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我提出了好校长的三个标准:就是三个好,一是对自己好,关注自身成长;第二是对教师好,引领教师成长;三是对学生好,关注学校发展和学生终身成长。比较通俗,也表达了我的教育哲学:一个好校长,就是要以建设一所好学校为重要标志,而好学校的标志又是什么呢?那就是培养一批能够适应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好学生。适应未来,可持续发展可以理解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会学习,会生活,会生存,会做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6年提出的教育的四大支柱,也可以说是教育的四大目标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而教师发展是一所学校发展诸多因素中的最基础、最重要、最关键、最核心的因素。可以没有办学条件,可以没有经济保障,只要有一群优秀的教师,走到哪里都是一所好学校。孔子一生颠沛流离,无论走到哪里,优质的教育就跟随着走到哪里。日本侵华期间,清华、北大、南开的一批精英教师,从北京到湖南到昆明,后有会北京,辗转万里,南渡北归,精神永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奠定了新中国建设和发展的人才基础。
教师具有双重属性,即是“匠人”又是“专家”,即使教者又是学者。然而我们常常只关注了一个方面,那就是“匠人”的属性,教师的工作主要是教学,“教”是输出,“学”是输入,“教”是行动,“学”是思考,只有“教”而没有“学”,必然走向黔驴技穷、扼杀生命的可怕境地,如果教师不持续学习,那么所有的教育活动全部都将是务虚和空谈。
我的“大树理论”就是把教师喻为大树,必须深深植根于大地,不断的主动汲取养分(阅读学习),进行光合作用(思考沉淀),形成有意义的思维(果实),给社会和学生提供有价值的东西(价值观)。大树之所以年年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是一刻也不停的成长的结果,从停止汲取成长的那一刻起,大树就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即使暂时没有倒下,但已经没有了生命力。教师同样如此,教师的阅读和学习就是汲取养分就是成长,当教师停止学习和成长的那一刻起,同样也就失去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国际上公认的把律师、医生、教师称为专家,但在我国教师通常不被认为是专家。在社会生活中凡涉及法律的,无论大事小事,一律都会想到咨询律师;人但凡有一点不舒服,马上会想到去看医生,听取医生的指导建议;而在子女教育上有多少人遇到问题是第一时间想到去咨询一下教师呢?那么为什么在我国会是这样的呢?除了我们的社会大环境以及文化因素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教师根本无法给家长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对教育、对学习根本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和专业的思考,对于困难学生、问题学生根本就没有一套操作和矫正正的办法,也就说我们根本就不具备专家的能力,所以想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那是雾里看花,自欺欺人。
什么是名医?当然是能救治疑难杂症、危重病人的医生;那么什么是名师?那同理应该是能矫治困难学生、问题学生的老师。医生把收治疑难重症患者作为荣耀,而老师把收下问题学生作为耻辱,所有的名校收的都是好学生,这种思维是错误的,也是教师不被认为是“专家”的根本原因。
我曾多次说过,教育是充满智慧的劳动。而常常我们的教育者放弃了智力,而把教育完全当成一种体力劳动,无效的抄写教案,低效的课堂讲授,讲啊讲,灌啊灌,把自己嗓子讲哑了,把学生脑子讲傻了。我们收获的是批评,是抱怨,是不满,是压抑,是歧视和不被尊重。
在芬兰,在德国,在日本教师的地位和神职人员一样高,一样受尊重。我们只是看到了他们的收入高得惊人,而没有了解她们的学历同样高得惊人,他们的智慧同样高的惊人,而且教师终身学习的自我要求同样惊人。
那么校长呢,校长是首席教师,是专家中的专家。是引领者,是推动者,是思想者。校长的领导力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倾听,要倾听每一位儿童的声音,倾听每一位教师的声音,倾听每一位家长的声音;第二是信赖,对每一位教师都心怀敬意,充满依赖,村从不埋怨“教师令人烦恼”,对每一位教师都负起责任;第三是愿景与哲学,对学校的未来持有确切的愿景与哲学,并能够以宁静而坚忍的意志力来推动学校改革。“匠人”的性质在于具有相应的关注点,技能和结构,这种学习基本上是通过模仿来进行的。作为“专家”的性质则是洞察、思考和判断,这种学习基本上需要实践经验与科学知识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统整。
因此,校长的领导力主要是要把教师成长计划放到学校的重要工作日程,教师的学习、阅读、培训、写作、交流要常态化,要像上课、吃饭、睡觉同等重要,要变成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没有承担起教师学习与成长的学校不是一所好学校,没有承担起引领教师学习与成长的校长不是一个合格的校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