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郁达夫写在日记里的这句年末总结,就是我的2019了:
“一年将尽,又是残冬的急景了,我南北奔跑,一年之内毫无半点成绩,只赢得许多悲愤,啊,想起来,做人真是没趣。”
一、坚持背默狠抓基础。
早上7:50~8:10的古诗背诵时间,每天最多背两首,加2分,75首古诗,速度快者已背完最慢者背至35首。每天中午1:40~1:50听写时间。遵循先听写再默写的两遍原则,字词部分基础夯实。
二、读书笔记与悄悄话,一周各一篇拓展阅读与写作。
每周三与每周五中午为收悄悄话本时间,沿袭上学期一周两篇的数量,但发现部分学生只有输出没有输入,写作没质量,改为一周一篇读书笔记,一篇悄悄话,既有积累又有分享。
三、阅读课由一人发展为三人也觉得难能可贵。
身兼数科的语文老师,除了语文课保质保量在上其他课都显得力不从心,但我还是坚持在我们班上了数十次阅读分享课,完成共读书《童年》。从刚开始时愿意分享的只有丁巴之文1人,到后来发展起来的米君聪海东旭都让我有一种摇动一片云就有一片云的收获,从叙述故事情节到能简单触及人物的感受,我好像也看到了他们缓慢的蜕变,想过放弃的我,看到这也觉得算是坚持的收获。
这些是我的收获,同时也让我产生了疑惑,发现了不足。
我始终坚信我们的孩子抓基础可提高的范围有限,抓字词抓日积月累只能让我们的孩子及格,取得长足进步或优秀的根本还是在阅读理解。所以最根的根本应该是阅读。阅读如何推进?写读书笔记,保证阅读课的进行,我认为我的教学仍存在于表面。第一次外出学习,看到全人之美的大语文课程体系,我学习模仿了《人鸦》,到后来结合课本阅读我们共读《草房子》以及到现在的《童年》我一直在做但远远不够。
个人的力量太小也太弱,阅读课一定是在老师完全熟悉一本书,并能在这本书中建立起书与学生支架的基础上进行的。显然我没有做到,同时读书笔记必须经过设计,我们的读书笔记,太过机械且浅表没有帮助学生挖掘书籍。
发现了问题,那么这就是我努力的方向。1.下学期的共读书目《鲁滨逊漂流记》,我要求自己在假期里完成第1遍阅读。能在第1周设计出导读课,同时设计出第1章节的读书笔记框架,较为有效地开始阅读教学。
2.下学期仍要坚持的还是语文小组考核制度,以小组来捆绑个人的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