’说话的是桃花。”(《花的话》)

全文写桃花的仅此一句,却收到了应有的功效,“也”“不过”两词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它充分写出了桃花那种不甘人后,不示弱的性格,用“也”强调优点,用“不过”将缺点委宛带过,一个活生生的形象就这样跃然纸上了。

二、学会揣摩句式使用之妙

巧用关联词语关联词语的使用能增强句子之间的逻辑性与内在联系,使之前后勾连,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从段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样一个句式,以往我们分析认为该句式是强调“单是”后面的内容,其实则不然,我们如果从整个句子的表达目的来看,强调百草园内有趣味的东西丰富才是作者的真正意图,如果我们经常注意这样去发现,去思考,注意平时的积累运用,则大大促进我们逻辑思维的发展。

活用排比句式排比句式给人一种一气呵成的气势,因其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强,便于抒情和说理。在《秋魂》一文中,排比句式几乎是俯拾皆是,如:

秋天笑了笑说:你们的见解对一半错一半,我是香的,又不单是香的;我是甜的,又不只是甜的;我是苦的,又不光是苦的;我是辣的,也不全是辣的;我是酸的,更不尽是酸的。在我的收获里,充满着酸、甜、苦、辣各种味道,不信,就请去问问那饱经忧患的庄稼人吧!

像类似的句式在其它文章里也是频频见到,作者运用这种句式虽各取所需,但总的说来,它富有音韵节奏美,句式对称美,角度多向美,我们多从这三个方面来揣摩这种句式特征,做到熟练,写作才能顺手拈来。

常用长短搭配长句和短句搭配,形成句式上的错落有致,行文参差之美。

“听说,杭州西湖上的雷锋塔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论雷峰塔的倒掉》)它利用短句,强调自己的看法,看似插入,实则带有一种嘲讽,避免死板的阐述,变得妙趣横生,富有了吸引力。

相比之下,长短句的搭配,在议论文和演讲稿里运用较多,短句多用来强调突出,长句多用来叙事说理,行文时适宜一脉贯通,如江河直下。只要熟练驾驭这两种句式,将使文章行文脱去呆板陈旧的套路,变得更加灵活新颖。

当然,在句式上还有诸如设问句式,反问句式,感叹句式等多种,只要我们能在比较中去掌握,在发现中去领悟,深得其中的妙处。

三、学会揣摩描写的细腻传神之妙

精细的心理描写  有人把人的内心世界比喻成绚丽多姿的万花筒,它灿烂而美丽,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成了我们了解一个人内在灵魂的金钥匙。所以一个作者往往在写人状物时会运用到这种方法。如在小说《最后一课》中,对小弗郎士的心理刻画特别精要,文中写道:“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这段自责加反省式的心理描写,使小弗郎士这个人物形象在读者的心目中逐渐成熟可爱起来,也使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转变变得真实可信。

逼真的外貌描写  作家通过描写外貌或来表现人物内在的精神和灵魂,或来再现一个人的思想风貌,或包含着某种时代特征,或暗示了人物的命运和生活背景。如鲁迅在《故乡》一文中对闰土这一人物的外貌描写就特别引人深思。

①“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②“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两处人物的外貌形成鲜明的对比,迫使我们不得不去探求这其中的原因,使什么将一个生动活泼天真可爱的少年摧残成这般模样。这样我们就从人物的外貌描写中挖掘出深藏其中所有因素,找到这个形象里所包蕴的内涵,我们的阅读和欣赏也就不只是停留在肤浅的层次上。

典型的细节描写  于细微处最能见精神,作家往往有在“一滴水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的功夫,而我们读者就不能忽视一些可贵的细节,它往往是一篇文章的血肉,或许它就埋藏着文章的精华,值得我们细嚼慢咽,去揣摩,去玩味。

在鲁迅《故乡》一文中当写到孩子们看戏回来准备偷豆吃,却又拿不定注意偷谁家的时候,文章是这样写阿发的:“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社戏》)

这是一个很小的细节,却是小中见大,至于阿发家的豆到底是不是比六一公公家的要大,我们无从考证,但一个孩子的善良、大方,有心计却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就是从这样的细微之处,阿发这样的人物赢得了我们的喜爱和称道,我们也看得出,鲁迅先生本人也一定比较这个人物。好的细节总是锦上添花,使一个文学形象做尽善尽美。

“且说鲁达寻思,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远了,方才起身,径到状无桥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鲁达给我们的总体印象是个粗人,但从这样的细节处,却使我们感到了这个人粗中有细的一面,一个脾气暴躁的人却能在板凳上连坐“两个时辰”,其耐心和细心可见一斑,令我们不能不为这个人物救人救彻底的善良所感动。我们阅读文章,只要多寻找这样的细节,总能有特别惊喜的发现。

精练的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是人物思想的直接再现,语言的多变性和灵活性则折射出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善变,使人物更加具有个性化特征。我们以三个人物的语言为例来进行品析和揣摩。

《古代英雄的石像》、《变色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三篇文章所塑造的三个主要人物大都个性鲜明,在语言上就可见一斑,值得认真品评和学习。

“(石像)不屑于靠近它们,甚至不有溜到嘴边又咽回去的一句话:‘你们,垫在我下面的,算得了什么呢!’”

“‘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只是有一件事我还不懂:它怎么会咬着你的?’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说……”

“鲁达道:‘洒家要甚么!你也须认得洒家!却恁地教甚么人在间壁吱吱地哭,搅俺弟兄们吃酒?洒家须不曾少了你酒钱!’”

赏析这三段人物语言,我们的面前是不是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呢,它们的的性格鲜明而又迥异:石像的不可一世与傲慢;奥楚蔑洛夫的狡猾而又窘迫;鲁达的豪爽中又带着粗俗。这正是人物语言的妙用所取得的文学效应。

四、学会揣摩运用修辞的丰富贴切之妙

所学课文中,比喻修辞格的运用最为常见,就是因为它能将深奥曲折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它能把抽象隐晦的事物描绘得形象生动,它会使司空见惯的东西变得美妙绝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之感。

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提辖的三拳,一拳一比喻,拳拳出新,将这三拳描绘得淋漓尽致,大快人心,正是比喻的妙用才取得如此绝妙的表达效果。

拟人修辞格与比喻一样,使用也较为频繁,赋予各种事物以人的特征,使死的生物情态万千,使静止的物体活灵活现,更容易渗透人的情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8-4-25 10:4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中学生如何揣摩文章语言妙点

揣摩文章语言妙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10: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