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术教育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审美情趣,给学生以情感的陶冶,使学生在认识自然与社会、掌握知识与技能、发展智力与能力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中的直接道德说教。它是在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进行的,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甚至不亚于思想品德课对学生品德养成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利用美术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一直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德育教育。
一、欣赏作品中的壮丽河山,培养爱国情感。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山水画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卷》、元代倪瓒的《渔庄秋霁图》、现代白雪石的漓江风景等。《溪山行旅图》描绘的是西北关中一带的雄壮风景,雄奇险峻气势磅礴的大山满满地占据了大半个画幅;大山之下溪涧曲折,山路平阔,从半山腰直泻而下的一线飞瀑和路口的几乘马车,使雄壮奇伟的自然景色更富有生命力。画家通过描绘山水景物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爱恋。教师在上相关课程的时候可向学生展示这一类作品,让学生领略祖国美丽的自然风光,教育学生要爱护,保卫我们的美丽家园,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二、学习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培养革命精神
在绘画作品中,有一类是直接描绘革命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的。如闻立鹏的《红烛颂》,王征骅的《武昌起义》、古元的《人桥》、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王式廓的《血衣》、石鲁的《转战陕北》、罗工柳的《地道战》、陈逸飞和魏景山的《攻占总统府》、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等。这些革命历史画真实而形象地再现了中国人民为了追求解放而作出的不懈努力。还有一类作品不是直接描绘革命人物或故事,而是通过描绘其他东西来表现的,如徐悲鸿的《风雨鸡鸣》、《群马图》、《愚公移山》、《新生命活跃起来》等。这些作品画于抗日战争期间,寓意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抗战必胜的革命信念。教师应结合具体的历史,让学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继承先辈的革命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