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获得探索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并能举出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例子。 3.学会用表格整理试验得出的数据,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根据表格中的资料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中,时间、温度、还有你的身高、体重等等都在悄悄的发生变化,今天我们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变化的量,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认识世界和预测未来。 支撑物的高度/cm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小车下滑的时间/s | 4.32 | 3.00 | 2.45 | 2.13 | 1.89 | 1.71 | 1.59 | 1.50 | 1.41 | 1.35 |
(1)支撑物高度为70厘米时,小车下滑时间是多少? (2)如果用h表示支撑物高度,t表示小车下滑时间,随着h逐渐变大,t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3)h每增加10厘米,t的变化情况相同吗? (4)估计当h=110厘米时,t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5)随着支撑物高度h的变化,还有哪些量发生变化?哪些量始终不发生变化?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让他们自己做题,做完的的小组答案展示在黑板上,然后让其他小组纠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最后教师总结在“小车下滑的时间”中,支撑物的高度h和小车下滑的时间t都在变化,它们都是变量.其中小车下滑的时间t随支撑物的高度h的变化而变化.支撑物的高度h是自变量,小车下滑的时间t是因变量。木板长度没有变化,它是常量。像这种在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巩固练习 我国从1949年到2009年的人口统计如下
时间/年 | 1949 | 1959 | 1969 | 1979 | 1989 | 1999 | 2009 | 人口/亿 | 5.42 | 6.72 | 8.07 | 9.75 | 11.07 | 12.59 | 13.35 |
如果用x表示时间,y表示我国人口总数,那么随着x的变化,y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从1949年起,时间每向后推移10年,我国人口是怎样的变化? 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这时候教师要强调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自变量变化导致的因变量变化。
随堂练习 课本63页第一题和第二题继续强化练习。 布置作业 课本64页第二题和第四题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你的收获和体会?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常量. 2.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能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教学反思 优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向纵向发展,能透过数据的预测事物的变化趋势。 不足:创设问题情境时没有让学生举出变量的例子,学生自己感受生活中存在的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