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学案例 《秋天》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感受语言魅力的策略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9 10:50: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聚焦问题

(一)现象描述

第一课时,考虑到本组教材是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编排的。内容意在诵读儿歌、儿童诗;展示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掌握多种识字方法,初步感受汉字的美。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所以我首先投放了秋天的图片作为导入,接着便随着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条理,然后着重对秋天的事物展开想象,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前几天大家还穿着裙子、短袖,今天已经有同学穿上了毛衣、褂子。为什么呢?

生:因为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与课文内容基本一致。)

师:那么,除了天气凉了,秋天还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呢?老师来给大家展示几张图片,大家来找一找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生:树叶黄了、一群群大雁往南飞、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果子熟了……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看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秋天,是怎样的!

教学片段二:

师:同学们,课文中出现了秋天的哪些景物呢?

生:天空、大雁、树叶。

师:在你的世界中,你认为秋天应该是怎样的呢?

生:有大树、有落叶、有蓝天、白云、大雁 ……(仍然只能找到课文中出现的景物,没有过多新的答案。)

师:看来大家心目中的秋天都是一样的,那么在秋天,大自然中的小伙伴都在做什么呢?你又会做些什么呢?

生:我会穿上厚厚的衣服,爸爸妈妈会到地里收玉米……(缺乏想象力,缺乏生活素材)

(二)引发思考

当发现同学们没有发挥想象,而是照本宣科来回答问题时,便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小组讨论,展开想象!但学生仍然只能从课本中找答案,摆脱不了课本的窠臼,不能从课本中跳出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理解,没有让我感知到一年级学生应有的活力和灵气!于是,我开始思考,是什么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三)原因分析

我带着这样的困惑,对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课后,我边看课件边思考,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环境,以及我课件的内容及导入方式,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原因:

1. 课堂导入方式局限了学生的想象力

课前以谈话和图片的方式导入,虽然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给人以视觉的冲击,但是也很容易把学生带入一种特定的情境中,把学生困在秋天只有落叶,大雁,天气凉了这样的环境中,不能走出思维的漩涡,造成孩子先入为主的思考秋天的景色。如果将图片放在学生想象之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力勾画秋天的景色,同学们反复思考之后再展示图片,或许会获得更加满意的效果。

2. 教师引导不到位:

当讲到第二段秋天来了,大自然中的小伙伴们都做了些什么的时候,同学们依然只说了课本上的答案,老师缺乏引导,应该把学生的思想拉到另一个天地,比如:小草会怎么样?会脱去绿裙子,换上黄褂子。苹果呢?涨红了脸。石榴,咧开了嘴笑了。菊花,开的满院子都是……老师举一些例子,让孩子补充,一位同学知道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了,就会有更多的同学思考问题,展开想象,学生的对秋天的认知也就会更深刻。

3. 没有结合学生生活环境和年龄特点进行教学:

一年级学生年龄基本在7岁左右,正是模仿和探索的关键时期。本文选取初秋季节典型景物的变化,教学时间正和十月份的环境相符。可以按照课文顺序从整体入手,由天空到田野,由植物到动物,形象直观地想象秋天丰收的景象。他们年龄小,不懂的组织语言和观察身边的事物,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多多引导,一定会使同学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大自然的可爱,秋天的美好。

(四)问题确定

基于以上原因分析,我选择了“《秋天》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感受语言魅力的策略研究”这个课题。

二、寻求策略

1.中外教育史的经验指导

我国早在一千多年前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就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提法;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留下“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的论述;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二十韵》中也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名言。1978年,李吉林老师提出了情境教学的设想,并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情境教学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界也很有影响。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学到知识,又感受到美。它架起了一座直观到抽象、感性到理性、教材到生活的桥梁。它解决的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好的情境教学一定是有问题性的,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目的性,能有效的引发学生思考。

除查阅资料外,我还看了好多名师的课堂实录,在观看李臻老师的课堂实录时,我发现李臻老师的问题带入很自然,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是一个知识点,李臻老师并没有立刻讲课,而是先让孩子们画出来心中的秋天,再去逐层剖析,和我的导入方式刚好相反。画完以后还让学生自己讲一讲秋天的模样,鼓励性的语言增强了学生想象的积极性!

(二)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对情境教学方法的查阅和名师课堂的观看,我发现想要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首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注意引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总结出来一下策略:

1. 改变导入形式

让孩子自己先画一画、说一说心目中的秋天,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将图片导入放在学生的想像之后,内化情感体验。

2. 增加更多的提问环节,逐层深入,带领孩子来到秋天的童话世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

3. 反复朗读课文,增强语言文字在语文教学中的感染力

如,男生读、女生读、分小组读。

三、付诸实践

(一)总结思考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研究,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学生阅读的要求及教学建议,我认为老师的正确指导和有效提问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异常重要。学生有了一定的方向,有大量的留白,才能在情境学习中找到更多素材,展开想象的翅膀!

(二)优化教学活动设计

改进片段一: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

生:春夏秋冬四季

师: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秋天,植物会有什么变化?动物呢?天气呢?人们呢?你呢?你会在秋天做些什么?

生:秋天的花落了、菊花开了、果子熟了、我会去姥姥家吃石榴,姥姥家的石榴树每年秋天都会结出大大的果实……(学生的想象力和课堂积极性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

改进片段二:

师:同学们,“一片片叶子落下来”这句话有两个字是一样的,它怎么读呢?

生:“片片”。

师:是的,为什么用“一片片”而不是“一片”呢?

生:因为“一片片”表示很多,“一片”表示很少,只有一片叶子。

师:那你能举出一些叠字的例子吗?比如:一本本书......

生:一棵棵树、一朵朵花、一个个草莓......(学生很积极,答案很多样)

师:展示图片“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加深印象。

改进后的教学设计我主要是关注在课堂上把主动性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回答问题,通过先想后讲,先提问后展示的方式,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想象性,结合课文阅读,多次提问、反复提问,推进情感的内化。

四、获得经验

(一)研究对象的变化

学生通过谈话想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生活实际,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补充秋天中大自然的各种美景。

(二)研究内容的变化

“一片片教学”借助问答,快速理解“一片”和“一片片”的区别。并学会运用。


(三)研究者的变化

通过本次研究,我学会了多种调动学生想象力的教学方式,学会了在教学中把问题留给学生,把课堂教给学生,能够在有效的课堂上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5 22: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